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随记3

今日无事可写,书接《曾国藩》上回。曾国藩再次走马上任,依然是为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并且是咸丰帝再次无计可施,不得已再次启用曾国藩。

图片发自App

由于曾国藩不想前功尽弃,而且他有忧国忧民之心,不甘心中国历史为太平军而跑偏。所以,再次上任的曾国藩不计前嫌,他明知道咸丰帝多疑,信不过自己。但他依然忠心报国。其精神真的是可歌可泣。

应该说太平军是块硬骨头,尤其是在南京的盘踞更是无比坚硬。太平军其他余部已基本被消灭,唯独太平军猛将李自成守护的南京,由于南京城墙不同于其他城墙,历经几代修建,绵延七八十公里。而且城墙又高,防备森严。

此处略写下曾国藩的私心。曾国藩虽然为国,但也有光耀自家门楣的想法。因此他让他的弟弟曾国荃担任攻打南京城的首领。

因为把南京城拿下,扫平太平军,那么曾国荃便可以顺理成章的拿下平定太平军首功。所以,此处可以看出曾国藩也在在为自己的家族着想。

然而,曾国荃到达南京城准备攻城才发现,这个城墙是历史所未有的,其高度和长度,都让曾国荃一筹莫展。

朝廷一再下旨,要求强攻,早日拿下南京城。曾国荃一日几次往返南京城周围,几乎夜不能寐,曾国荃带领的湘军,强攻几次损失很大。最后拟定部分工匠昼夜打通地道,以求攻城。

然而太平军也特别狡猾。他们用各种方式破坏和监听这些打过去的通道。比如,太平军看到某处青草发黄,便知此处在打地道。

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为湘军提供军饷的左宗棠部恩将仇报(左宗棠乃为曾国藩提携),此时却把该供给的饷银缩减很多。此举导致曾国藩十分被动,守城的湘军也只能以粥度日。

曾国荃由于忧纷焦虑,加上饥寒交迫,差点丧命,曾国藩也是心急如焚,自己的亲弟弟牵动着他的心,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每日书信安慰弟弟再行坚持,以求破敌机会。

曾国荃部顽强的围城两年多,打通地道33条,终于有其中一条成为漏网之鱼,打通内部通道,一片城楼坍塌,湘军破城而入终于拿下这座被太平军占据已久的历史名城。

由此曾国荃应该拿到首功,然而由于左宗棠私心,却上奏皇上说曾国荃不够尽力,城破而入,他没有乘胜追击而放走了太平领袖洪秀全的儿子幼天王,没有斩草除根。

咸丰帝本来就疑心曾国藩湘军势力过大,会对朝廷不力。虽然给曾国荃记了首功,措辞却多有批评之力。

曾国藩看出皇帝怀疑的心,因此有了后来他的自裁湘军举措,以消除咸丰帝的怀疑。由此可见,曾国藩居高而不傲,能够审时度势保全自己。假若他不这样做,可能某时就会被裁撤而立与不利之地。

左宗棠的落井下石的举动,也确实让曾国藩有些伤心,恩将仇报的行为,后来曾国藩也上奏朝廷弹劾左宗棠,然而左宗棠之举正合咸丰分而治之的目的,所以并没有给曾国藩想要的结果。

由此,曾国藩左宗棠正式决裂。左宗棠逢酒就会向所有人诉说曾国藩的不好,甚至有好多人对此都不服气,尤其有些将领是湘军的老部下。

传言传到曾国藩这里,有人提议应当反击。然而曾国藩却劝诫他周围的人,不要与左宗棠计较,因为他认为这样只能更加激化矛盾。

后来朝廷命令左宗棠部去西部平定战乱,不料却小瞧了这些战乱,被困在战乱之地,陷入危机,此时,朝廷派曾国藩部进行财力支援。

念及旧恶,曾国藩完全可以拖延时间或者不与补充粮餉,连左宗棠自己都觉得自己完了,然而曾国藩为大局着想,足粮足银的提供给左宗棠部,为左宗棠部平定战乱起了决定性作用。

此事以后,左宗棠自觉惭愧,书信向曾国藩道歉,并由此从心底敬佩曾国藩。可见,曾国藩待人处事的眼光和战略是极有涵养的。

内部战乱平定后,接着出现八国联军入侵。

八国联军入侵并没有烧光杀光抢光,而是要求可以入驻,开放港口,平等关税等等。

原来清朝皇帝以为唯我独尊,天下都要向其程臣,要叩拜皇上,甚至把洋人不当人去看待。

曾国藩通过观察外国人的行动,和搜集对外国人的介绍得出,应该公平对待外国人。要讲求信誉,说到做到。

而且主张不能丧失国权,要维护国家尊严。而且主张可以从外国引进购买新式武器,内可攘敌,外可安邦。

而且曾国藩注重人才培养,他认为好的人才才可以事半功倍,朝廷会更有未来,他还亲自选拔培养人才,李鸿章便是他的得意门生。

纵观曾国藩的这些史实,感觉他真的是百折不挠,有勇有谋,不卑不亢,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身上,有太多我们需要学习和秉承的精神!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国藩》随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