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对于所有人来说,是特殊的一年。
我,当然也不例外,这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从春节假期一直在家宅到五月份。
这么多富余的时间,我不禁忆起了我的前半生。
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结婚生子,柴米油盐,细细碎碎。
回首这40年的人生,自己一直在做些什么呢?
在低头拉车,是的。
在为了自己小家庭的幸福生活而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
自己就像个轴承一样,不停的转呀转呀!
猛然间,它暂停了一下,自己竟然无所适从,竟然迷茫了起来。
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又该往哪里去呢?
想想这庸庸碌碌的半生,这样的生活,这样的自己,是自己喜欢的样子吗?
自己还有梦想吗?还能成为自己吗?自己这一生,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于是,2020这一年,似乎是生命的起点。
我开始幡然醒悟,我开始寻找自己。
在只能居家的日子里,我开始读书。
我先是读了美国华莱士·D沃特斯和查尔斯·哈奈尔的《秘密》,梅儿·施瓦茨的《可能性法则》,杰克·坎菲尔德的《吸引力法则》和朗达·拜恩的《英雄》《魔力》《力量》。
这些书给了我勇气和力量,让我继续寻找自己。
然后读了杨澜的《一问一世界》《幸福要回答》《世界很大,幸好有你》;
后来听了艾弥尔的专栏《幸福心理学》,又读了美国艾·弗洛姆的《自我的追寻》和《逃避自由》,尽管有些晦涩难懂,我还是坚持读完了。
接着读了,浩文的《马云的人生哲学》,卡耐基的《内心强大的女人最优雅》,刘春芳编写的《做个会说话会办事会赚钱的女人》。
也读了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德国安妮特·卡斯特-察恩的《每个孩子能能学好规矩》;马兰的《积极的暗示》;凌宏文的《你也一定行》;《做个最棒的男孩》和《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
还听了200多集张雪燕老师的家庭教育的专栏。
这期间,有尝试在头条写点东西,为了能在自己写的领域得到认证和加v,自己也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丝毫不觉得累。
在这期间,看到了许多优秀的写手,优质的文字,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
于是,继续读书,喜欢的文字录成音频分享给别人,一边也写点亲子教育的东西。
就这样,起早摸黑,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从码字,到音频,后来又给音频配乐,不知疲倦。
也许是因为刚刚开始改变自己,用力过猛吧,自己和家庭之间达不成平衡,往往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正当我感到焦躁不安,苦闷之时,我偶然间读到了张德芬老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后来我把徳芬老师的其他作品也买了回来:《遇见全新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重遇未知的自己》
《爱到极致是放手》《我们终将遇见 爱与孤独》《心有所定 不畏浮世》。
读了这些书,似乎看见了徳芬老师是怎样修炼自己的,我的心也跟着慢慢地平静了下来。
于是,继续读书,《穿越人海,拥抱你》《你是最好的自己》,这都是比较年轻的作者所著,喜欢里面的关于北漂的苦涩回忆,甜蜜的爱情故事,喜欢那有趣的漫画插图,甚至是喜欢那读起来让人伤感的文字。
我读了一遍又一遍,也录了一遍又一遍,从黄昏到黑夜,最后我终于满意了,搭配上了与文字匹配的音乐,做成了音频。
睡觉前,自己也会听着它入眠,仿佛自己置身于故事中。
最让我高兴的是,儿子有一次从书店看书回来,专门还给我挑了两本书:《别叫他宝贝,他是行者辛巴》和《你可以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我一打开《别叫他宝贝,他是行者辛巴》,就爱不释手:一对热爱旅行的夫妻,带着三岁的儿子,到北极南极旅行探险的奇闻趣事。
原来儿子是最了解我的,他竟然能看到我心底的梦,那一刻,我感动了。
再看看他挑的另外一本书,我就需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我是不是在他眼中很无趣呢?
14岁的男孩,长大了!
后来我自己又买了一本以前读过的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现在重读,还是喜欢三毛的率真,洒脱,在乎自我,热爱自由的生活方式。
后来,开始上班了,恢复了以往的忙碌,没有再写文字了。
但还是读了几本书:崔璀的《深度影响》,美国丽莎·布伦南的《我和父亲乔布斯》。
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成为》,《丘吉尔传》, 《曾国藩传》,加拿大梅耶·马斯克的《人生由我》。
前不久,跟着燕妮读书会,继续探索自己,像优秀的人学习,一起读了《妈妈的职业规划应该这样做》。
后来,又读了日本田本健的《现在,变现你的优势》和美国安德斯·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
回首这过去的一年,我的2020,它像极了英国作家毛姆的一本书《月亮与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