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精读之《如何学习》第7天

第7天 拉长周期的分散式学习—— 零敲牛皮糖好过一口吃个胖子

今天继续读原书第88到105页,也就是此书的第四章。

术语进阶:从“间隔效应”到“必要难度”

 一、为什么拉长周期的分散式学习比短期集中式学习效果要好?

1、为什么短期学习效果不好?

(1)大脑喜新厌旧,不喜欢简单重复,特别是短期内;

 (2)大脑短期内对学习内容理解有限,也就是说短期内建立的联系有限,转化到长期记忆的内容太少,记不牢;

(3)大脑短期记忆本身就是有限的;

 2、长期分散学习的优势是什么?

(1)分散学习是一种拾级而上的学习方式,前面学习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奠定了理解基础,使后续学习更容易;

 (2)在学习的间隔期间,大脑可能有意识、无意识为学习内容建立更为广阔的联系,即更好地进行了记忆和理解;

(3)长周期内,学习内容被调取和应用的概率增加;

(4)长周期内,学习内容被转化为长期记忆的部分增加;

(5)间隔复习使得自己不懂或错误的地方得到暴露,增加记忆调取的难度,让记忆查漏补缺,学习更全面也更具针对性;

二、三个人的贡献

詹姆斯法——学外语时的环境暴露和专人指导,逼迫大脑调取、使用学习过的内容,而非仅仅是记忆;

巴利克四人行——通过学习陌生外语的试验,发现了学习的最大复习间隔,即2个月;

沃兹尼亚克的SuperMemo软件——通过自己学外语的经历,发现了最少复习次数:3次,隔1天,隔1周,隔1月。

这些人具体化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让我们如何学会如何保持学习效率和效果,并进入了实操阶段: 分解学习内容,由易到难,提高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程度和实际应用频率,建立有效复习间隔。

看了这一章内容,我才明白了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危害和传统学英语的误区。

临时抱佛脚,就是考前突击,大部分人都经历过,有一定效果。 那是因为单纯靠短期记忆,囫囵吞枣地往脑子里塞一大片内容,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也没有实操机会,因此并不会建立长期记忆,考试后也不复习,考过就扔了,所以你根本记不得多少内容,等于是无效学习;

传统学英语的结果是什么?哑巴英语,连最简单的日常对话都听不懂、说不了。如果只强调英文的阅读和写作,那学习就变成了视觉模式,看、背、写,忽视了作为语言最基本的听说功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直播精读之《如何学习》第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