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在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日益显现,相关学习方法和辅助工具的更新也非常快,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
带「管理」两个字,显得它有点高深,其实吧...也的确比较复杂,不是知道几个技巧,学会几个工具就ok 了,而是需要一步步地构建和部署自己的系统。正儿八经讲的话,估计要讲个一整天,就算把其中某个环节单独挑一个简单说一说,也要个把小时。
从2012 年成为印象笔记用户开始,我正式踏上知识管理这条不归路,这八年花了大几万块在这方面的学习上,更不用说搭进去上千小时的时间,再加上平时也花精力去帮助别人构建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成本自然是巨大的。
不过到目前为止,个人大部分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它。
▲我目前用 Notion 来搭建知识管理的中枢
然而,我今天要说的,并不是那些看上去很酷炫的工具,也不是具体的实操指南。
这些东西,市面上很多讲知识管理的书或者课程里都会涉及,看上去干货满满,但其实你学到的都只是技巧,而技巧是有局限的。
容易被忽略和混淆的道理,以及反复会犯的错误,才包含着长久不变的逻辑,才值得花时间去思考和铭记。
所以我打算聊一聊,个人认为不会变化的、并且亲身跳过的三个大坑,虽然看似浅显,但影响深远,希望能给大家提供点思路和启发。
01 开始前,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
你可能会觉得大哥你能不能好好讲话,这跟知识管理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知识管理主要包含收集、处理、内化、输出这四个步骤,还有一个检索环节贯穿全程。但收集并不是第一道关口,同其他任何自我管理类的技能,比如时间管理,人脉管理等一样,在开始之前,你要先回答一个终极的灵魂拷问:你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想象这样一些场景:
等车时在微博看到一篇关于副业创收的经验介绍,你觉得不错,发送到印象笔记;
吃过饭刷朋友圈,有人推一篇讲如何向罗志祥学习时间管理的文章,这个是热门话题啊,点赞收藏一波;
看书学习时,各种订阅的公号或邮件信息一批批过来,你一看,有讲职场的,嗯,对我升职有帮助啊;
有讲国际形势的,嗯,了解点国家大事没坏处啊;
有讲运动的,嗯,我是个追求健康生活的人啊;
有讲育儿的,我虽然现在还没当爹妈,但我可以未雨绸缪啊;
还有讲防渣男的,虽然我是男的,但我可以提醒我的女性朋友啊...
等等等等,不管了,小孩子才做选择题,作为成年人我全都要,全都收藏。
这感觉跟《模拟人生》游戏里一样,每收藏一篇文章,头顶上bling bling冒出智慧+1的效果出来,很过瘾。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笑,但我就是这么过来的,有段时间,每天晚上到家一开印象笔记,整个人的血压都上来了。
看上去将知识获取做到了极致,实际上是毫无章法,知识管理系统不是万能钥匙,它解决不了你想成为谁的问题,反而要等你给它目标和方向,只有你想清楚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系统才开始为你所用。
在这之前,你真的只是知识的搬运工,它躺你那里,跟躺在互联网上,没半点区别。
我们身边总有些人很擅长把握某方面的细节,有的能通过捕捉到你脸上忽来忽去的变化,进而洞察你内心的忽明忽暗;有的记路很厉害,什么地方去过一趟,下次回就不需要导航了;有的吃瓜吃出了新高度,无论什么八卦消息,都能帮你分析得头头是道。
他们并不是天赋异禀,只是因为时刻关注着某些主题和领域,定向的积累让他们对特定信息保持敏感,越敏感则捕捉能力越强,这便形成了一种正向循环。
有一篇文章里提到说,人一生能处理的信息总量是 185G。
不到一个主流硬盘的容量,却是我们的人生总和。
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取舍,得明白究竟哪些主题的信息,是你应该收集的,这样才能逐渐培养起在这些主题方面的信息敏感度,开始那种正向的循环。
渐渐地,你不光能捕捉块状的知识,比如书籍啊、教程这些相对完整的东西,还能时刻在生活的间隙中,发现一些别人难以觉察的亮点乃至机会,
所以,请找个空闲时间,好好观察和认识一下自己 ,想好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不光是知识管理,也是所有自我管理的起点。
只有明白这点,你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里,筛选出对你有用的信息源,带给你真正值得学习和回味的东西,进而使用这些知识来获得成长。
当然,你可能会说,我想了几十年了,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告辞。
施主请留步,从生活的角度,我们不大可能一下子就想透彻这个问题,但可以先从某一方面,比如你的工作,来进行尝试。
因为工作的目标相对比较清晰,你的岗位角色、任务的优先级、能力的强弱显而易见,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开始对对应的知识进行收集和梳理。
以后,只要在知识管理的道路上碰到了障碍,请勿忘初心,回到这个坑,想想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上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02 开始时,预期太高,步子太大
知识管理是一门系统性的技能,也是一种习惯,这个本质,意味着它不一蹴而就。
我一开始学这个东西的时候,也是急于求成,找教程找人请教,看别人怎么筛选信息源,怎么分类,怎么打标签,那时候的感觉呢,就像捡了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都要往这个系统里塞,似乎塞进去,我就自由了。
但后来发现效果并不好,有种为了管理而管理的感觉。
它是一个需要慢慢地主动养成的系统,如果仅凭一时兴起,一阵子热乎劲过后,最后会停留在“想起来呢,就发送到印象笔记,想不起来,也就算了,事后也不整理,回到大部分时间靠脑子,小部分时间靠纸笔”的尴尬状态。
▲印象笔记分类示例
拿上面这个收集用的分类模板来举例,乍一看感觉分的很细,其实我过去整的比这个还细,那分类的时候要花很多无谓的心思。
比如有篇文章它既讲了知识管理,也讲了学习方法,那这篇文章该怎么放?你喜欢收拾屋子,那这类的文章,是放爱好里还是放生活里?
