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不要忽视食物的力量

摘要:用古老智慧“解析”食物的四性,五味,归经

四性——寒、热、温、凉

饮食养生首先要讲“性”。“性”是指食物有寒、凉、温、热不同的性质,我们称之为“四性”。

四性上又增加了平性,不凉不温,属于寒热温凉之间。

日常进食中只有平性的食物才能供大家长期食用,不仅身体有益,还能对人的脾胃进行滋养补益。

“凉为寒之初,寒为凉之极,温为热之初,热为温之极”

一般说来,寒凉,温热的食物都不宜经常吃。因此,我们只有根据病症摄取食物,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寒性或凉性的食品,如绿豆、芹菜、柿子、梨、香蕉、冬瓜、丝瓜、西瓜、鸭肉等都有清热、生津、解暑、止渴的作用,对阳气旺盛,内火偏重的人非常适宜。

热性或温性食物,如羊肉、狗肉、辣椒、生姜、茴香等,有温中、散热、补阳暖胃之功,阳虚畏寒的人食之为宜,热病及阴虚火旺的人就应忌食。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食性与四时气候相适应,寒冷季节要少吃寒凉性食品,炎热季节要少吃温热性食物,饮食宜忌要随四季气温而变化。

热性或温性的食物,有温中、散寒、补阳、暖胃的功效,对阳虚怕冷、虚寒病症者食之有效;

热性病及阴虚火旺者食之则无异于火上浇油。

寒性或凉性的食物,具有清热、泻火,滋阴、生津、解暑、解渴的功效,对热性病症或阳气旺盛、内火偏重者为宜;对虚寒体质,阳气不足之人则不宜。

那么如何区分寒性、热性食物呢?

1【看颜色】红色偏热绿色偏寒

大地阴凉湿气重,绿色植物与地面接触,吸收了寒气、湿气,大多数性偏寒凉;

而辣椒、胡椒、枣、红石榴等红色的植物,因果实吸收了许多阳光,所以性偏温热。

2【看生长环境】水生偏寒土里性热

长期埋在土壤里的植物水分少,耐干燥,所以性偏温热,比如姜、花生、土豆、淮山等;

而海带、藕、紫菜等水生植物就性偏寒凉。

3【看生长季节】生于夏、长于冬皆性寒

冬天寒气重,所以冬天生长的植物一般偏寒凉,比如大白菜、白萝卜等。

夏天雨水多,湿气重,西瓜、梨、柚子等吸收了大量雨水的食物就会偏寒凉。

4【尝味道】酸苦偏寒甜辣性热

大蒜、柿子这些味辛辣、味甜的食物,由于长时间接受阳光照射,所以性偏温热;

而像苦瓜、梅子这种典型的苦味、酸味食物,大多数偏寒凉。

5【看长在哪】朝南性热背阴性寒

蘑菇、木耳等喜欢在湿气重、无阳光的背阴朝北环境生长的食物,一般性偏寒凉;

而东南面向、喜欢拔高找阳光的植物,比如栗子、向日葵等,一般性偏温热。


值得注意的是,强行改变食物的温度也会引起性质的变化!

性质平和的牛奶,冷冻后饮入,或者大早起床喝凉开水,会伤人体下焦阳气。


饮食宜忌要根据食物之性,四时气温变化而灵活掌握

食物入口,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

合则于人脏腑有益,不合则于人脏腑有损。


性寒食物

肉类:鸭蛋(微寒)、螃蟹、蛤蜊、牡蛎、田螺(大寒)、蚌肉、蚬肉、章鱼

水果:柿子、柚子、香蕉、桑葚、猕猴桃、甘蔗、西瓜、香瓜、荸荠

蔬菜:慈菇、马齿苋、空心菜、西洋菜、龙须菜、竹笋、海带、紫菜、草菇、苦瓜

配料:酱油、面酱、盐

性凉食物

谷物:小米、小麦、大麦、荞麦、薏米

肉类:水牛肉、鸭肉、兔肉、田鸡、鲍鱼

水果:苹果(微凉)、梨、芦柑、橙子、草莓(微凉)、芒果、枇杷

蔬菜:番茄、茄子、茭白、菠菜、莴笋、花菜、藕、冬瓜、丝瓜、蘑菇、金针菇、豆腐及豆制品

配料:蜂蜜、蜂王浆

性温食物

谷物:糯米、西米、高粱、燕麦

肉类:黄牛肉、羊肉、鸡肉(微温)、鲢鱼、带鱼、鲶鱼、黄鳝、大头鱼

水果:桃子、杏子、大枣、荔枝、柠檬(微凉)、杨梅、石榴、木瓜、樱桃

蔬菜:葱、大蒜、韭菜、香菜、洋葱、南瓜

配料:酒、醋、生姜、花椒、紫苏、小茴香、八角、茴香、红糖

性平

谷物:大米、玉米、红薯、芝麻、黄豆

肉类:猪肉、鸡蛋、鹅肉、驴肉、鸽肉、鳗鱼、鲫鱼、青鱼、鲈鱼、鲤鱼、鲳鱼

水果:李子、菠萝、葡萄、椰子汁、山楂

蔬菜:山药、胡萝卜、包菜、茼蒿、土豆、芋头、香菇、平菇、猴头菇

配料:白糖、冰糖(微凉)、豆浆、枸杞子(微温)


下期内容继续为大家讲解食物的五味,敬请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药食同源,不要忽视食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