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 Digital Twin?

上月底帮空运product/pricing做分析,事情的背景是review RFQ中,客人target rate比去年的价格低很多。

海运简单,但空运就复杂了。亚太区且不谈,单单大中华区三个gateway就表现差异很大,每个gateway又分快慢不同服务价格不同,每种服务又按CW分不同价格。光看总的GP没法决定价格能不能降,必须细化。L想知道货物的结构和大小分区,以便决定哪个可以有空间让价。

第一次做这种分析,有点兴奋,因为这是我想参与的:通过数据分析,呈现事物的数字化状态,以及背后原因,反向指导定价以及下一步策略。想了一下,决定按现有的价格分段来统计各自货量,比如<100kgs的有多少票,多少CW;100 ~300kgs之间的,等等。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些一定可以用excel公式快速做的,临时没找到只好做体力劳动,还好把数据和图表做出来了。

结果是,对应各个价格表,我整理出对应的实际出货数据:票数可以看出大小货的分布和比率,CW可以得出各个价格区间的总量,双轴的图表与各个价格一一对应,清楚的看出哪个区间的价格如果降太多可能对GP的影响,以及哪个区间的价格是稳赚的利基。

L似乎很满意,之后一周内几次和人提到这事。我有点沾沾自喜,又有点意外:难道product/pricing这个team之前没人这么分析过价格?!还是说他们用别的方法在分析?但是从L满意的样子看,他们没有进行过更精细的核算,才会对这个分析这么惊喜。我又想找人打听打听product / pricing一般都怎么干活了。

最后,这个分析虽然帮L看清楚了赚在哪亏在哪,但是依然不能帮她得出结论是否降价,因为这个表不是动态的,不是活表。没法像模型一样用新价格快速测算出盈亏的状况。L可能还是得凭经验来做决定,但是『不知道亏不亏』。

另一方面,竞争对手报了一个让人想象不到低价。也许竞争对手不知道这家人小货比率非常高,也许人家成本控制的好。进一步,如果我是竞争对手,这是一个新客人的initial RFQ,我报出了非常有竞争力的价格,但是也不确定能不能赚。但是,但是,假设可以建一个数字模型,考虑各种实际中booking/billing的因素,输入货物的数据,自动带出GP以及各方面数据。那如果能拿到这个新客人上一年度的历史出货数据,比如票数、各自的件毛体、出货时间,再带入价格,以及现实中可能的操作模型,理论上可以粗略的得到全年的GP分析。如果再带入动态的价格分析,应该能计算出一个或多个价格平衡点。有了这个平衡点做参照,报价时索性直接跟客人谈:你允许我有几个百分点的利润好了。

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数字孪生的应用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字孪生 Digital T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