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点次广告拿走微信1元钱,马化腾的羊毛有这么好薅?

1、微信的新政策与写作的新动力

微信最近公布了一个新政策,订阅号达到500粉就能开流量主功能,赚取广告费。久不更新,我今天特意推送这篇文章,就是好奇流量主这个功能长什么样子。大家在阅读本文时,在文章的中间或末尾看到广告,就说明这个功能生效了。

以前总觉得靠写作赚到钱,是别人的事儿。别人持续写作,努力经营订阅号,然后开通流量主功能,或接到品牌主投放广告,或直接做内容电商卖东西,离自己都挺远。我现在还记得开通订阅号后,为了拿到评论功能和原创标识,是有多困难和多激动!不可思议的是,承蒙厚爱,如今我想开流量主,信手拈来。这事儿突然变得和自己很近。

我在成长圈、写作营、学习班认识的那些微信好友们,断更的订阅号们随之频频活跃了起来。粉丝数不足500的,也开始努力攒粉。本来就在持续更新的,越发郑重其事。不管写的好不好,文章出来,第一件事就是把链接丢到各个群里请别人帮忙点一下广告。

我其实很喜欢关注个人订阅号。无论内容如何,是写生活随笔,成长感悟,还是500字日更或千字文挑战,都是我的微信好友中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那些从没见过面的微信好友,就是如此通过文字来更加立体化的。如果我确实打开了某篇文章,我也很乐意顺手点击一次广告。

以自媒体的大环境来说,专业的号越发专业,成立工作室乃至公司,拥有很好的内容输出策略与可持续性。只是有所投入就有所期待,盈利当然是最终目的(之一)。比如,我之前关注的部分订阅号,已经转型为内容电商或知识付费,那些推送的文章标题,一看就是套路,是卖课程或知识星球的。有的人在好好写,有的人大概是用浓汤宝兑开水,造出来一碗奇怪的鸡汤。

咱们吖,还是要多珍惜一下微信好友的个人订阅号。在这场全网的注意力竞争之中,她写的文章打开率越来越低,留言评论越来越少,赞赏开与不开没啥不同。说不准哪天谁就熬不住,再也不更新订阅号了。

2、薅羊毛与微信的态度

大号们早就享受到通过内容赚取影响力和金钱的好处,小号们如今小心翼翼地开始广告变现的尝试。

我有个程序员好友,一直陆陆续续写作,说起来有点奇怪,我认识的大多数程序员都很热衷于持续写作。针对微信这个政策,他有一个很好的操作:每次把文章发到群里,请大家帮忙点广告,第二天再把前一天的广告费发红包分给大家。

大家打趣道,怎么有一种在薅马化腾羊毛的感觉呢!

我私聊问他,别人每点击一次广告,他能分到多少钱。答案出乎我的意料,每次点击约1元,真高!——当然,这必须是每个账号的一次点击,重复点击则不计算。假如每篇文章有100个阅读,有10次广告点击,第2天就有10元的广告费呢,拿来发红包也是红艳艳的呢!

你知道的,我好奇心一向挺重,当然想要亲自验证尝试。所以这篇文章中的广告也恳请大家点一点,然后扫码加入我的广告红包群。我也要试试他的操作,判断一下他告诉我的数据是不是普遍现象,是否有个体差异,而微信是否会有规则的持续调整。

职业习惯令我立马想到,微信能容忍微信好友之间互刷广告拿走它的真金白银?它会采用技术手段来识别和限制薅羊毛吗?从技术上来说并不难。数据一旦产生积累,把这种行为数据甄别出来,就可以设定规则写进代码自动限制了。

只是事情哪儿有这么简单呢?微信有没有可能对这种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订阅号越来越难做,文章打开率持续下降,微信是否遭遇增长瓶颈呢?如果微信放出这个政策正是为了数据好看,为了创收呢?!

