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科普书。无论是哈欠会传染、虚假记忆、不饿却狂吃、观看色情片、感同身受等常见行为、心理状况和情感,还是濒死体验、盲人做梦、梦游杀人等惊奇案例,《神经的逻辑》都讲到了。通过这些现象,作者斯滕伯格博士带我们深入脑和神经系统的内部,揭示并解读脑与神经中理性的有意识系统和幽深的无意识系统,解释两套系统怎样造就了我们或平常或怪异的行为。
我归纳为,皆因脑补。只要你明白了为何脑补和如何脑补,就会增加你对人性的认识,自己的认识。
两个意识
我们的大脑可以看成有意识和无意识这两套控制系统的结合,在我们观察世界时,脑中的两套系统也在塑造我们的知觉。
无意识系统,它负责识别模式、根据这些模式预测将来,并决定如何将知觉的碎片拼接到一起。因为信息碎片从来不是完整的,于是很多地方需要无意识系统根据一些既定的模式或规则进行整合,这就是脑补。
有意识系统,它接受无意识系统的运算结果,在必要时加以审查,并根据由此获得的大量背景知识来制定决策。
这两套系统各有自己的用途。无意识系统有许多方法来预测模式,并使用不完全的信息来填补空缺——也就是脑补。有意识系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它帮助我们决定在什么时候信任无意识系统的预测,尤其是当一些环境因素试图欺骗或愚弄我们的时候。
比如,一个美女向你走来,在和你擦肩而过那一刹那,她撩拨了一下头发,仿佛和你对视了一下……当这些信息碎片出现的时候,你大脑中无意识系统就会把它们拼接起来,信息不够无所谓,它会脑补——预测模式、填补空缺,进而创造一个统一而富有意义的解释。比如,她是不是在暗示你,上去要一个微信号?或者,她起码对你有一丝好感。总之,无意识系统在说一个故事。
然后意识系统听取这个故事之后,不会照单全收,而是会对它进行反省乃至质疑。以上面那个故事为例,你的意识可能觉得真有其事,于是真去要微信号去了。我就不一定了,因为我的意识可能更理性一些,我知道男性常常错误解读女性的举动,或高估自己,把别人普通的行为活生生解读成性暗示。脱离主题,就不展开了。
懂了上面的道理,你就能理解人们日常思想和决策中的微妙之处,还能解释人类的体验是如何遭到种种干扰和扭曲的,以及那些难以理解的盲人做梦、濒死体验、多重人格、极端幻象。其实,都因为脑补。
脑补的例子
1.盲人做梦
人的信息源,80%来自视觉。盲人失明之后,他们的梦会受到影响吗?不会。因为当一个人双目失明时,其他感觉系统就会加大马力,去填补知觉的空当。为了重建我们的世界图景,人脑竭尽所能,它甚至会用拼合其他感官的方式,重新创建一个官能。比如,一般人的主要交通枢纽是视觉,现在或许是听觉或嗅觉了,这就是我们总感到盲人的听觉、嗅觉更灵敏的原因。
甚至又发现,少数先天性盲人都会做色彩斑斓的梦,六七岁失明根本不影响他们的梦。他们的无意识系统重新塑造了视觉的公路体系,并融合其他感觉绘出了周围世界的一幅像素图,以此改造了自己的视皮层。他们能够增强一种感官的使用,并以此填补另一种感官的空缺。虽然双目失明,但他们保住了想象和做梦的能力。
说了半天,好像还没说清楚梦到底是什么。其实,梦就是脑补,是无意识系统随机组合而成的一些故事。在睡梦中,无意识系统将脑干在快速眼动睡眠时的随机发放的信息组织起来,编织成一个精彩的故事。梦区别于现实,一个关键因素是前额叶皮层停止活动。一旦摆脱了前额叶的随时检查,脑中的做梦回路就放开了手脚。它能够制造出极生动、极详尽、极逼真的幻象,使得刹那之间,做梦者自认为体验到了某种超出日常感官的东西。
相比有意识的系统,无意识系统遵守的是另一套不同的规则。这两个系统的内部各有不同的加工过程,它们在白天容许我们开展自主的有意识反思,到了夜里又放纵我们踏上无拘无束的感觉冒险。
2.濒死体验
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没遇到过濒死体验的人,一定也在电视里看到过,是不是他们都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神迹?其实这没啥大不了,就是脑补。
对濒死体验的研究证明,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流向脑和眼睛的血液被阻断,人脑便会尝试填补视觉的空缺。有一个过程叫作“快速眼动入侵”(REM intrusion),指的是人脑进入了一个类似快速眼动睡眠的活动状态,而快速眼动睡眠正是梦境最生动的阶段。在快速眼动入侵期间,梦一般的幻象进入了意识,模糊了现实与幻想的分野。你可曾在刚刚入睡或刚刚醒转的时候,看见或听见过什么别人看不见也听不见的东西?这个现象其实相当普遍。这些都是快速眼动入侵的例子,是如梦的状态潜入了苏醒中的精神。对这个现象的研究显示,在濒死体验者中,有60%曾经在过去经历过快速眼动入侵。
