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京游西城(十一)北海阅古楼、快雪堂为何被称为古代书法博物馆?

也许你不知道,在北海公园里有两处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精品的展馆,一为“阅古楼”,一为“快雪堂”。

在北海公园琼岛西麓白塔山西北侧湖畔的阅古楼,楼呈半圆形,玲珑俊雅,她闻名天下不是因为“阅古楼”三字为乾隆帝手书,而是楼内的墙壁上镶嵌着被称为“双绝”的中国著名的《三希堂法帖》石刻!

人们熟知的“三希堂”原是故宫养心殿的一个面积不足10平方米殿堂,因清乾隆收藏三件稀世珍宝——即晋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真迹而身价百倍。当年为了给这3件稀世珍宝增添光彩,乾隆特别命令将《三希堂法帖》汇编成三十二卷摩勒石上,并在北海专建阅古楼加以保存。

刻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石刻墙共收集了从魏晋至明末一百三十五位著名书法家的三百四十件楷书、行书、草书等作品,总计约十万字左右。这些名人早就被人们熟知,但他们的墨迹首次在帖中出现,如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史学家司马迁,南宋诗人陆游,哲学家朱熹,词人周邦彦、叶梦得等,至于任过宰相或其他高级官员的则更多。

《三希堂法帖》、石刻均极其精美,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快雪堂”位于北海北岸,紧邻九龙壁,这二者有何关联呢?原来其得名也是因为书法石刻。

快雪堂前身为明代先蚕坛的值房,乾隆年间改为游幸时的休息之处,取名“澄观堂”。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直隶总督杨景素购得明末大学时冯铨编辑的《快雪时晴帖》等八十一篇名家石刻,运往北京献给乾隆皇帝。乾隆看后大喜,将澄观堂改名为“快雪堂”,全部石刻嵌于东西两廊的内壁上,以供观赏。为此,乾隆还特意写了一篇《快雪堂记》,记录下他对这些书法石刻的评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北京游西城(十一)北海阅古楼、快雪堂为何被称为古代书法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