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故事选(手抄本)五

图片发自App

五、北海三高士


东汉献帝年间,辽东侯、平州(辽宁省)牧公孙度,声威传播海外,国人为逃避中原战乱,纷纷前往投靠。慕名前来投靠公孙度的,其中有北海(山东昌乐县)人管宁、邴原和王烈。

管宁小时候跟华歆是至友。有一次,两人同去锄地种菜,锄出一锭黄金,管宁只顾锄地,一眼也不看,把黄金视为瓦砾。华歆却捡起来,看了又看,再把它扔掉。人们从这件事情上,判断他俩的优劣。

邴原游学远方,八九年才回家。回家之前,老师和朋友见他从不饮酒,就只用肉菜米饭为他饯行。邴原说:“我本来就有酒量,只怕荒废学业,才把它戒掉。而今分别,我要敬陪大家一杯。”于是,取酒欢饮,邴原斗酒不醉。

管宁、邴原以高尚廉洁闻名于世。公孙度见他俩到来,特别命仆从打扫宾馆侯驾。

管宁晋见公孙度后,在山谷中建了幢房舍,当时逃难来的,都住在郡城(辽宁辽阳市)南郊,只有管宁单独住在北面,表示永久定居,不再回乡。

后来,陆续逃难来的人也渐渐在北面落户,月余之间,管宁住的地方成了一个村庄。

管宁每见公孙度,只谈论儒家经典,从不涉及世事;回到山居,潜心讲授《诗经》、《书经》,不是学者,拒不相见。管宁讲学之余,学习种植,自耕为乐。人们深受他品德的感化。因为这个缘故,公孙度称赞他贤明。

邴原性情刚直,喜爱谈论和抨击不合理的现象,使公孙度下面的人,都咬牙切齿。管宁对邴原说:“隐藏的龙,因它隐藏严密的缘故,显出品德。时机不对而发表意见,只会招祸。”遂教邴原秘密逃走。邴原逃走后,公孙度也不追寻。

王烈心胸开阔,恭俭礼让,常以礼义教化邻里,深得乡人的尊敬。有人偷了一头牛,被牛主抓住。偷牛的说:“是杀是剐都随你便,就是千万不要让王烈知道。”

王烈得知后,派人责备他,同时送他六丈布。有人问王烈为什么送布?王烈说:“他害怕我听到他的过失,说明他仍有羞耻之心。只要有羞耻心,便可生出善心。我送给他布,是鼓励他去恶从善。”

后来,有个老汉把佩剑遗失在道路上。一个行人看到后,就守在一旁不走。黄昏时,老汉回来寻找,行人原物奉还。老汉问其尊姓大名,行人不肯说就匆匆而去。

老汉大为奇怪,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王烈。王烈派人调查,发现这个行人竟然是从前偷牛的人。

民间发生争执,去请王烈仲裁。有的走到半路就回去了,有的已看到王烈的家,就不再往前走了,都谦让地认为对方是对的,不希望王烈知道他们有过纷争。

平州牧公孙度得知王烈贤能,要请他当长史。王烈坚辞,而愿意去做生意,公孙度也只好作罢。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治通鉴》故事选(手抄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