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之前,这篇文章你一定要看。

最近有许多家长在咨询皮哥关于小朋友上幼儿园的问题。

皮哥虽然没有当过幼儿园老师,但是也在早教班独立课和夏令营的时候感受过被一个个哭的撕心裂肺的小可爱们支配的恐惧。

一般来说是不哭还好,一哭哭倒一片,那悲伤的情绪比流感传染的都快。不用说,一节课下来嗓子肯定是哑的。

那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说说小朋友上幼儿园那点事儿。

首先,来说说我们在小朋友上幼儿园这个过程中最常听到的词,也是让小朋友一个个梨花带雨的罪魁祸首: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这个概念很好理解,那为什么会产生分离焦虑呢?看下图。

1 依恋对象的转变

以前日日相对的是和蔼可亲的老母亲,突然之间换成了还不怎么熟悉的老师,你让我怎么不伤心,你让我怎么不难过。

2 环境的变化

离开了生我长我的家,告别了我的小床,我的娃娃,我的恐龙,我的……(此处省略四千三百种玩具名称),来到一个我去了还没几次的地方,你叫我怎么舍得,你叫我怎么不害怕?

3 自理能力的缺少

唉,以前的我,吃饭姥姥喂,衣服麻麻穿,走路爸爸推,想看电视喊一声就行,再看看现在,什么都得自己做,宝宝做不到啊。

入园前的准备:

那在小朋友上幼儿园之前以及整个的过程中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一 语言能力的培养:

大多数小朋友在上幼儿园的年纪已经拥有不错的语言沟通能力了,但仍有部分儿童,由于语言发展较慢或者害羞等原因沟通能力较弱。

培养语言能力主要在两方面。

1 教会小朋友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

如上厕所,渴了,饿了,肚子疼,累,困等。

2 要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帮助孩子认知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开心,生气,难过等。这样在小朋友回家后,就可以更好的与我们交流在幼儿园的情况啦。

二 自理能力:

儿童在上幼儿园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技能,如自己吃饭,上厕所,睡觉等。

这些小朋友力所能及的事,应当尽早去训练小朋友做,一定要分清爱和溺爱的区别。

如上述这些生活技能在小朋友两岁多时即可开始锻炼。

三 锻炼分离的能力(全职妈妈们注意啦)

要在日常生活中,刻意锻炼小朋友与父母,尤其是妈妈的分离能力。

前期可以在保证小朋友安全的情况下,让小朋友独立的玩耍,妈妈呆在另外一个房间。

在小朋友逐渐适应短时间的分离之后,可以与小朋友做好约定。

比如妈妈下楼一趟,等你拼好拼图就回来;妈妈出去给你买好吃的,你睡醒了就回来。

在这个过程中,让小朋友适应分离。同时,建立亲子之间的信任感。让小朋友知道,妈妈走了,是一定会再回来的。

四 自我保护的能力

事故频发,皮哥在此不做讨论。只给建议。

1 安全人员名单。

给小朋友做一个名单,告诉小朋友哪些人才是安全的人,哪些人可以相信。

2 身体安全,小朋友之间难免发生摩擦。

第一,教会小朋友勇敢大声的说“不”。

第二,告诉小朋友在玩耍时,保护好自己的脆弱部位,如头部,眼睛。

第三,自己的私密部位,禁止任何人触碰!即使是父母,也要在小朋友同意之后。

3 对一切陌生人说“不”。

五 规则感和听从指令的能力

要在小朋友两到三岁之间,逐渐培养小朋友的规则感和听从指令的能力。

也就是要给小朋友“立规矩”了。

具体的方式就是要跟小朋友约法三章,提前告知那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

让小朋友知道这就是规矩,以及打破了规则之后会有哪些惩罚。

剩下的就是贯彻落实了,做错了那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去纠正小朋友违反规矩的行为。

最终将规则意识内化,让小朋友拥有自律的能力。

切记在“执法”时要对事不对人。

如:“妈妈是爱你的,但是妈妈不喜欢你刚才的行为,因为我们说过,那是错误的行为。所以现在你要和妈妈一起在这个小椅子上坐十分钟,不能玩任何的玩具”。


入园过程中的准备:

一 上学前

1 与小朋友的沟通,以及心理疏导。

让小朋友知道即将发生什么,用正面的方式去疏导小朋友入园前的焦虑。如:

绘本引导,如《我爱幼儿园》《一口袋的吻》等。

实地参观,让小朋友看到幼儿园小朋友快乐玩耍的情形。

场景模拟,在家里模拟幼儿园的场景,爸妈来扮演老师。

2 调整作息。

幼儿园有其作息表,家长至少提前一个月开始调整小朋友与作息表不符的习惯。

3 家长的心理准备

家长切勿表现出焦虑不安,小朋友能敏感的感知到我们的情绪。试着用轻松,愉快的态度来感染小朋友。

4 请一定一定要相信幼儿园的老师

他们永远更比我们知道该如何处理孩子入园的不适。

二 放学后

1  按时接!!

2  一个大大的拥抱!

3 听听小朋友一天的经历。

切不可一上来就问: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

待小朋友平静下来后,慢慢引导他说出这一天的经历,并且强化那些小朋友喜欢的部分。

如“对呀,如果你上幼儿园的话,你就能天天跟你说的那个小妹妹一起玩了。”

4 与老师简要沟通小朋友当天的表现,同时告知老师小朋友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生活习惯。

最后我想说:

我们在讨论起分离焦虑的时候,总是把孩子默认为问题的主体。

其实,孩子远比我们想的要坚强,比我们想的要独立。

有时候这个焦虑,说的其实是父母。

我们总是期待着成长,

也畏惧着离别。

我们希望看到孩子的羽翼日渐丰满,

又希望我们的庇护能够多一点,

再多一点。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目送》龙应台

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来我的微信公众号:皮特老师。

不追热点,只写干货。免费获取专业的发展心理学知识,儿童感觉统合发展,正面管教系列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上幼儿园之前,这篇文章你一定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