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不好意思,现在才看完此前大热的《觉醒年代》。
不得不说。真是yyds!
不论从光影的运用、镜头的语言、演员的演绎,情节的构造、主题的表达等方面都是电影级别,感人肺腑又荡气回肠,是充满艺术性的史诗巨作,堪称建国以来第一剧。
最令人着迷的是,该剧创新了在主旋律下的生活化表达。
人物塑造都活灵活现,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对各个人物都给予了真实、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他们不再是语文书中一个个着墨寥寥、与我们相距甚远的纸片人。而是纷纷走入人间,成为了我们身边生动鲜活的人物。
比如,陈独秀的领袖魅力与性格缺陷;胡适的忠厚善良与小资主义;辜鸿铭的固执保守与爱国情怀……
所有人都极为复杂立体,有血有肉有人性,可爱至极,是我们身边的人没错了。
这样的主旋律剧真是难能可贵!
我们可以与他们一起同伤悲、共喜乐,同呼吸,共命运;愤怒于他们所受的冤屈与不公,悲哀于他们的理想不得实现,对他们生活中的小顽皮小细节莞尔一笑;叹息于他们每个人最终的结局……仿佛和他们一起活过了这一生。
、
民国短短三十年,却是继春秋战国后又一个星光闪耀、大师辈出、百家争鸣的时代,伟人云集。
他们把毕生致力于国家与民族的觉醒,更放置在自我的私欲之上;人格高尚,文化底蕴深厚,思想开放、自由、包容;各具人格魅力。
而在这所有的伟人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张桐塑造的李大钊先生。
之前也写过关于守常先生电影《革命者》的影评。
他先进的思想、高尚的人格,温和的品性,严谨的治学精神,对于身边挚友学生的无私爱护,还有对底层劳动群众的深切同情与帮助,尤其是对于大6岁农妇妻子的尊重与爱护,对于家庭的认真与负责……与其他成就伟大却各个略有性格缺陷的先生来说,简直是真善美的化身,堪称完人,无愧“守常”二字。
然而,真实的民国其实是什么样的呢?
平均年龄35周岁,灾荒战乱无数,并有连年的兵乱匪祸,饿殍遍野;老百姓卖儿卖女是常态。
49年之前中国每年平均有300万-700万人死于饥荒。然而民国的总人口只有5.4亿人。
他们挖树皮草根吃,抓老鼠抓虫子吃,真到无任何可吃时,就卖老婆卖儿子卖女儿,然而依旧尸横遍野。
他们缺粮食也缺物资,永远衣衫褴褛,一件衣服要穿一辈子。女人们只能用麻布遮住关键部位,那些比较小的孩子则光溜溜的什么遮挡物也没有。
即使勉强有一些口粮可以果腹,也挡不住一年的洪灾,又一年的旱灾,再一年的马蜂灾……
假如你能够侥幸躲过这些自然灾害,又有人祸接踵而来。土匪劣绅兵痞们如豺狼虎豹似的霸占土地,抢劫财物,收刮资源。
最底层的百姓无权无势,永远是被剥削的对象。
他们,生于苦难,又于苦难中离开人世,一辈子活得如畜生一般。
那时候的民国,是名副其实吃人的旧社会。
然而,无论是在多么泥泞龌龊的阴沟里,始终还会有这样一些人仰望星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些中华民族的精英们,可以甘愿放弃社会上层知识分子的地位,放弃锦衣玉食的生活,放弃自己的生命,只为他们亲爱的这个国家的人民可以活得像个“人”。
革命者至死是少年。他们的一生都是荡气回肠的浪漫的。
是啊,这样充满理想与信念,骨子里热血沸腾,眼睛里有星星的人怎么可能不浪漫!
“为什么我的眼中充满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当代的青年怎么能够想象得到,真的有这样一些人,我们不以为然的教科书上的口号标语,是他们为之牺牲与奋斗的一生。
”中国人一向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就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
--陈乔年
他们是真正平凡人的英雄,他们高贵的思想和人格之光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