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风投人——吕不韦:风险投资,眼光直指史上第一位皇帝


欢迎来到小希哥读历史,我是小希,今天我们继续说春秋战国人物。


熟读春秋可以明大义,深读战国可以增智谋。


今天我们解读的人物是吕不韦。《史记》中司马迁的笔下,吕不韦是怎么成功发迹,又为何最终会黯然自杀?在太史公的眼中,吕不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有一个著名的成语,叫奇货可居,说的是利用某种特殊的本领或事物谋取利益,这个典故就出在吕不韦的身上。吕不韦是一个跑买卖的生意人,有一回,他做生意来到赵国的首都邯郸,撞见了一件千载难逢的宝物,吕不韦用敏锐的嗅觉感觉到,这将会是一笔回报丰厚的好买卖。

这究竟是怎样一件宝贝呢?原来,这件宝贝是一个秦国的落魄王孙名叫子楚,现在正在赵国做人质,子楚的父亲是秦昭王之子安国君,安国君有20多个儿子,子楚的母亲又是一个不受宠的妃子,秦国把子楚送来赵国做人质,也从来没当他一回事,赵国人也都把子楚当成一个没用废物。


可是别人眼里不值钱的废物,在吕不韦眼里却成了最有用的资源。趁别人都还没有发现子楚的价值,吕不韦就准备用他的神奇计谋让子楚身价百倍。为什么吕不韦会看中子楚呢?那是因为吕不韦敏锐的感觉到了时代洪流的变化!

他们商人四处经商,搜集天下的情报,当时在秦国发生了一起偶然的变故,吕不韦突然发现自己大展身手的时机到来了。在他的脑海里,一件环环相扣的计谋已经悄然形成。秦昭王是一个长寿的君主,在位56年享年75岁,秦昭王40年的时候,秦国太子去世了。在古代一般人的寿命也就四五十岁,这位太子也只能怪自己父亲实在太能活了。太子死了会有谁来继位呢?

秦昭王42年,子楚的父亲安国君被册立为新的太子,子楚的身份陡然成了秦国太子的儿子了,吕不韦正是从这里嗅出了改变天下的时机。可是安国君有20多个儿子,身在赵国当人质的子楚在父亲面前根本轮不上号,吕不韦又怎么能够让子楚逆天改命呢?

吕不韦早就踅摸到了安国君身边的空子,安国君年纪也不小了却始终都没有指定嫡子继承人,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安国君最宠爱的华阳夫人膝下无子,这成为了他的一块心病,华阳夫人和她的亲族们一直都在担心将来安国君一旦去世,其他的妃子会依靠继位的儿子把自己彻底扫除。

对华阳夫人来说,能解除自己心病的唯一方法,就是过继一个安国君的儿子到自己名下认自己这个正夫人做嫡母。这个儿子,必须得挑他的母亲是无法跟自己争宠的,而且最好还有点儿才干,得让安国君也看得上眼的。可是在后宫里的妃子们都斗得跟乌眼鸡似的,人人都盼着华阳夫人失宠的,谁会把儿子过继给她呢?

却不料吕不韦手里正攥着一个子楚呢。吕不韦把安国君家里那点事儿吃了一个透,于是他痛下血本,把自己的家产一分为二,一半直接放在赵国挥霍,结交各路权贵豪杰,为子楚招揽名声;另一半在秦国内部上下打点,拼命的接近华阳夫人的家族,吕不韦见到了华阳夫人的姐姐,请他传话给华阳夫人分析后宫里头的厉害关系,又说子楚是如何如何想巴结夫人当自己的嫡母。

正所谓母凭子贵子凭母贵,华阳夫人一听说子楚在邯郸混得风生水起,而他声母又是安国君从来都不会正眼相看的无宠妃子,双方真是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一拍即合!华阳夫人在安国君的耳边一吹风,子楚这个几乎已经被秦国遗忘的王孙立刻就变成了大秦王国未来的继承人,这过山车式的人生改变靠的全都是吕不韦的一手斡旋。


