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学习笔记

1.导论

①虽然我们现在觉得经济增长理所当然,但它是我们人类在非常晚近的时期,因为非常偶然的机缘巧合,才刚刚启动的一个过程。

②按照马尔萨斯陷阱理论,只要经济增长跑不赢人口增长,那么周期性的战争、瘟疫这些灾难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因为人类偶然地启动了经济的增长机制,这些东西离我们是越来越远了,因为它们被经济增长给取代了。人类本能里面那些更原始,更狂暴的欲望,被另一种更温和的欲望给取代了,那就是对财富的欲望。


2.增长

➤GDP

①GDP是最重要的宏观变量,它实现了通过数字,量化经济增长的功能

②GDP计算方法的变迁,反映了人类对经济运行逻辑的认识变化

③我们现在对经济发展的基本认识是,世界经济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经济转变

④GDP最开始只是度量经济的工具,但是它逐渐演化成了政府介入经济的工具

⑤事情发展到现在,GDP甚至慢慢异化成了政府工作的目标,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也因此出现

⑥GDP只是工具,是用来统计经济的工具,而不是目的,只有人,才是最终的目的,经济增长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福利

➤人口

①出生率必然下降

②人口红利不是一个总量概念,而是一个结构概念,它说的是人口从低成产率部门向生产率部门的转移

➤人均资本

①应该把经济增长定义成人均资本,也就是用资本除以人,人均资本增加了,就能看到经济增长

➤资本

①资本是可以用来交易的资产。有了交易,资产的价值才能被释放出来,才能不断地增值

②从宏观的视角看,要把资产转化成资本,把它增值的潜能发挥出来,重要的不是印钱,也不是造机器,而是明确资产的权利,给资产的流转扫除障碍

➤人力资本

①人类很多重要的知识和技术的积累,不是人类在劳动的时间里面创造的,而是在不劳动的时间里面创造的

②好的宏观政策,它会追求在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之间,维持一个健康的平衡

➤国家

①国家不是守夜人,它是一个带枪的暴力垄断者

②国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当掠夺者,另一个选择是当守卫者

③一个有远见的国家会选择当守卫者,而一个有智慧的国家会选择用各种制度约束自己,约束自己不是为了削弱国家的力量,相反,正是由于这些制度的约束,国家的信誉提高了,国家的作用反而会更加强大

➤制度演化

①一个国家的制度,就是它的硬件系统的一部分,兼容性很差

②中国找到的这条改装自己硬件系统的道路,它是非常狭窄的,高度确定的,而且还是带着一点幸运的

➤收入分配

①从过去几百年的历史数据来看,在大部分时期资本的回报率要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就是说,靠钱挣钱总是比靠劳动挣钱要快

②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不是一回事,我们已经进入了很难改变财富差距的历史阶段,所以很可能,没有公平就没有效率

➤经济转型

①世界上各个国家成长为发达国家的经历有一个共同的路径,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的发展一直在这条路径上

②我们现在真正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等问题,并不会随着经济增长而自动得到解决,这才是我们感到焦虑的根源,我们下一步的任务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政策

➤并行算法:为什么总统不是企业家?

①国家不能只专注于一种反馈,而是必须把所有的反馈,都控制在一个它能承受的程度,国家不能像企业那样,专注提高一种核心竞争力,把一块长板做的很长,而是要同时把所有的短板都补齐

➤问题清单:为什么会按下葫芦起了瓢?

①中国政府有三个很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增长、就业、金融稳定,但政府为了实现其中的任何一个目标,都有可能和其他两个目标发生冲突

②我们只能把所有已知的问题列出一个问题清单,按照它们短期负面影响排序,然后先紧着影响大的解决

③宏观经济政策更像一个打地鼠游戏,这种手忙脚乱的状态,不是因为玩游戏的人水平不行,而是因为游戏就是这个规则,这就是你在这种特定规则下能找到的最优解

➤财政理念:财政需要量入为出吗?(财政政策)

①政府的政策工具,主要是两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②财政这个工具,它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它是稳定经济增长用的。既然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那在特定的时期,政府该出手的时候就要出手,这个时候政府的财政就不能是量入而出,而应该是按需而出,它应该是为了让你花钱而花钱

➤财政工具:减税好还是补贴好?(财政政策)

政府决策的视角,和企业不一样。它不是只考虑收益的最大化,它也要考虑,在一个超大规模的复杂共同体里,怎么能形成一个普遍适用的、可控的操作规则

➤财政债务:政府怕欠钱吗?(财政政策)

政府是不会破产的,所以不应该担心政府债务的规模,而是要控制政府债务的结构

➤中央银行:为什么央行必须独立?(货币政策)

①无论是央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还是央行的独立性,都是一个市场和政府相互妥协的结果

②央行出现的早期历史,可以看成是市场妥协的过程,为了防范银行危机,政府掌握了一个新的调控工具

③央行出现的后期历史,可以看成是政府的妥协过程,只有央行拥有独立地位,才能最大程度抵抗恶性通货膨胀的威胁

➤货币政策:怎样看懂各种率?(货币政策)

①央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各种货币政策

②要想看懂货币政策,未必非得记住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率”,关键是理解货币政策的目标

③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就两个,防通胀和保增长,对应的货币政策叫做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你尤其要记住的是,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防通胀永远是第一位的。

➤经济周期:经济到底有没有周期?