同时,脑中有一个名为“蓝斑核”(locus coeruleus)的区域,它位于脑干,也可能参与了这些幻象的生成。它会释放一种叫作“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递质(和肾上腺素很相似),以帮助身体应对压力和惊慌,这就是著名的“作战或逃跑反应”(fight or flight)。当人陷入恐惧和焦虑的情绪,生理上又遇到了低血压和缺氧这样的应激源时,蓝斑核便会做出反应。而这些应激源正是心肌梗塞者和战斗机飞行员所遇到的。蓝斑核一旦动员起来,就会放出一连串化学信号,这些以去甲肾上腺素为始的信号构成了我们在压力之下的感受——我们开始慌了。在这当口,有些人的身体会尝试缓解压力。他们的脑部放出作用相反的神经递质,创造出平静的感觉,试图以此来让他们放松。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神经系统的这个抗衡反应却启动了快速眼动睡眠中的一些成分,将梦境与苏醒中的念头混合了起来。
人脑尝试消除恐惧和惊慌,营造出宁静的感觉,而濒死体验中的幻觉就是这个过程的副作用。这些幻觉往往是一个光明、美好和喜乐的世界或是直接见到了某个神。
3.精神分裂
有人觉得精神分裂的人很可怕,其实精神分裂是一种大脑自我辨认障碍之后出现的脑补。比如,精神分裂者明明是自己发出一个声音,他无法识别这个声音是自己发出的,他的无意识系统为了解释这个声音,只好去边一套故事来蒙混过关。而这些故事,常常是匪夷所思的。
我们都知道挠痒痒,自己挠是怎么也不痒。为什么?因为你挠自己痒痒时,这个动作的副本发送到了神经系统,并引发了一个推测放电信号。如果这个信号和你的实际感觉体验相匹配,也就是你在手指挠肋下的同时感到了同样的动作,你的脑会检测到这次匹配,推测放电信号也会抑制这次挠痒痒的效果。换句话说,当你的脑知道了挠痒怪进攻的时间和方式,它就会做好自我保护的准备。这个感觉抵消了,而你也不觉得痒了。
也就是说,行为与期望相符,就不痒。那不符呢,痒。所以,精神分裂的人,会自己把自己挠痒。实验证明正是如此。
精神分裂的病状体现了无意识系统用故事来解释情绪体验的倾向,也满足了人对于自身遭遇的好奇。以这个眼光看,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理解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称被奇异科技(射线枪、氦原子流)或宗教实体(精灵、魔鬼)操纵的说法,还有他们为什么觉得电视中的角色或虚构的人物在对自己说话,又为什么会认为有自身之外的神秘力量在他们的头脑中制造混乱了。
他们的脑编造了种种解释,这些解释符合他们的性格,也符合他们平日的信念倾向。一个具有宗教情怀的患者可能把那声音认作是神圣存在,一个惊险小说的读者则可能担忧那是联邦调查局或中央情报局的特工。人脑借助无意识的加工,将我们的感官收集的信息碎片聚拢到一处,并以尽量符合逻辑的方式串联起来,在考虑我们的信念、恐惧和偏见之后,最终编造了一个故事来解释这一切现象。而在有意识的层面,我们就读到了这些玄幻故事。
为什么
当我们一次次见识到了无意识系统的卓越能力:它能够辨认模式,利用环境线索预测尚未发生的事件;它能填补空缺,调和我们的经验中相互脱节的元素,从而维持一个完整的个人故事;无意识系统做到这些,是通过将我们梦中的情节编织在一起,或者为我们创造直觉。
当一个人记忆失调,它就会虚构记忆,用脑中储藏的知识取代相关的事件,来填补回忆中的漏洞。当一个人精神分裂,它还会编造详细的情节,用政府的阴谋或是超自然力量的入侵来掩盖自我认知的内在缺陷。它帮助我们为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寻找理由,即使我们的行为是受了催眠、阈下信息或广告之类的外部影响。
脑中的无意识系统会竭尽所能地填补空缺,为非理性的行为辩护,也为完全不合逻辑的场景编出合理的解释。为什么要发明一个解释,用以调和混乱或者冲突的体验呢?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了保全我们的自我感。
作为人类,我们有着理解周围世界的秩序与结构的需求,也需要理解自身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为了思考自身的需求和欲望,并且制定出目标和计划来满足它们,我们必须对自己的个人历史有所了解、有所反思,并以此洞察自身。然而记忆的缺失、知觉或是思维的断档、自身体验的冲突及外界的破坏,这些都威胁着我们的个人故事,所以脑才要努力地保护它。甚至不惜用解离来驱逐有害的想法和记忆。