薅羊毛从来都是一门利润巨大的不阳光的生意。不管微信的后续态度和后台规则终将如何,总会有人钻研规则和利用规则漏洞,来占便宜。靠技术来高效率大薅特薅的灰产,腾讯自家反黑业务娴熟,绝对不会坐视不理。但真实的好友们在互相薅着真实的羊毛,或许微信的选择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薅马化腾的羊毛”其实也是一种错觉。为每一次点击买单的,不是微信和马化腾,而是广告主。你看啊,订阅号的主人是流量主,和微信是按点击数结算的。而微信和广告主则是按广告的展示时间收费的。微信左手从广告主收钱,右手向流量主付钱,数据全在自己手上,想要多少利润率,不就是设个参数分分钟的事情嘛?这时代哪儿会人肉改代码里的参数呢,说不定早就把动态调整的规则写进代码全自动执行了。

广告主也不是傻子啊。砸广告,肯定不指望自己会亏钱。那些亏钱砸广告的,要么是烧投资人的钱,要么眼见不赚钱就改换投放策略了,不改策略要等到烧到没钱立即扑街么?

流量红利时代早已宣告结束,新用户获取的成本节节攀升。某些领域已经达到几百元一个新增用户。广告主给微信付广告费,转手被微信拿来鼓励小型订阅号作者。广告主花出去的钱,依然还要从消费者身上赚回来。羊毛出在羊身上。我们以为自己在薅羊毛,其实我们作为消费者,不就是那个羊吗?

3、逃不脱的怪圈与一份希望

这不就是一个怪圈么?

自媒体的出现,让个体通过写文章攒粉丝,开通流量主赚广告费。大家都乐得拜托下亲朋好友或者粉丝帮忙点点广告,或者干脆建立广告红包群,合谋薅羊毛。然而别忘了最大的事实是,我们这些普通个体,在市场经济中最大的角色,不就是消费者么?那些合谋薅走的广告费,最终还是要靠广告主从消费者的身上拿走的商品利润。

规律从来如此。善于识别和利用规则的人,是少数人,得以积累更多资源与优势。大部分人跑不赢平均线,成为事实上被盘剥的族群。信息透明和传递效率,恰恰加剧了二八法则。

换言之,你能参与微信的这个玩法之中,赚点广告费,还能比那些不参与的人多赚取一点生活资本。正因为你和更多人参与其中,这个怪圈就运转得更有效率,也将导致善于利用规则赚钱的人能赚到更多,并和不做这件事的人远远拉开差距。

叹口气。

本质上,我还是一个乐观的现实主义者。我就和朋友们聊,问他们有解决办法吗?恰好这个群有不少人关注甚至投身区块链行业,大家分析得出一个大致的方向:按道理来说,生产者需要流量把商品变现,收回成本,获得利润。消费者想要商品。目前需求的两端,通过渠道获得流量,这大大增加了生产者的销售成本,也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代价,并养活了大量的渠道商和广告商。区块链可以做到无需增加信任成本即可增加数据的可信度包括流量的可信度,于是就有很大的可能,拿掉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从而降低需求两端所需付出的成本。

我虽然相信区块链技术能以破坏式创新减少中间环节的方式改变现状,但那最终将呈现为一种怎样的产品服务形态,此刻却如同2003年的互联网: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但局势还比较朦胧。

不过啊,朋友们。不管你是否参与其中拿走广告费,都可以靠提升业务能力来赚取更多生活资本,不是吗?往小了看,微信降低流量主门槛,能让我和我关心的朋友们有了更多的动力来练习写作并持续更新,也挺不错了。

祝安。

这篇文章的 PRESS.one 签名:https://press.one/file/v?s=f55aa79c1e28a6e70ddbfe4f287e205019496ab63833a2ecbb8e70cec1add0f3596fea7894755fe778876ec66c739f70446e21dec51366f5d73e0182f1a2a85d0&h=2565bf74beeae6235e80b5ebadd21c9746f41299fa8e6490ecf6287b68f63f6d&a=ed73e900e209def08ff03a2e3fadbac99af087c0&v=3&f=P1

微信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0nDJWPr0-WBYy4zHyW6MA
文章是28号晚间在微信订阅号推送的,29号中午看广告费约72元……内容补贴大战,真香。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点次广告拿走微信1元钱,马化腾的羊毛有这么好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