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宋朝人民的商业与精神文明

宋朝明明很弱,很窝囊。外来武力一击即垮的朝廷,凭什么口碑偏偏好到让人心生向往呢?某一方面的弱并不代表一无是处不是吗?

俗话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区域性的贫富差距或区域性而非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并不能掩盖他的耀眼光辉,哪怕再怎么被某些人戳脊梁骨,他的诱惑依然坚挺挺的杵在每个想追求幸福感的人心中。因为:

一:养老,医疗,教育福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像我们这些小屁民所期望的无非就是,政府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公益事业,将养老、教育、医疗等事业纳入国家制度范畴。宋朝对这方面还是做出一些贡献的。

宋代有很多福利机构,其中具有代表性是施药局、安济坊、居养院、漏泽园等。

施药局相当于大药房,安济坊则类似免费医院,主要职责都是给患病的穷苦民众提供医疗服务,只收取本钱,对特困户甚至免费。 这样的医疗体系是不是就应该点赞了。

《宋史》记载,宋徽宗曾下诏:“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当时规定,凡是有1000户以上的城镇都必须设置安济坊。

居养院相当于养老院、孤儿院之类,主要收养孤寡老人、穷人、孤儿的机构。 宋徽宗时普及完善相当好。且凡是6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都有权利进入居养院。 总之给人感觉就是“有困难,找政府”。

“漏泽园”则是福利性质的殡葬机构。即有政府安排安葬无人认领的死者,这块墓地就叫漏泽园。有效地改善居住环境和防止疫病流行。

教育方面,以前上官学主要是达官贵族,但唐宋之际,官学开始向平民子弟打开大门,但得是学习特别好的才俊才行。

宋朝风气一贯重文轻武。办学形式以及等级限制方面不断改善。在办学经费上,实行以学田为主,政府资助、社会献田、捐款集资、学校刻书创收等多种途径相结合的办法。

宋代的太学,优秀者不光免学费,吃住也免费,学生每月还可领一些补贴。相当于是除了吃住以外的纯零花钱。

正所谓从摇篮到坟墓,一应俱全的考虑到了。宋朝子民在当时的生活水准与文明程度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还是比较高的。

二、商业自由福利

相对于明清的闭关锁国以及专制统治来说,宋朝相对来说就开放多了,在商业经济繁荣发展这方面努力的结果不容磨灭。

唐朝以前,统治者制定宵禁制度,已巩固专制统治。但宋朝打破了唐朝以及古代一直以来的夜禁制度,开创了夜市。 这里可以满足你现代人夜生活的隐。

曲艺,卖卦、喝故衣、探博、剃剪、纸画、令曲、讲史、地摊大排档、小吃等在夜市中应有尽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管当局者是有意而为,还是出于满足个别私欲。他们这招提高百姓消费观念,带动了资金的流通,促进经济增长的作风,果然超前。

宋朝的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与多个国家通商。着手南方大规模开发,促成经济中心南移。

还有水陆交通干线、支线,将地区性中心城市与其它县、镇联结起来,形成了全国性的商业网络。商品高频交换,货币流通增加。促使宋朝繁荣发展。

商业土壤一片繁荣的景象,定能让你这个初来驾到的现代人瞠目结舌。且摩拳擦掌要大干一番。

三、对文明进步的贡献,什么才是正真的富有

每个朝代都会有政府顾及不到的地方。即使政府极力想要扭转局面,但贫富差距在所难免,只要不是大势所趋,我们就不应该极力去否认他做出的贡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宋以前或者以后的封建统治永远无法逾越它带来的贡献。震惊世界的三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都诞生在宋朝。

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即物质基础,上层建筑即精神层面的东西。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谁还有心情谈论教育、艺术,谈论发明创造。

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

四、公务员假期多,无形的幸福感

如果你可以回到宋朝,请一定考个公务员。因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生活最舒服的朝代,公务员假期最多的朝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昌杂录》载:“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夏至、中元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

另外,宋朝的地方官衙的年假也是最长的。粗略计算会有30天这这样。即“封印”+“开印”:每年腊月二十停止办公+来年的正月二十前开工。

再外加一些不固定的假期:比某大牌去世,某领导生日,某祥瑞事件等都会皇恩浩荡,放假几天,普天同悲或者同庆。这么任性,只有宋朝才能办得到了。真乃羡煞人也。

到了元明清三朝,就不得了了。官员假期一度被剥削。明朝《古今事务考》中说:“国朝正旦节(元旦)放假五日,冬至三日,元宵十日。”

生活在现在的我们,最讨厌就是遇到工作狂的领导了,动不动就会让人加班。好像加班可以当饭吃一样。这么恐怖的原型,竟然能在朱元璋身上找到。据说他也是个典型的工作狂领导,因此也不许员工休息,一年只放假三天。

纵观古今,宋朝应该可以算得上是最人性化的了。管控监督员工并非等于专制剥削。人性化的宽松应是人心所向。

五、厚嫁之风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但是阻碍有情人终成眷属往往是门当户对的观念和彩礼的问题。现在社会,昏嫁方面受困的是男方,他们往往会却步于:房子,车子,票子。

而宋朝,流行厚嫁之风。那时不是娶不起,而是嫁不起。

就拿苏轼的弟弟苏辙来说,为了给女儿置办嫁妆,特意卖地,凑了“九千四百缗”钱嫁女,他在日记里说这叫“破家嫁女”。

九千四百缗就是9400贯,一贯钱购买力折合今天相当于800元,也就是说苏辙给女儿置办的嫁妆折合今天700万元左右。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说这份嫁妆是女人拿来贴补家用的。夫家不能随意取用。同时也是为了提升女人在夫家的地位。

但无论这份嫁妆怎么花,对于男人来说就是艳福不浅。对于女人来说就是父母的爱,以及未来生活的保障。这种风气估计会让很多人不适,但也会另一些人羡慕不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细数宋朝人民的商业与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