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张国刚教授《资治通鉴》笔记(九)初唐

17.大唐奠基

隋朝开始,中国的官僚体制更加严密,更加规范,中央对地方掌控更加繁琐。隋炀帝:修洛阳东都,修运河。隋炀帝也猜忌太子,虚荣心强,三征高句丽。

造反:李密、李渊,李密本来势头很好,但是目标不明确,李渊起义。李渊当时镇守太原,“北盟突厥,东和李密,西服朝廷”起义没有打反隋旗号,反而打支持代王旗号,共同招募到支持隋和反隋的人士。李密招募李渊,李渊回复一封非常滑头的信,忽悠李密没有造反动机,且如果李密成功愿追随,李渊忽悠李密打东边。李渊起兵其实是蓄谋已久、蠢蠢欲动,但是看到杨玄感起兵失败,觉得需要深思熟虑再行动。最后隋恭帝禅让李渊,后武德四年基本靠李世民军功平定天下。

李世民功成卓著,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王朝。

隋朝制度是良好的,科举制,三省制,府兵制,唐朝主要制度都是隋朝奠定,唐朝完善巩固发展。

18.贞观政要

毛泽东评价李世民“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也”。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高祖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1.内部巩固,赦免魏征等李建成部下,2外打突厥。为君之道,养好百姓,“民本”思想。1.宰相制度、科举制度学校制度、府兵制度、均田制。

李世民有1.危机意识2.接班人培养意识,李承乾是太子,但是看到李世民对李泰喜欢,联想到隋朝杨勇被废,李建成被杀,有担心意图谋反。李承乾与李泰各树朋党,长孙无忌支持李治,后来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千古一帝李世民:《贞观政要》系统的提到了帝王以正治国的思想,纳谏、用人、以民为本、身体力行,人口从200万户增长到360万户。

长孙皇后:不干预朝政,不赞成娘家兄弟执掌朝权,支持魏征直谏,临终要求不厚葬。母仪天下的典范。

李世民:君子当用人如器,《帝范》唐太宗的用人之道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原则:“故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割政分机,尽其所有。”这段话的大体意思就是说,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英明的君主应该懂得量才适用,让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则每个人都可以为我所用。

19.女皇风采

永徽之治有贞观遗风,因为长孙无忌、诸遂良等托孤大臣辅佐朝政。高阳公主怂恿几位公主驸马谋反,推李元景,被长孙无忌查到,谋反之人问斩自尽,长孙无忌给李治一个好的政治环境除掉了李治的叔叔、大哥李恪。

武则天,唐太宗才人,太宗时期与李治恋爱。太宗去世后武则天到感业寺削发为尼,一年后见到高宗,两人都流泪。王皇后为了对付萧淑妃接武则天进宫立为昭仪。不到四年半,从尼姑变成皇后,迈向权力巅峰。武昭仪不惜杀掉自己女儿来嫁祸皇后,李治欲废王皇后,长孙无忌、诸遂良等不同意,变成了皇上要争权,最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将长孙无忌、诸遂良贬走。

陈寅恪认为:武则天执政、当皇后对唐朝的影响比安禄山叛乱还重,一个庶出的政治人物彻底的打击了关陇集团。武则天除掉政治意见不和老臣,还刺死上官仪。武则天帮唐高宗处理朝政,还有北门学士,唐朝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武则天毒死其大儿子太子李弘,一方面太子20几岁可以帮高宗处理朝政,可能与武则天分权,另一方面太子曾为萧淑妃的女儿说话。又废了二儿子李贤当太子,唐高宗执政34年去世,三儿子李显当唐中宗不到2个月被废,立四儿子李旦唐睿宗。因为经济在发展,所以基本只有官僚进行叛乱,很快被镇压,百姓基本不参与叛乱。酷吏之治,公元690年重阳节武则天称帝。

武则天很有意思,先派酷吏去打击反对派,打击完后再打击酷吏。武则天辅政的时候打败高句丽。武承嗣、武三思希望得到太子之位,但是大臣不支持。公元698年接回李显立为太子,武则天相平衡李武势力。晚年武则天两个男宠张易之张昌宗是争权的第三股势力,李家、武家、百官都对二张谄媚。公元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和右羽林军发动政变,斩杀二张,还权给李显,不久武则天就去世。

武则天执政50年,武则天去世时人口从太宗去世380万户增长到650万户,算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华大学张国刚教授《资治通鉴》笔记(九)初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