你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经济周期。它确实存在,但如果你非要找到一个像物理学一样严谨的规律,那确实没有。为什么?因为经济的波动,反映的是人心的波动


3.危机

➤识别危机:什么样的危机才真危机?

①纸老虎看起来很可怕,其实没啥好怕的,纸老虎是指那些和实体经济、金融系统没有紧密联系的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破了就破了,仅此而已

②黑天鹅是只能事后识别,很难事前预料,遇见黑天鹅,我们要赶紧把精力放在善后工作上,而且要做出一些改革,不要怕做错了,在处理危机的时候,做肯定比啥都不做要好

③灰犀牛是可以事前识别的危机,它们基本都是长期基本面上的真问题

➤危机红利:为什么危机可能是好事?

①危机是经济系统的一种自我纠偏机制

②危机有可能会留下丰厚的遗产,这些遗产会从更深渊的层次改变人们的生活,叫做危机红利。红利背后的底层逻辑是,重大技术的普及和泡沫的出现,离不开大范围的乐观信仰,而乐观信仰又促使人们愿意改变现有的生活

➤资产负债表危机:为什么有的危机持续很久?

①危机为什么会持续很长时间?资产负债表危机理论认为,原因是资产价格下跌,导致企业的核心目标发生了变化,从盈利变成了还债

②更重要的是,危机的爆发和持续是两个不同的过程,背后的影响机理是不同的


4.开放

➤汇率制度:为什么汇率总在浮动?

①汇率知道是一个历史沿革,今天你看到各国之间的汇率,是漫长演化的结果

②每个国际在制定汇率制度时,都面临一个两难选择,也就是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之间的选择。而我们国家采取的制度,是在不同的时间点按照重要性排序,相机抉择,换句话说,就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贬值预期:人民币贬值可怕吗?

①贬值只是结果,造成贬值的原因是市场存在贬值预期,所以汇率控制的重点,应该是消除贬值预期

②长期看来,消除贬值预期的最好做法,就是不要让他憋着,所以在未来,我们应该把人民币汇率交给市场定价,让市场把观点充分表达出来

➤贸易保护:自由贸易对所有人都好么?

①自由贸易对每个国家都有利,但对国家有利的事情,并不等于对国家内的每个人都有利。自由贸易让国家得到好处的同时,也会在国内分出赢家和输家

②当一个国家在考虑贸易问题的时候,它考虑的不是贸易本身,而是自己的经济实力,这个经济实力包括了企业的竞争力、社会的稳定性、民众对政府的支持度

➤国际投资:金融开放是好事情吗?

①宏观经济学认为,完全的金融开放会带来很多潜在风险,但想要做到完全的金融封闭又几乎不可能

②怎么办?一个可行的思路是金融开放的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监控,并且保留实行资本管制的权力


5.应用

➤宏观指标:为什么GDP在涨,我的工资在降?

①对于不从事宏观经济研究的人来说,大部分指标是没啥用的,推荐两个指标:PMI、M1

②PMI(采购经理人指数):1看它是否在50以上,2看变化趋势,3连续看

③M1(现金+银行存款):1看方向,2连看三个月

➤代理变量:怎么判断经济是好是坏?

①代理变量:我们觉得宏观经济指标还是不直观,离我们太遥远,那我们普通人,可以借助其他数据,找到代理变量,来帮我们更好地观察和判断经济形势,找代理变量的关键点,在于你能不能找到巧妙的逻辑,把不容易观测的问题,转化成能够看到的实际数据(通过辣椒价格来判断外来人口是否在增多,进而判断广东经济)

②证伪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政策解读:如何看懂各种报告?

①读报告的方法:越是重大的政策,越不会突然出现,之前一定会有征兆。只不过人们关注的,往往是最后拍板的那一刻政策强调稳定性、连续性,但它又不是不变的,而是渐变的,那你就要把之前相关的政策文件放到一起,挑出里面渐变的地方

②选择哪些政策文件:

1XX大报告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每年年底) 3两会政府报告(每年三月左右)


6.展望

➤展望:宏观思维有什么用?

我要感谢宏观经济学,让我变成了一个没有那么愤世嫉俗的人,让我变成了一个没有那么孤芳自赏的人,让我变成了一个对世间万物充满了好奇心的人,让我变成了一个特别喜欢知道现象背后的本质的人,让我变成了一个不知疲倦的探索者,也让我变成了一个能够跳出自己的小我,跟这个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宏观经济学》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