初识张爱玲

图片发自App

张爱玲

2018.6.9


这篇初识张爱玲的感触本应前两天趁热打铁写出来,但我有拖延症,且实在不知怎么梳理自己混乱的思维,总觉得不能完整的把所看所感通过苍白的文字描述出来,但转念又想,脑子不用要上锈,索性一股脑写完。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不敢说有多了解张爱玲,只敢说跟这位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新思想女性有了初步结识之感。认知了当时社会、家庭给予她的温暖与伤害;明白了环境在人生成长路途中的影响深度;触碰了她在麻木时代所迸发出的细腻情感,以及作为女人心底最柔软的一处净土,它随风扶摇直上,却瞬间被命运击中落下,再一次崛起,却又被情感重伤,再……

图片发自App


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起码思想、人格以及经济上我是不用依靠任何人的,张爱玲就是这么一朵绿丛中绽放的蓝色玫瑰。童年父母之爱的缺乏和社会动荡都在她心灵深处造成了重创,使得她早早地就将幼小的自己裹在保护壳里面,但这所有的逆境丝毫不影响她在文学史上的造诣。作为一位新时代女性,她将盛放的姿态演绎得淋漓尽致,不得不说,这与其母亲从小在新思想新文化上不断进行的熏陶有着密切的联系。孩童时的我们就是一株株幼苗,而大人的任务就是每天灌输给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自认为有益处的东西,孩子长成了什么样,极大程度地映射出他(她)有怎样的父母。张爱玲的童年可谓是冷热交替,充斥着惊喜与不安,这无形中造就了她淡漠的性格。

一直认为张爱玲有体会到人间最至纯至真的情感,虽有坎坷、不舍、痛心贯穿其中,但每一次的情感都是灵魂再度升华衍生出的结果,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却不留遗憾。琢磨着张爱玲当年一头扎进爱情里十年未曾变心的那股劲头,脑中浮现出一个熟知的身影。是的,我的挚友也曾这么深爱过一个人,为其倾尽所有的情感和力气,结果他们并未走到一起,可如果重来一次,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图片发自App


她总是会爱上年长与自己的男士,可能与缺乏充实的父爱和安全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越往深了读,越能体会到她骨子里的清高、孤独和细腻的爱。那种“独”不是现代女性所能拥有或者承受的,是贯穿整个家庭、社会、情感背景下的独处。当然,一个能够耐得住寂寞独处的人势必是个有思想会思考的人,正如她众多经典之作就是在独处时对于心灵思考良久的一种释放。她的作品多以悲剧结局为主,我想一个这辈子都没能踏踏实实体验人生的安稳之乐的人是没办法描绘出各色各样完美的结局吧,总会带着些许的遗憾。张爱玲手中的笔杆就是她来过人世间最好的证明,想从字里行间找寻、窥探她内心真实的情感。也许,她真的有打开过心锁,但由于种种原因,一而再、再而三将自己封闭,不被任何人打扰……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识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