到后来我慢慢才想明白,开始轻分类,重标签,你要的东西,在需要时能被检索到,就可以。虽然感觉没这个模板看上去那么专业,但是好用,而好用,才是系统第一要务。
继续拿收集环节来说,我们都知道,好友一多,朋友圈的质量会极度下滑,充斥着广告海报、工作吐槽、负面情绪等等一堆没啥信息增量的东西。
这时,就得把他们当成家门口的野蛮人一样,你得保卫自己的领土啊,看到一个人连着发了好几条这种信息,请不犹豫,珍惜生命,直接屏蔽。
头条也是一样,每条消息旁边其实都有个小叉叉,看到不对味的,就可以马上选择不感兴趣、拉黑甚至举报等等。
像这样,只要你耐着性子调整一段时间,哪怕是抖音,也可以成为信息获取的主力渠道。
你看,光在收集环节,就要花不少时间去调整和驯养,所以你要把系统的建立当成一个日拱一卒的小习惯,慢慢培养成下意识或者周期性的操作。
预期放低点,步子小一点,不然的话,对于那些花了心思得来的信息,很容易要么就满门抄斩,要么就放任不管。
03 过程中,本末倒置,过分追求工具
提到管理,工具是绕不过的坎,这个坑我不光跳过,我还反复跳,花式跳,明知是坑也继续往里面跳。
前几年吧,提到知识管理,没什么选择,就是几个笔记类的应用,但是这两年不一样了。各种知识管理工具如雨后春笋,而且越来越专业化,比如有针对于写作爱好者的 Ulyssess,针对设计师的 Eagle 等等,他们各有所长,让人眼花缭乱。
目前市面跟知识管理相关的主流应用, 我基本都用过,包括但不限于印象笔记,为知笔记,有道云笔记,Onenote,Devonthink,Agenda,Notion等等,还有 Mindnode 、Pocket、Feedly、Bear、Draft、 以及Omni开头的那一大家子等等一堆可以作为补充和配套的工具。
所以你可以大致感觉到我有多么折腾过,翻来覆去的把知识库倒来倒去,钱花了不少不说,搭进去的精力也是巨大的。
这里我犯过一个比较普遍的错误,就是生搬硬套。
不是根据生活来选工具,而是用工具来套生活,管他是什么都丢进去,因为那些看上去高效的人都是这么做的。
觉得只要抄来一份说明书,该配的工具配好,就能复制别人的成功案例,解决我自己的问题。
但在实际过程中,每个人的个性与使用习惯不一样,面临的真实场景也不同,「买家秀」和「卖家秀」的情况很容易出现。
所以希望大家在使用工具前,先想明白在自己的系统中,哪些事情可以靠工具提升效率,哪些事情与工具无关。
在开始使用工具时,也切记不要贪多,一个个地上手,努力吃透它们的的功能特长和使用场景。
比如在收集阶段,工具往往可以起到很大作用。印象笔记这样的全平台转存应用,无疑是一个大杀器,所以哪怕我的知识管理中枢已经转到 Notion 上了,我依然保留印象笔记来抓取各种信息;
但是,放到整理阶段,它可能就有点难用,你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思考怎么分类的问题,相关文章的重新排版、拼接、编辑体验也不是很好,而且近期印象笔记开始搞什么素材库和知识库,做的越来越重。
所以这个阶段,我开始选择用 Notion 来管理我的所有数据,包括读书记录和笔记等等,它的特色一目了然,既美观也直观,而且可以很方便的在不同类型的文档之间跳跃。
▲表格视图
比如这份读书记录,表格视图下所有信息一览无余,换成面板视图,又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自己目前的读书进度,通过设置可以显示本月已经读了哪几本,当前在读哪几本。
▲看板视图
但是 Notion 就不大适合来做监控,因为用它建立一个循环型任务的时候,甚至都没有重复这个选项,只能曲线救国,所以你看,哪怕是工具,它也得有聚焦,都做不到所有环节通吃。
再说到输出阶段,比如要你写一篇文章,这是个费脑的过程,拼的是日常的积累和即时的灵感。
用什么工具,不会对结果产生任何关键性的影响。肚子里有货的,一张白纸一支笔就能写,肚子里没货的,屏幕上的应用界面再好看,也照样写不出。
归根结底一句话,知识存放于电脑,智慧存放于人脑,先搞明白自己面临的场景与痛点,再有针对性的选工具、找方法。
到这里,三个坑就说完了,虽然它们看上去很浅显,但正因为浅显,才容易被忽略。
过去的几年里,无论是我,还是我帮助过的人,在知识管理学习之路上产生的问题,大部分的根源都来自于此。
当你觉得自己已经陷入到信息的泥沼里的时候,请回顾下这三个坑,也许会让你找到原因,走出沮丧,重新开始。
同时也请相信,用心建立和经营这么一套系统之后,假日时日,它会帮助你真实有效地成长,成为在知识海洋里游刃有余的海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