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1-6《声音的高与低》教学反思

这一课我首先播放了一段高低变化的音乐,让学生思考声音的高低是怎样形成的?每个班都有学生会说与力度有关、或者与振动幅度有关。

(其实我有点困惑,上节课已经知道了力度影响声音的强弱,怎么会影响音高呢?这是学生正常的思维吗?)

第1个活动:让铝片琴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思考声音的高低是怎么形成的?有一些学生会关注到铝片琴的长短变化。

第2个活动:观察到口琴内部的簧片长短变化,通过视频观察簧片长短与声音高低的关系。

第3个活动: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第一个班上课时,为了将第三个活动观察振动快慢和前两个活动长短的关系联系起来,我自己说了一大堆。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投入是不够的。

一、反思

这个环节我自己讲得太复杂了学生反而没听懂。另外我觉得是不是声音这一单元离学生有点远了,所以我明显感到学生兴趣不大。

二、改进

1.于是在第二个班上课前给他们讲了贝多芬失聪后通过感受振动继续进行音乐创作的故事

2.在第二个环节后直接提问:为什么物体长短不同,声音高低就不同?提示学生关注振动快慢。

三、效果

学生能说出振动快慢和声音高低的关系。

在设计小乐器时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上1-6《声音的高与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