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杂谈之前20章 下

    上文讲完了前20章的人物串联线,那么在本文中我想就原著中一些曾颠覆我想象或觉得有意思的剧情点展开叙述并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进行评论。

    我们平时看电视剧听人讲述水浒传总是浓墨重彩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但就我看来在大规模官员上梁山前人与人之间的鄙视就是存在的,鲁智深至少是看不起李忠的。何以见得?阶级财力差异,李忠首次登场是一个武枪卖艺卖膏药的小贩,每日收入应该勉强果腹;而鲁达是经略府提辖,在自己地盘吃饭可以随意赊账。所以李忠自然是个精打细算的人,而鲁达是个豪爽的人,所以鲁达喜欢结交的必然是能给出十两银子与金翠莲父女的史进,而不是扣扣嗖嗖拿出二两银子的打虎将。由一开始边骂边催赚钱的李忠速速收摊喝酒到此处丢还二两银子,我觉得已经埋下了鄙视与相对自卑的种子。再到桃花山上,鲁智深被邀请做客,两位山大王进足了地主之谊:

李忠,周通,杀牛宰马,安排筵席,管待了数日,引鲁智深,山前山后观看景致。

当提出落草想法被拒绝时,他们也是给足了面子:

李忠,周通,道:“哥哥既然不肯落草,要去时,我等明日下山,但得多少,尽送与哥哥作路费。”

而鲁智深却只觉两人不够慷慨,他认为你们坐拥一山,通过打家劫舍积累了不少金银,肉眼可见的桌子上摆满金银酒器,已有足够多的财宝可以送我为什么一定要下山抢了再给我呢?

且说鲁智深寻思道:“这两个人好生悭吝!见放着有许多金银,却不送与俺;直等要去打劫得别人的,送与酒家!这个不是把官路当人情,只苦别人?洒家且教这厮吃俺一惊!”

笔者只认为人家送钱与你是情分而不是本分。虽说都是绿林好汉,但山贼的生活之道与官爷的处事方法必然存在着隔阂,在一定时候可能无法彼此理解。

    还记得之前看水浒传电视剧,鲁智深来到瓦罐寺,因为一开始饿着肚子打不过和尚道人组合逃跑导致寺中和尚和妇人要么被杀要么自杀,悲痛不已,主动揽责仿佛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导致他们送了性命,还是史进的悉心安慰才逐渐平复心情,最后将尸体并排细致摆放、铺上干草点着并念着佛经超度。当时看的时候不过是个初中生,顿时对他好感拉满,觉得他就是个虽然爱喝酒但是侠肝义胆的热心肠大boy。在原著中却让我大跌眼镜,心中的形象瞬间崩塌。

鲁智深见有了包裹,依原背了。再寻到里面,只见床上三四包衣服。史进打开,都是衣裳,包了些金银,拣好的包了一包袱。背在身上,寻到厨房,见鱼及酒肉,两个打水烧火,煮熟来,都吃饱了。两个各背包裹,灶前缚了两个火把,拨开火炉,火上点着,焰腾腾的,先烧着后面小屋;烧到门前,再缚几个火把,直来佛殿下后檐点着,烧起来,凑巧风紧,刮刮杂杂地火起,竟天价火起来。

在原文刻画中,两人打败了原来的地头蛇发现和尚妇人都已自尽,便不再做其他的人文关怀,只是自己搜寻寺中财宝进行打包带走,寻找食物各自吃饱,最后一把火烧了整座寺庙竟没有一丝留念,上述行为未免有点太过冷酷无情,毕竟鲁智深也在五台山做了八九个月的和尚啊。

    再问道梁山好汉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大概会说是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对待穷人、绿林好汉应该是兼济天下的姿态,那么对待朝廷兵马又该是如何呢?用下面这个例子来叙述把,说到晁盖等人夺取生辰纲上梁山夺了山寨之主之位,有官兵前来围剿,当然拥有主角光环的梁山初期人马是大获全胜的:

一行人生擒活捉得一二百人;夺的船支尽数都收在南水寨里安顿了

捉那黄安绑在将军柱上,取过金银缎匹,赏了小喽罗。点检共夺得六百余匹好马。

那么后续又是如何处理这些战俘的呢?我起初的印象是梁山等好汉是反贪官,不会怪罪于底下士兵的,在俘虏后会选择放还或者吸收。但事实再次与我的想法产生了偏差,且看书中是如何描述的:

把这新拿到的军健脸上刺了字号,选壮健的分拨去各寨喂马砍柴,软弱的各处看车切草;黄安锁在后寨监房内。

等于在梁山之上,喽啰与官兵的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喽啰们可以与头领们均分金银,而官兵们却根据强弱程度分配杂货,瞬间成为了下等人。

    上述是我在阅读前二十章发现的比较与初有印象不同的点,在这进行初步阐述,其他比如梁山老三位随着梁山人数的增加位次越来越低的事情也不在做多赘述,有时候能力不足坦然接受也是一种福分。后续也会在阅读推进过程多多分享自己的感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水浒传杂谈之前20章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