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边塞之长城烽火(8)

——高台县境内长城及烽火台等遗址考察记

波平石海虏尘空,尽变桑田垦塞中。

五百年来兵革息,居民已是古幽风。

这是清代天城诗人贾生琏的《咏天城》一诗。天城正义正义峡风光旖旎,可以与长江三峡媲美。今天天气晴好,我们全家有些心动,就早早起来,准备骑摩托车去看一下。

正义峡在高台县罗城乡天城村。今天看来,天城只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但在历史上,天城曾承担过边陲要塞的重要角色,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疏通到居延海的重要孔道。

天城


天城村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一面是黑河水绕村而过,一面是合黎山合围拢抱,一山一水形成天然的防卫屏障。登高俯瞰,绿树掩隐,屋舍俨然,古朴沧桑。《肃州志》中如此描述:“祁连远拱,合黎近峙,白成山顾于前,黑河水绕于后,可谓屯田、用武、控扼戎番之要地。黑山峙于东北,弱水经于西南,山岭崔巍,石峡险隘,实屯守要地,泉水环绕,河山襟带,为甘肃通驿要路,三秦锁钥,五郡咽喉。”

明洪武五年(1372年),太祖朱元璋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西将军,兵出西路与元军交战,一路攻城掠地,平定河西。为巩固战果,大批将士便留在河西担任屯防任务,同时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天城所在地因地势险要,冯胜在此设哨马营,长期驻军把守。洪武三十年(1397年),将哨马营筑城扩建,设立军政合一县级政权——镇夷守御千户所,此地始有“镇夷城”之称。这一建制比高台守御千户所早49年。清代沿袭明制,一直延续到清雍正三年(1726年),在大将军年羹尧平定青海罗布藏丹增叛乱后,才将镇夷、高台二所合一,镇夷城县级政权存续330年。

天城


由是而观,镇夷古城方圆四里,管辖近三百里区域。从地方志所绘镇夷城平面图看,古城城池方方正正,四角都有角楼,东西南北分别建有牛王楼、观音楼、日月楼、玉皇楼,城内有城隍庙、文昌宫、文庙、普济寺、关帝庙、钟鼓楼等数十处建筑,布局十分精致。如今,天城村仍遗存着明清古城的东、南两面的城墙,高约七八米,基宽五六米,东面有角楼,城墙外有宽广的壕沟。村外还有长达数公里的明长城,历经沧桑,仍横亘在旷野上。境内还有47座烽燧,正义峡中的每个山顶上都有高耸的烽火台,当地民谣夸张地说:“登上顶儿山,瞭见嘉峪关。”如此密集的防御工事,足见天城在当时边防上的重要地位。

“城南古渡最清幽,道透居延自古流。”这是明代客居天城的翰林学士岳正所题《镇夷所八景》中的诗句。天城正义峡便是居延古道通向河西走廊的孔道。因有黑河阻隔,匈奴人无法渡河,只能从天城村以西的合黎山峡谷中穿过。当时天城人烟罕至,还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匈奴铁骑长驱直入,掠地扰边。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命骠骑将军霍去病领兵万骑,过祁连山,攻打了匈奴驻守今张掖一带的匈奴休屠王部,击溃的匈奴便从天城石峡逃走居延。前119年,霍去病再次从陇西出兵,经居延攻击匈奴。后人在天城石峡的山头上建起霍王庙,以示纪念。公元前70年,汉宣帝拜赵通为宣武大将军讨伐匈奴,并奉命留守镇夷峡,带领军民垦荒屯田,使匈奴数十年不敢妄动。

天城正义峡


明代自设镇夷守御千户所,驻军和移民从中原带来的先进文化渐浸,教化之风盛行。明成化五年(1469年),镇夷所创办社学一所,招收民间15岁以下孩童教授诗书礼仪,始为高台县办学之肇。自万历年间到清雍正二年(1725年)镇夷儒学并入高台县学,镇夷儒学共考中进士、恩贡、岁贡、武解元、武举人等184人,其中出任知县15人,县丞8人、知州6人,对一个偏僻的乡村来说,这个数字是令人惊讶的。高台县旧志云:“镇夷风土淳淳,气息刚勇,好骑射,循礼让。”

天城新墩


自明代以来,天城有史记载的文人武将层出不穷。镇夷守御千户所第一任长官叫白刚,他在明初随宋国公冯胜平定河西有功,被朝廷封为世袭正千户,自此世居天城,他的孙子白兆庆在万历年间考取武举人,后官至北京九门提督。清雍正、乾隆年间,镇夷人阎相师坐镇边陲,战绩赫赫,一路官至甘肃提督加增太子太保,老年受诏进京,图形紫光阁,列入《国史》,病卒后,乾隆帝御赐祭碑,碑文赞曰:“从征戈壁,威行葱岭之后;跃马崦嵫,勋策凌烟之上。”其子阎御璋、阎溥、阎澍都是武将。

现在国家已投资三百万元对古城及正义峡景区进行修复保护,也许不久的将来,天城将会变成一个和九寨沟齐名的旅游胜地,届时欢迎你们来我的家乡游玩哦!

参考文献

1.微信公众号:北凉古都骆驼城,《骆驼城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

2.若愚,新浪微博,《甘肃高台骆驼城遗址》。

3.360个人图书馆,《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文化遗产之骆驼城古遗址》。

4.博雅文化旅游网,中国景区,《许三湾城及墓群》。

5.甘肃省旅游局,搜狐网,高台天城一个边陲要塞的前世今生 。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梦边塞之长城烽火(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