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是打开方式不对

民以食为天放在哪个时代都没错,今天打开微博热搜竟然看见这么一条:

源于国内一位为了健康而购买了纳豆的朋友,在首尝过后因实在无法忍受遂弃之。然后就引起了微博er们一天的热议,刚刚去瞅了一眼,热度又跳升上#15了。

“食力”上有一篇文章写道:盐辛纳豆源自中国,但很早就传至日本,比起东北和关东普遍食用的牵丝纳豆(糸引き纳豆)历史更悠久。日本寺庙中放置金钱和米谷的地方称为“纳所”,奈良时代的禅僧会将大豆贮藏于此,遂成为纳豆名称的由来。将大豆蒸熟,撒麴菌后浸泡于生酱油和盐水各半的汁液中发酵4-6个月,捞起摊在阳光下曝晒,成为黑褐干硬、不牵丝的关西风纳豆。由唐朝传入、在寺院制作,因此有唐纳豆或寺纳豆的称呼。用花椒或生姜调味,适合当茶道的点心或下酒的小菜,曾是贵族阶级专属的食品。

《小森林》中纳豆的制作方法比较接近古法:即用干燥的稻草杆把煮熟的黄豆包起来,然后在空地挖个坑;古时的人们还会先在坑里烧把草,一是为了杀菌,二是带着余温的土坑能让稻秆中的发酵菌更活跃;最后把包着的纳豆埋进去,上面再铺盖一层稻草保温,经过一段时间挖出来就可以食用了。

现代的纳豆多数是用机器大批量生产,跟土法的相比味道还是有差别。便利店里随手可以买到的盒装纳豆,一般都会配备一包黄芥末和一包酱油,搅拌均匀至拉丝就可以吃了。有纳豆爱好者做过专门的研究:搅拌了400次的纳豆,比搅拌200次和50次的,所含旨味(一种不可描述的美味成分)更多。然而更科学的说法是:因贩卖的纳豆多是冷冻的,这时的纳豆菌处于活性休眠,只有不停地搅拌,才可令纳豆菌复活,从而达到既美味又能发挥保健作用的效果。

与许多发酵而成的食物一样,纳豆也有一股不可描述的味道,所以也不是每个日本人都喜欢吃纳豆。但是鉴于纳豆的营养和保健作用很高,逐渐地有些聪明的餐厅把纳豆作为配菜的一种,与其他食材加在一起烹饪出许多特色美食。

最简单的就是拌饭。把搅拌好的纳豆铺在白米饭上,加一小撮青葱,上面打个蛋,淋上酱油搅拌均匀就可以开吃了。纳豆的咸味会把米饭的清甜烘托得入木三分。

新鲜秋葵三根,用半勺食盐揉搓清洁,再切片放入微波炉600w加热一分钟;随后加入老豆腐碎、纳豆、裙带菜或海带,加入酱油、醋、芝麻油调味,最后撒上芝麻或碎海苔,一盘上好的凉(下)拌(酒)菜就做好了。

在鸡蛋篇曾经提到过,日本人喜欢吃软滑的食物。所以在黏糊糊的纳豆和秋葵的基础上,他们更是加入了淮山泥。一层纳豆上铺一层淮山丝加秋葵薄片,再铺一层吞拿鱼生肉碎,再来一层淮山泥,最后打个鸡蛋黄,撒上香葱淋上香油和酱油即可。这样做出来的菜肴层次分明,色彩斑澜,让食客很有胃口。

把秋葵、纳豆和猪肉沫炒香,塞进油豆腐里做成的纳豆福袋。

还有一种以油炸面为底,铺上一层纳豆,一层秋葵,一层萝卜苗,一层鸡胸肉,一层腌萝卜做成的豆你玩干脆面。

还有把秋葵纳豆与各种肉制成的盖浇头,适用于浇盖在各类主食之上,没时间做饭的话用两片方包夹着吃也并无不可。

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把纳豆扔掉引起话题的朋友,如果能看到这篇文,了解更多纳豆的打(食)开(用)方式,或许就不会扔了;可是他不扔就没有话题,没有话题也就没有这篇文......哈哈!怎么一颗小小的纳豆,还能引发如此禅意的事情,有趣至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定是打开方式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