从演化的角度看,自省的生物更容易存活下来。人当然关心自己的存活,也会尽力保护自己和后代的安全。通过维护我们个人故事的完整,脑使我们能够洞察自己的思想。它还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意图,反省自己的逻辑,审视自己的抉择,并做出符合我们的目标和欲望的举动。拥有一个身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本性,并提高自己在世界中的地位。
因此,人脑才会竭力为我们维持一个健全的个人故事。在我们醒着的每一瞬间,脑中的逻辑回路都在吸收我们积累的经验,仔细审查,从中培养并提炼出人的身份。即使在每天夜晚的睡梦之中,我们的无意识仍在坚持这个目标。有的神经科学家主张,梦的功能就是培养自我知觉。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梦总是第一人称的原因。梦是一种演练,它模拟着我们亲身行动、亲自观察、身为主角的体验。梦也许真是我们培养自我感的重要手段,即使对天生失明者也是如此。
个人看法
除非有其他过硬的理由,我们一般都会采信自己的脑编出的故事。只要有一个健康的脑,我们就能利用教育来修正、扩张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调整自己的信念、翻新脑的逻辑系统赖以建立的基础,我们就能够为无意识系统提供可靠的信息,并引导它提出理性而实际的解释。可是如果我们的脑已经不再健康呢?
当然,首先排除大脑物理性病变,这是病,得治,要吃药。
其次,如果有人的无意识是错的呢?比如,我们的一些成见,见着一个开豪车的美女就觉得人家是二奶,凡是国际冲突都以阴谋论处之……这也是病,得治,要学习。
第三,要善于借助无意识的巨大威力。就像熟练开车之后你可以打电话、发短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技能进入无意识,就像一组代码一样写进无意识。我们也就能干更多的事,甚至为了发挥得更好,还需要专门调用无意识。比如,好多顶级运动员、艺术家,他们的巅峰之作,往往不是有意识地参与,而是刻意的无意识运用。更神奇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心理训练来加强神经元之间的链接,进而形成无意识,这一套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训练。事实证明,心理模拟练习,会得到不亚于真实训练的效果。老虎伍兹就尤其善于心理练习。
具体方法叫PETTLEP心理意象训练法
这个方法于2001年由运动科学家保罗·霍姆斯(Paul Holmes)和大卫·科林斯(David Collins)提出,简称为“PETTLEP”。我们来看看这七个字母各代表什么意思,再来说说一个运动员,比如一个棒球手,可以如何利用它们提高自己的击球水平。
P代表“身体”(Physical):在心中模拟出完美挥动球棒所需的每一个动作。
E代表“环境”(Environment):想象照亮球场的灯光和观众的呼喊。
T代表“任务”(Task):不仅要想象挥棒的动作,还要想象挥击的对象。要感受球飞来的感觉。
第二个T代表“时机”(Timing):模拟在现实中完成挥棒所需的时间。
L代表“学习”(Learning):在取得进步之后,也要对意象做相应的调整。
第二个E代表“情绪”(Emotion):感受那个重要时刻来临时,自己紧张的心情和快速的心跳。
P代表“视角”(Perspective):要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体验这些心理意象。
在这个训练计划中,每一个部分的用意都是将运动员的心理意象塑造得更加精准,使其更贴近实际的体验。霍姆斯和科林斯相信,运动员的心理模拟越是精确,模拟时的脑部活动就越是能够对应实际比赛中使用的脑区。
到今天,PETTLEP方法和它的变体已经成为运动员开展心理意象训练的标准方法。
至于原因,简单说就是心理模拟是沟通有意识系统和无意识系统的一座桥梁。其中任何一个系统都可以用它来影响对方。当有意识的系统把它当作训练手段来使用(比如在体育运动中),它能够磨炼无意识的功能,调整由习惯驱动的运动控制机制。无意识的系统也可以借助镜像神经元启动它,从而塑造我们的有意识举动,调节我们的社交行为,并协助我们将他人的体验化作内心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