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小西
来源 | 林小西(ID:mrlinxiaoxi)
你好哇,我是林小西。
今天看了第二届《做自己论坛》中著名主持人张晓楠的现场分享《就是要看清梦想的样子》。
很喜欢她的演讲,感兴趣的可以去搜索相关的视频或演讲稿。
在这里分享一些有所感悟的句子。
01.
既然活着,既然年轻,我们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自己要怎么样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态度。
25岁时,我依然觉得「你才25岁,你依然能够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样子」。
那时候年轻,就像王小波说的: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
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
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那时候我也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进入社会之后的这2年,才发现生活是怎么教你做人的。
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
但是,即便如此,即便我无法改变周围的大环境,我还可以调整自己,在自己的生长时区,默默生根发芽,蓄势成长。
《十三邀》里有一句许知远的slogan:
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来看待世界的,如果你不带着成见,那你对世界根本就没有看待方式。
年轻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明确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态度。
电影《死亡诗社》里基汀老师信奉「任何时代,任何一个年轻人,都应该非常勇敢地去追寻内心的渴望」。
讲到这里,强烈推荐大家去看一看这部电影。
一部好电影、一本好书,真的有可能会改变一个人。
我是这么坚信的。
via 《死亡诗社》
02.
放弃享乐,走入孤独。
或许没有多少人喜欢孤独。
这里的孤独,更多的是独处的意思。
在这个信息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被大数据裹挟着前行,或许大数据比你自己都了解自己。
再加上每日繁忙的工作、人际交往,一天下来整个人身心俱疲。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独处时间。
拒绝一切社交、摒弃一切工作、抛开一切情绪,坦然地与自己沟通、对话,达成心灵的和解。
另一方面,享乐主义盛行、娱乐至死的当下,到处都是流量、明星、偶像剧……
很多人一刷短视频,就根本停不下来。
像刷微博、短视频这些娱乐消遣,在当下给我们带来一种虚假的快感,却都是毫无营养的信息。
这种现象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就是所谓的「奶头乐」。
我们得到的只是短暂的快感,关闭手机之后,只剩下一阵空虚。
长期如此,我们的深入思考能力被不断削弱,很容易被带节奏、成为跟风的乌合之众。
而独处,就是最好的保持清醒和自我增值的手段。
每天给自己留点时间,远离一切社交工具,翻开一本想读很久、却一直没时间读的书,看一部评分高的电影,都是很不错的休息方式。
独处,也能够帮助我们屏蔽掉低质量的信息。
在这个内容过剩的时代,每天都有无数的文章、热点向我们袭来。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很多热点都会存在「反转--反转--再反转」至少3次的情况。
到最后你会有一种「原来如此!」「一不小心被人带节奏当枪使了!」的懊恼情绪。
与其浪费时间吃瓜、盲目跟风,不如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真正有意义、美好的事物上。
以后遇到新的瓜,可以「让瓜先飞一会儿」,过后再来看整件事情。
学会甄别信息的真假,提取真正的高质量信息,才能不断拓宽我们的认知边界。
03.
梦想,就是你每次跟别人说,别人都不相信,但最终却被你创造出来的奇迹,那个就是你的梦想,也就是因为你们都不相信,那才称得上是我的梦想、我的奇迹。
说来不怕大家笑话,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尽管到现在我还没出一本书。
但是,正是我们的梦想,让我们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难免荆棘丛生。
但也正是一路披荆斩棘、打怪升级,我们才能够得以成长。
就像某些好莱坞电影中,常用的一个经典套路就是「英雄之旅」,讲了主角如何从一个普通人遭遇一系列挑战,历尽艰辛,最终取得成长、蜕变为英雄。
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一段默默无名的时期,但是不要怕,天总会亮的。
via 《喜剧之王》
04.
今天多晚都是早,明天多早都是晚。
老话说:今日事今日毕。
但是有很多人都是「拖延症晚期」。
在演讲中,张晓楠是这样说的:
能在今天晚上做完的事,大家一定别拖到明天。
或许我们应该放下一些、拿起一些,我们就有时间了。
放下一些在网上闲逛的时间,放下一些没事到处胡吃海塞的时间;
拿起一些你一直想做但没有做、踏上慢车迈出那一步的事情来,可能你就会拥有更多的时间。
05.
