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与病变——读《寒夜》有感

  《寒夜》创作于1946年,巴金通过小说这一认知工具去探索在当时受限的特殊社会情况下人们的意识形态,例如对五四精神的信奉,封建思想间的冲突等。作者带着极具批判性的眼光发问,五四新、好吗,好在哪?书中没有给予时代一个明确该如何选择的回答,而是回归到人性,追溯到个人挣扎层面上。

  巴金注意人的复杂性格,而不愿作简单的“好人坏人”的伦理判断。《寒夜》出色的现实主义成就表现在,善于通过小人物的平凡生活琐事的描写揭示重大主题,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发掘,尤其是病态心理的刻画,达到了异常细腻深刻的程度。

  巴金曾经自述,“在中国作家中,我可能是最受西方文学影响的一个”,其中,契诃夫对小人物的关注在巴金的创作历程中也一直有所表现。《寒夜》对灰色人物、小人物有着思想剖析与艺术刻画。

  小说中,作者花了最多笔墨来写的应该是主人公汪文宣了,这个人物让我同情,也让我觉得他的命运的可悲。他是一个知识分子,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为生计所迫,在一个官商合办的图书公司做着小小的公务员,拿着微薄的薪水,做着毫无价值的工作,可依旧这样他的工资还是不够养家糊口。他被生活被现实压弯了腰, 他不敢反抗唯唯是诺。在家中,他两边受气,妻子和母亲之间的矛盾他无法调和,他只能一昧忍让,在公司里,他忍气吞声,时时感觉到上司用一双严厉的眼睛盯着他,逼迫他不停工作。当上司给他布置了超额的工作量,他明明心里抵触拒绝,可是口头上却不停说是。他是家人同事眼中的老好人,可却因这,所有的苦都由他默默吞下。他无处宣泄这些愁闷,在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时时做噩梦,又常常想象一些真实的或虚假的事情。在小说中,主人公汪文宣的梦境与想象还有心理活动,让我看到了被压迫的人整个的身心的摧残,甚至在他患病时,他还忍受着病痛,不宣泄,沉默着,沉默着…

  大时代波澜壮阔,一代又一代军阀政治家商人文豪站在时代的顶头搅动风云,后来人看的听的,都是关于他们的故事。历史叙事宏阔又无情,它们只记录拨动世界的事情,而在这个世界中生存的普通人,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却被遮掩得干干净净。

  他们的痛苦,贫穷,疾病,爱恨与生死,都引不起历史多一分的关注。个人和时代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时代的变动可以轻易摧毁压垮无数人的一生,那么多那么多的平凡人一辈子是好人,一辈子求安稳,可又一辈子都在拿命给这个动荡的时代还债,还到死。

  饶是这样,每一个人都还在盼胜利。他们以为胜利了,就不会再有人死了。文宣快病死的时候,仗终于打赢了。这个念过了很多书,有过理想,想办学校,却被时代拖垮了的人说,我可以瞑目死去。

  抗日胜利那天城里在放鞭炮在游行,所有人都在在欢呼。可鞭炮燃过之后,人生的痛苦却没有休止。小说的最后,树生从她住过很多年的巷子里走出来,有人坐在黑暗中摆着摊卖东西,想筹措路费回家,可船票根本买不到,几个人闷闷地发着牢骚。

  “他们胜利,不是我们胜利。我们没有发过国难财,却倒了胜利桅。早知道,那天真不该参加胜利游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代与病变——读《寒夜》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