吕不韦的厉害之处还远远不止于此,他下了这么多的血本扶子楚上位,怎么能够确保子楚一定会报答他呢?他就不怕子楚是个白眼狼过河拆桥,自己反而血本无归吗?吕不韦这双商人的眼睛可不会轻易走眼,他摸透了子楚的性格,完全把他操纵于股掌之间。有传说吕不韦把自己宠幸过的歌姬献给子楚,后来生下了秦始皇嬴政,实际是吕不韦的儿子,吕不韦的最终目的是想篡夺整个秦国。虽然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但吕不韦的野心恐怕真的并不只是一时的荣华富贵而已。



安国君继位只有三天就离奇过世了,子楚继位也只做了三年大王就一命呜呼了,接着继位的秦王嬴政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吕不韦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从一个普通的商人变成掌握了天下最强国家的男人,这时还有谁敢不佩服他的投资眼光呢?


吕不韦到底有多威风呢?我再来说两个小故事。

一个故事叫“一字千金”,吕不韦招揽天下的贤才来当自己的门客,他的门客们受他的命令编了一部书,就是一直流传至今的《吕氏春秋》。吕不韦把这部书摆在人来人往的咸阳市集的大门口,下令凡是读了此书,觉得内容不好的人都可以来改,不管你是增加还是删减,改一个字,就赏赐千金。如此厚赏,竟然还是没人来改,这可不是因为书写的好,而是人人都不敢得罪吕不韦,怕会招来杀身之祸!这一字千金的故事反映的就是吕不韦能够一手遮天的权势。

另一个故事叫做“甘罗12为丞相”,说的是吕不韦家有一个叫甘罗的小门客,才12岁却当上了秦国的上卿,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一回吕不韦想派大将张唐出使燕国,可是张唐百般推辞,甘罗自告奋勇去劝张唐,他对张唐说:“请问您和武安侯白起比起来谁的功劳大?”张唐说:“我哪里比得上武安侯呢?”甘罗又问:“那请问当时的丞相范雎跟现在的吕丞相比起来,谁的权势更大呢?”张唐说:“当然是吕丞相了!”甘罗索性点穿厉害关系:“武安侯为秦国立下那么多功劳,就因为和范雎不和结果被逼自刎,吕丞相的权势远远超过当年的范雎,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会有什么下场呢?”张唐一听马上预备车马整装待发。接下来,甘罗又出使赵国,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帮秦国得到了十几座城池。吕不韦为了奖赏甘罗,就把这个仅仅12岁的孩子提拔成秦国的上卿。

事实说明光凭吕不韦自己的好恶可以捧人上天堂,也可以推人下地狱,秦国的事情完全由他一个人说了算。


可惜吕不韦的无限风光,也只维持不到十年时间。这位精明的商人把纷繁诡诈的战国形势看得清清楚楚,算准了子楚的价值,并把这份利益发挥到了极致。可惜它漏算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称呼他为仲父一直被他当成小孩看待的秦王嬴政。

嬴政刚刚举行了20岁的成年冠礼,就开始对吕不韦下手了。嬴政巧妙利用了嫪毐的谋反案牵连上了吕不韦,借力打力,一举夺过了吕不韦手上的实权。吕不韦被罢官回家,秦国的主宰,一夜之间就换了人。一年以后,嬴政寄了一封书信给吕不韦,里面全是斥责之词,没有念及一点儿当初的功劳。吕不韦自知将来不免一死,于是饮下毒药自杀了。


司马迁用孔子的话批评吕不韦,说他是“色取仁而行违”的闻者,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为了追求声望名誉,表面上做出一副仁义之举,可实际的行为却完全是另外一套,这个批评可是非常重的。后来班固在《汉书》里头评点篡汉的王莽就借用了司马迁批评吕不韦的这句话。

从这句话可以读出司马迁的春秋笔法,至少司马迁是倾向于相信吕不韦有“田氏代齐”式的野心,如果不是遇到嬴政,或许吕不韦的野心真会实现。

可如果没有吕不韦,嬴政不可能最终成为秦始皇,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可以说是因为吕不韦“奇货可居”的眼光才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这一点在吕不韦和子楚初次相会的时候,又有谁会想到呢?


PS:文中“子楚”很多文献中在前期名“异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先秦风投人——吕不韦:风险投资,眼光直指史上第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