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触手可及

            ——《幸福的七种颜色》读书心得

        几年前,在校园书展时我买了作家毕淑敏的四本散文集《恰到好处的幸福》《幸福的七种颜色》《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预约幸福》,买书时,可能是因为觉得自己人生缺少幸福或不能理性的体验幸福,想从中寻找幸福,豁达心智。但拥有书后,日子在鸡零狗碎中蹉跎,幸福抑或不幸福,也从没有认真去反思体味,这几本书就一直闲置在书架蒙尘。最近几天,在经历了工作调动、适应岗位、与新同事相识等过程,每日奔波于工作缺又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内心忽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和焦虑。每每深夜难眠时,“人生幸福在何处”这个问题就纠结于心。拿来书案上毕淑敏的《幸福的七种颜色》,细细品读,一种清茶入口、悠然致远的达观与宁静荡漾于心。

        幸福为何是七种颜色?在本书的《代序》中,作者立足历史文化,从希腊人认为的自然与社会的七种基本元素到东西方宗教中的“七”字文化,说“这个七啊,又神秘又空灵,常为泛指,表示多的意思”,也就是说幸福不只是一种颜色,也不是七种,只要我们认真寻找,幸福比比皆是,幸福是无限的。

        既然幸福无限,为何我们凡夫俗子却感到平生愁苦大于幸福呢?大凡几个老友相聚在推杯换盏中去享受快乐之际,不绝于耳的总是自己抑或他人的不幸际遇,很少有人敞开说“我最近很幸福”,这其中有儒家文化中人际交往的“分寸”“内敛”等因素,但也还是大多人“珍藏苦难”的心理作怪。在众人面前陈说自己的苦难,甚至有一种把“黄连”掰碎,扩大苦难的心态,以此博取他人的同情,体现我和你“感同身受”。在这种“苦难”心态之下,不幸的力量比幸福的力量要强大得多,这种对苦难的持久迷恋和品尝,会毒化我们的感官,会损伤我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细体察,还会让我们歧视那些没有经受过苦难的人。所以,作者说,人生总有灾难,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太忽视提醒幸福;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然而现实是我们常常拥有幸福,置身在幸福之中却又“不识庐山真面目”,习惯于成为一个“幸福盲”。片面的认为“幸福”就是肆无忌惮的享乐,毫无节制的拥有,这样的人生注定是不幸福的。幸福,简而言之,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我们能心无旁骛的在办公室备课,课间能随学生一起锻炼,能上出一节高质量的课,能一家人坐到一起享受晚餐,苦难中一个善意的眼神,节日时一个温馨的贺卡……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生活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光。我们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就如把一张长了一颗黑痣的漂亮脸蛋呈现在你面前,有人关注的是黑痣,有人关注的是脸的漂亮。幸不幸福,只在于你自己的感受。我们没必要过多的用眼睛去注视别人的幸福,而应该在细碎的光阴中品味自己的拥有。其实,别人也在羡慕我们拥有的幸福。

        爱和尊重是体验幸福的基石。在《比会见总统更重要的事》中,为了孩子的足球赛,美国副总统能把会见他国总统的时间延后,这种把孩子的尊严和快乐放到如此至高无上的位置,作为父母我很汗颜。作为老师,我们是不是也有忽略学生的需求,以老师的自以为是和理所当然去要求学生“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我们的要求,是不是也使学生陷入苦难,剥夺了学生的幸福体验?对于学生及他人,我们只有以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和尊重,才能收获双方的幸福。

        优点和愿望是行走幸福之路的双腿。《优点零》一文关于心理研究填表数据统计的结果——部分孩子认为自己优点零、愿望零,这在我们学生的调查中也屡见不鲜。初中生,本应该是志存高远、梦想奇伟的年龄,如果没有优点,他的内心该怎样的痛楚的喘息?看不到自身优点的人,必也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他们的谦恭,可能是高度自卑下的懦弱;他们的服从,可能掩饰着深刻的妒忌和反叛;他们的忍让,可能埋藏着刻毒的怨恨;他们的赞美,可能表里不一信口雌黄……没有愿望,没有优点,这样的人生必是一个死寂的世界。作为师者,我们必须深刻检讨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教育,为何就剥夺了这些孩子享受幸福的能力?造成孩子看不到优点也没有愿望的根源一定在家庭或学校,责任一定在家长或老师。每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如果你去肯定他、认可他、赞美他,他一定认为自己是优秀的,也一定会激发他更加向上向好的愿望。如果粗暴的打击他、奚落他、嘲讽他、鞭挞他,久而久之,他可能会从此跌落尘埃一蹶不振。优点和愿望,是踏上幸福之旅的双腿,希望每一个孩子都优点多多,愿望无限。

        问题清单是我们化解千头万绪烦恼的有效手段。在《千头万绪是多少》一文中,毕淑敏博士告诉我们:工作中当所有的头绪和问题都搅在一起的时候,的确很可怕。它们使我们的心情变得极为恶劣,智力急剧下降,判断连续失误,可是当我们把要做的事情一一罗列出来,一一列出对策,就可以逐一攻克了。好心情并不是来源于一帆风顺,而是生长于一种从容和坚定的勇气中。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出好心情的土地,就看你是否耕耘。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要努力的笑着,幸福的生活着。

        “应该”是消耗幸福的魔床。作者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魔床, 它的名字叫做“应该”。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种种执念,让你总去想我应该是怎么样的,如果不这样,我就会不幸的,这样的想法往往会让你失去那些本来你应得的东西。每个人都不是生下来就应该成什么样子,有时候哪怕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人的命运是由自己掌握的,你的父母可以决定你的出身,但不能决定你的未来。或许你出身卑微,但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魔由心生。我们要时时检点自己的心灵宝库,可以储藏勇气,可以储藏智慧,可以储藏经验和教训,可以储藏期望和安慰,只是不要储藏“应该”。在人生中有种种不知道和种种的可能性,我们没必要杞人忧天、庸人自扰,要活在当下、把握现在。

        其实在生活中只有真正懂得幸福的人才会去品味幸福,只有善于品味幸福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只是在追求幸福的旅途中,我们要少些贪欲,少些执念,少些抱怨;多些宽容,多些乐观,多些豁达,就会发现幸福其实很简单,触手可及。

你可能感兴趣的:(幸福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