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少年教育咨询中,解我老师发现一个现象:很多网瘾青少年都非常的敌视家长,跟家长或是其中的一个处于非常对抗的状态。
而面对孩子敌视自己的状态,很多家长感觉到绝望甚至是无助,以前对待孩子有效的教育方式—耐心劝解、奖励、惩罚、威胁甚至打骂都已经没有用了,
分享
孩子信息:惠惠,男孩,今年15岁,初中三年级;
目前状态:任性、不听话、不学习、逃课上网、夜不归宿,已休学半年;
家长描述
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成绩还很好,但是到了初中后,就开始不爱学习了。半年前,老师因为孩子上网的问题,在课堂上面说了他几句,之后孩子就再也不去学校了,天天窝在家里打游戏。
因为爸爸对孩子的期待非常高,看到孩子这样,对他很失望,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好说也说尽了,孩子就是不去上学,“百毒不侵”一样,爸爸现在就是放任不管,就当没有这个孩子。
而且孩子现在也是对什么都毫不在乎的样子,看着现在孩子的问题,妈妈偷偷留了很多眼泪。
妈妈说孩子小的时候,家人非常宠爱,很早就开始跟孩子买游戏机、智能玩具之类的。理由是:别的孩子有的,我们的孩子也得有。
上小学的时候,孩子虽然不咋认真读书,爱玩,但天资聪颖,学习成绩还是不错,只是学习习惯差了些。但父母、爷爷奶奶并未在意。
但是到了初中后,孩子这些缺乏自制力、学习不主动等习惯,对他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了。学习成绩明显跟不上,开始结交一些社会上的不良少年,玩游戏的瘾越来越大,常常连续玩通宵;情绪暴躁,经常因妈妈不顺着他而摔东西,常常把爸爸气得要跳起来打人。
解我青少年心理教育丁阅老师解析
个人介绍:解我青少年心理教育老师。对青少年成长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有丰富的案例积累,能准确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找到解决办法,在短时间内让孩子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正常学习能力。
擅长领域:厌学、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早恋、自闭、做作业拖拉磨蹭、注意力不集中、青春期心理问题、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不强、抑郁焦虑强迫症、考试焦虑情绪、亲子关系修复、家庭疗愈等。
敌视父母的孩子,很多内心都因认为父母没有尽到相应责任而产生对父母或对自己的攻击。父母没有尽到的责任,包括一味地娇纵孩子,或是对孩子不理不睬、抛给老人或“放羊”,或过于控制、专制。
01受传统家庭教育的限制,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缺乏心理学知识,生活上给予无限溺爱,学业上过于控制,这让孩子的心理上产生很大的反差。
这样的家庭教育在小学阶段,对孩子的影响并不明显,因为小学的课程恒简单,只要孩子多背、多做题,学习成绩的差距不会拉的太大;另外小学的时候,孩子的学业压力没有那么大,游戏、玩乐的时间多一些,这时候孩子的内心的负面情绪能够被疏导和释放。
但是初中,孩子面临考高中,课业压力更大,学习的难度提升,要孩子主动思考,及时预习、复习,对学习内容自我消化,同时在这个阶段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与自我的关系都会影响孩子的内心情绪,当孩子在学业受挫、在人际关系中受挫,就容易在虚幻的网络世界寻求满足感,从而形成网瘾。
02很多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其家庭中往往存在着父爱缺失的问题。
现在很多家庭中父亲的功能是缺失的,比如:
一些孩子父母离异了,孩子跟着妈妈生活;
有的家庭虽然表面完整,但父亲很少在家,总是在外面忙自己的事;
有的家庭父亲不善言语,对孩子总板着一张冷脸,孩子缺少与父亲的沟通;
有些家庭,夫妻关系不和,母亲与孩子结成紧密的同盟,排斥、对抗父亲……
这都容易导致孩子与父亲之间缺乏链接和沟通,孩子内心感到父爱的缺失。
而且,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男孩,父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
03网瘾男孩多在虚拟世界中寻找自己的理想和成功欲望。
在网络成瘾案例中,女孩子多沉迷网络小说、网络聊天,享受的是一种“爱”的感觉;而男孩子多沉迷于竞技游戏,享受的是成就感。
为什么这么多男孩子在虚拟世界寻找成就感?答案很明显:因为现实中得不到。
现实中为何得不到?
①是容易沉迷网络游戏的男孩子,多缺乏自控,其本质是难以延迟满足。
孩子1—3岁时,父母应帮助孩子建立满足感延迟,不能要什么给什么,合理的要求尽量在30分钟以后才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温柔而坚定地拒绝。人的自制力就是在这个时候建立的。
②是现代社会中的部分不健康的价值取向,导致男孩子们过早地比车比房,比名比利,而当下环境无法让他们找到安心之本时,他们便在虚拟世界中构想着自己的理想和成功欲望。
诚然,一场游戏玩下来,如果赢了,那种成就感是什么都无法替代的,积累的“命”越多,安全感也就越大;而输了,便意味着安全感的丧失。
所以,他们会不顾一切地挣回这种安全感——这也是赌徒心态,而越是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安全感的人,就越会在别的地方找寄托。
解我青少年心理教育老师丁阅提醒家长:让孩子能够从现实世界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安其心”,才是改善网瘾的良方。
对一个孩子来说,如果他的学习成绩获得认可,身体素质获得认可,爱好志趣获得认可,性格特征获得接纳,他就会把这种认可延续下去,如果引导得当,很可能就会成为将来的专业或事业。
然而,这一切自我认可都必须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恰当的教育方式上。
这也是为什么,青少年教育过程中总是特别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处模式,孩子不上学、沉迷手机,敌视家长这些都只是家庭教育出问题的一个表象,想要解决,一定是找到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