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终于看完了《无字》,早在四天前kindle上就显示看到97%了,剩下的3%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时间看,大概是真的没做好跟这本书告别的准备。
2020年到现在为止,两本书对我震撼最深,一本是《三体》,一本是《无字》,读完前者,觉得宇宙开阔,万物有灵,随便仰头看到的一颗星星都别有洞天值得观赏许久,读完后着感觉有点相反,空间逼仄,尘世熙熙攘攘,爱情,革命,政治等高高在上,值得让人反复回味的东西也不过尔尔,甚至卑琐得让人有些反感。
吴为人如其名,尽管一辈子爱情也算波澜壮阔,中年之后靠写作声名鹊起,但就像她死后斩断和世间的一切联系一样,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什么都没获得,什么都没留下。
她的一生,以遇见胡秉宸为界,前半截的关键词是忍受,忍受生活的贫瘠,父亲的毒打,世人的指责与唾骂;后半截的关键词是付出,像一把剑一样被胡握在手中,一次次以血肉之躯去出击,去迎战,却仍被胡指责太过滞钝,用得不够顺手。
一辈子都处于生命力透支的状态,虽有年幼的禅月和老迈的叶莲子能为她遮蔽一二,但始终是杯水车薪。
文中有一段,在和胡婚后,她受芙蓉的拜托(或者说命令)去给她办出国手续,骑车太急,过红路灯时和汽车相撞,交警没有指责她,而是问了一句“你没事吧”。就这样一句陌生人的问候让她感动不已。
看,她真的太缺关爱了。尽管胡秉宸给她的情书里,充满了“亲爱的”“想念”“担心”等各种表达爱意的字眼,只是那时候,吴为不知道,真正的爱是能让人变柔软的,而不是让人变得无坚不摧,变成无赖痞子去和人互相撕咬。
胡秉宸这样的男人,大概不管谁遇见都是一场灾难,无论是被革命锻炼成铁娘子的白帆,还是永远柔弱得像大学二年级女生的吴为。
年少的少爷生活,多年的地下党工作经历以及后来的官场沉浮,让他心里毫无悲悯之心,有的只是满腔的欲望,对名利的欲望,操控别人的欲望,还有到了花甲之年仍不衰退的性欲。这样的人对别人,只会摆出索取的姿态,偶有调整或看起来屈服,也只是为了蓄力去索取得更多。
吴为和他正好相反,人道主义和悲悯之心太重,小时候的寄人篱下和对父亲顾秋水暴力的认识,让她骨子里就带着奴性和卑躬屈膝,她不是不知道别人过分,不是不知道自己该反击,但每次遭到挤压,她好像就会突然变成五六岁是看到顾秋水殴打母亲而自己无能为力的样子,只能期望于自己乖一点,懂事一点来获得一点怜爱。
唯一一次反击成功是让白帆和胡秉宸离了婚,而这个成功也是暂时的,假冒的,因为她和胡秉宸的结合,才是她自身最大悲剧的开始。
拥有得越多的人,越能心安理得地去索取,一无所有的人却越正大光明的失去。
这个世界,未免太不公平了。
2.
白帆和吴为,对胡秉宸来说,或许就是白玫瑰和红玫瑰(虽然他还有别的粉玫瑰之类的)。文中有一段写到,胡经常因为吴为起床后不叠被子不够整洁而争吵,和白帆复婚后睡在整整齐齐的床上,又感到叠被的乏味。这段描写,比张爱玲笔下的红白玫瑰更有烟火气。
胡秉宸和吴为对彼此的爱,都只是对方的一个侧影,她为他表面的英式绅士而着迷,他为她肉眼看去的柔弱而感到新鲜,但婚礼的枷锁把2人关在房间里细细看对方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爱上的只是自己脑海中一个虚拟人物,而不是一个实在的全面的具体的人。
认清这一点之后,吴为的悲悯之心,仍能像对待老人而不是丈夫一样善待胡,但胡不行,他对吴为的期待永远是温柔婉约的大二学生。吴为达不到,他就要回收那并不存在的爱。
胡秉宸说到底和兵痞顾秋水是同一种人,很少去感受去顾及别人的付出,一旦感受不到,就认为没有;道貌岸然之下,裹挟的都是人性之最卑劣处。
也就难怪在最后 ,吴为神智不清的时候,一直喊胡秉宸“爸爸”,当时胡有些气愤吴为拔高了自己的年纪,殊不知是最后,吴为彻底看清了他。
最终胡秉宸的骨灰无人认领,他和白帆的女儿在等待小三上位时年华抛逝,这或许是对他们两所作所为的些许报复。
而吴为的女儿,枫丹事业有成,禅月在海外家庭和谐,算是对吴为和叶莲子的补偿吗?或许并不算,因为她们都失去了领略爱情的能力,或许也算,因为免于情爱,才能免于被男性欺压的风险,无论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还是在21世纪,都如此,女人们,因为她们的这种性别,总是格外不幸。
书中有比较有趣的一点,里面的人物大多不随父姓,杨白泉不随胡秉宸姓胡,吴为不随顾秋水姓顾,芙蓉禅月枫丹根本没提到姓氏,不知道作者是意在颠覆父权男权,还是表示社会秩序和家庭秩序的破裂?
之前看过网友对作家张洁的评价:中国也有了进入老境而激情仍在的女作家。觉得形容得很贴切,其对历史的颠覆,对女性韧性的描写,对情爱的降格,都显示了写作的魄力,阅读过程中,很多地方都能让人不由自主地发出“还能这样写”的感叹。
文本的叙事方式有点特别,有点倒叙又不完全是,时间线有点复杂。很多前面的一些情节读起来会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但读到后面,每个“莫名其妙“都会变成”原来如此“。这样的阅读过程,本身就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