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再次站上讲台……

特级教师闫学老师说:“教研员不能只空谈'理念',……要做一个既能站在高处又能落在实处的研究者与实践者,以自身鲜活而有力的探索与实践为一线教师提供'样本'。”我深以为然。

因此,时隔两年,我再次站上讲台,任教某小学六年级某班的音乐课。上周五,我执教了本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颇有感慨,且让我以文字的方式回顾一下这次宝贵的经历吧!


课前——认真准备

首先是熟悉教材作品,这方面难度不大,因为以前我都教过,所以每首音乐作品都很熟悉。

然后是考虑教学内容和方法。作为第一节课,学生的情况还不太了解,于是我决定保守一点,选择了一首歌唱作品《手拉手,地球村》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

至于教学方法,我在分析了歌曲的结构以后,决定主要采用听唱法,比较法,观察法等等。

最后,我用注书的方式思考准备了简单的流程设计。当然,对于孩子即将会在课堂上出现的任何情况,我都准备随机应变,接续教起来。


课中——积极互动

我终于再次站上了讲台,看着孩子们一双亮晶晶的眼睛,虽然我并不认识任何一个孩子,但却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和亲切感。

学生在做眼保健操

开始上课了,我简洁地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从师生问好歌开始教起(因为发现他们不会唱),然后迅速切入课题。因为这节音乐课只有35分钟,实在是耽误不起啊!

今天教学的歌曲是一首两段体的歌曲《手拉手,地球村》。第一部分的教学,我从节奏切入,从读歌词学节奏,慢慢过渡到唱歌词学旋律。

第二部分重点抓住长音的聆听体验,进而学习旋律,并在学习第一乐句的基础上,对比学唱第二乐句。

孩子们注意力还是很集中的,非常投入。偶尔有个别调皮现象,看得出是兴奋所致,也是天性使然,完全正常。

尤其让我惊喜的是,我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有孩子能够准确地回答出来,说明孩子们的音乐素养还是不错的。

刚刚教完歌曲,孩子才把歌曲完整地连起来唱了一遍,下课铃声就响起来了。我的第一节课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结束了。


课后——反思展望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既有感慨,也有思考。

感慨的是,我的课感还在,我跟孩子们的交流是自然的、流畅的。我还具有引领着孩子们完成一节音乐课的基本能力。

思考的是,两年来,我看了那么多的课,学习了那么的理论,听了那么多的讲座,它们在实践层面上有多大力量?它们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与当下音乐教育教学的现实链接起来,真正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比如今天的这节音乐课,我究竟锻炼了学生的哪些核心音乐能力?哪些东西是孩子们走出课堂还能记得住,将来能用得到的?虽然,我注重了划拍习惯,节奏能力,聆听能力,演唱习惯的培养,但感觉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

或许,这些答案需要我在今后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努力从“教作品”转变为“用教材教”,从“教知识”转变为“教能力”,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逐步提高学生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闫学老师说:“我要回到学校,回到教育的现场,我必须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在最真实的教育现场中,让梦想的阳光照进现实。”是的,正是因为我想念鲜活的课堂,怀念孩子们的歌声,所以,我才在内心的感召下回到了课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未来的日子里,惟愿脚踏实地,深耕课堂;潜心教研,履践致远。唯有如此,才能让未来的教学教研之路走得更接地气,更有生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我再次站上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