所有的痛苦焦虑都是来自于不行动,一旦你开始行动了你才发现状态会调的非常好。
网上有一句话: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并战胜它。
凡事先干起来,能解决人生80%的问题。
以前我总觉得自己写作水平差、还没准备好、还需要看相关的书学习,就一直转载别人的文章。
每天都在做简单地复制粘贴、排版编辑、寻找配图,花了不少时间,但写作水平还是一直没有提升。
这就本末倒置了,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后来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就开始坚持写原创,刻意练习写作技能。
虽然如今写的依然不够好,但每天都能找到新的话题,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总归是在进步着的。
06.
人和人一天和一天的生活差别就决定了一辈子的生活差别,而每一天的生活差别是由多长时间决定的呢?加起来不到一个小时。其实就是因为每天一个小时的差别,筑就了一辈子的生活差异。
每天一个小时,看起来不是很多,但是长期主义者会坚信,量变最终会引起质变,迎来「复利曲线」的拐点。
什么是「复利曲线」?
上学的时候我们可能都听过这个故事:
印度国王舍罕王打算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宗师西萨·班·达依尔。
国王问他想要什么,他对国王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个小格里,赏给我1粒麦子,第2个小格里给2粒,第3小格给4粒,以后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请您把摆满棋盘上所有64个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
国王觉得这要求太容易满足了,就答应给他这些麦粒。
当人们把一袋一袋的麦子搬来开始计数时,国王才发现:就是把全印度甚至全世界的麦粒全拿来,也满足不了宗师的要求。
这就是复利的力量。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知之者赚,不知之者被赚。
同样的,人的成长,也是有复利曲线的。
20岁之前,我们在学校里,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每天都在学习,每天也在成长和进步。
但是那时候由于没有超越拐点,所以曲线很平缓,自己难免怀疑,难免纠结,觉得自己没什么进步,看不到成果。
20岁之后,大家渐渐开始做不同的选择,少数人坚持继续学习,他们成为「终生成长者」。早晚有一天,他们会突破拐点,爆发式成长,体会到复利的奇迹。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毕业之后发现,同学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
via 《认知觉醒》
07.
不要一天天变老,而要一天天长大。
英文中有一句:don't grow old,grow up.
不要一天天变老,而要一天天长大。
我知道很多人因为工作繁忙,每天已经很辛苦了,下班之后只想往床上葛优躺刷手机。
但是,这些娱乐只会带给我们短暂的快感,和无尽的空虚。
我们大脑需要的休息,其实并不是躺着什么也不干,而是给大脑换一个活动。
从工作中抽身而出,最好的休息方式是换成读书、运动。
有一项调查显示:读书能够极大地缓解人的压力。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研究团队曾经进行研究,试图找到最能帮人缓解压力的活动。
他们监测受验者的心率、肌肉紧张程度,据此测定精神压力缓解的程度。
结果表明,听舒缓的音乐可以缓解压力61%,喝咖啡缓解54%,散步缓解42%,玩游戏缓解21%;而读书可以缓解68%,是所有活动中最有效的。
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人只要连续读书6分钟,精神压力就可以缓解2/3。
所以,推荐大家每天晚上睡前可以读读书,有助于缓解压力、睡眠质量更好。
读书也是投资回报比最高的成长方式之一。
08.
只有丰富的活过,才能不苍白的死去。
有时我也会对人生的意义存在疑惑。
就像苏轼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也曾慨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渺小的人类相对于地球、银河系、宇宙,曾不能以一瞬。
但苏轼也回答了我的疑惑: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人生于世,不过是一场体验。
体验那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体验人间草木道是无晴却有晴;体验阿拉斯加的鳕鱼跃出水面,太平洋的海鸥掠过城市上空,北欧的极光交相辉映……
丰富的活过,才不枉来这人世一遭。
• End •
作者:林小西。满地都是六便士,你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图片:《哈尔的移动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