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是近几年来自认为自己学得最认真的一门功课,不仅因为有趣,主要是有用。为了表达对博弈论创始人纳什先生的敬意,还认认真真把那部著名的《美丽人生》看了好几遍。自此开始关注博弈,并越来越感受到它蕴含的强大力量和诡异的美。
关于博弈理论体系很复杂,几个著名的案例比如“囚徒困境”、“小猪等食”、“枪手射击”、“黑手党入会“等,以及后来引申出来的“均衡公共利益”、“火车道口的两难选择”,都是阐述不同角度、不同场景下博弈理论的应用。这里面涉及了数学、逻辑学、心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决策与战略、社会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但从底层逻辑看,特别是聚焦几个经典案例的最终结论,其实博弈论也没有那么玄而又玄,就是博弈双方、场景和结果的排列组合。而在这个排列组合中,在不考虑道德因素的前提下,实现个人利益尽量大。
为什么博弈论无法考虑道德因素,因为一旦加入这一因素,就颠覆了博弈论的前提。博弈论假设对方是一个理性人,并且是一个纯粹的实利主义者,会坚定不移地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这个假设其实是符合人之本性和常情,但如果加入道德因素,就会把不确定性和变量增加很多,所以当我们谈博弈时,其实是在谈一群理性的混蛋如何合作问题。当然,当把博弈用在政府制订公共政策,或个人自由意志选择问题,甚至是决定那个被神话了的人工智能该留该杀时,人类整体被作为博弈一方加入,会有更高层次的道德约束掺杂进来,但对于个体决策而言,道德因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如何把博弈论利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呢?在博弈选择中,可以简单归结为几个场景。在不考虑道德因素的前提下,博弈的核心就变成双方利益的权衡。首要场景当然是找到对双方都有利的方案,并且通过谈判锁定方案。如果没有条件谈判,要想办法把自己合作的意向和选择明确传达给对方,确保对方明白无误地接收到这个信息;如果上述两点均无法做到,那就假设对方会选择对他最有利的方案,然后据此选择自己的行为策略。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把自己变成不带感情和圣人道德(一般的道德还是需要的)的混蛋,操练几次之后,就会得心应手了。
在博弈选择中,首要分析的是约束条件。这个约束条件不仅有客观的,更有主观的。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必然性,必须努力减少双方在没有得到完全信息下做出决策。在这种情况下,最简单的选择是把双方拉到一个谈判桌上,谈共同利益和双赢。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双赢选择是博弈中一个最首选也是最可行的方案,没有之一。
在条件不允许面对面沟通或谈判时, 博弈中的次选方案是想办法把自己的选择明确传达给对方,这个选择应该也是基于双赢的,或者至少保证不是让对方损失最大化的方案。否则对方肯定会选择不合作。所以博弈论有一个著名的合作理论,“一个好的合作是,在合作之初先假定对方是值得信任的,然后按照双赢模式去推动,如果发现对方有背叛行为,则先警告,如果对方依然我行我素,则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终止双方合作”。这个理论仔细想起来是非常智慧的,特别是用于生活中,小孩子从小被告诫“远离陌生人”,这是一个弱者的生存模式,也是孩童时代无奈的选择,但可惜的是,很多人把这个逻辑带到成人世界,习惯于带着有色眼睛审视对方,在合作中过于采用防御行为,甚至是主动伤害对方利益的行为,结果对方也会用同样的方式给予回应,就很难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
如果即无法沟通又无法准确传递信息,那又该如何选择呢?那就假设对方会选择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然后毫不犹豫做出自己的选择。这就是为什么前面要做理性人假设。在这个选择中,没有双赢基础,就剩下两败俱伤和伤害自己的方案,两败俱伤显然是最好选择。或者可以这样说,在这种前提下,狗咬狗基本上就是唯一选择了。
以上逻辑可以用那个最著名的“赛车手理论”来说明。当两个较劲的赛车手狭路相逢时,如果你是其中一方,该如何做出选择呢?在这个案例里,谈判基础是没有的,所以只能用策略二或策略三。策略二是你愿意奉陪那个混蛋逞凶斗狠,那就不要怕他,直接一脚油门冲过去,但千万记得要把方向盘揪下来扔出车窗,让对方清楚地知道你的选择,于是你赢了面子,对方输掉底裤;策略二的另一个版本是你为了保命,选择踩刹车,对方赢得面子,你最多输掉底裤。这里面其实没有策略三的,因为选择两败俱伤的人肯定没有学习过博弈论。
懂得博弈的底层逻辑,很多选择就变得简单很多,人生多数纠结都有了解开的希望。其实生命的过程就是我们和命运博弈、和他人博弈,和自己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清晰的逻辑非常重要,双赢是第一选择,善意是第一选择,信任也是第一选择,这和道德无关,只和核心利益有关。如果受制于外部因素,第一选择无法实现,就试着释放诚意,把自己的选择明确告诉对方,而不事先对结果患得患失;如果倒霉到前两项都没有希望,就不要再犹豫,假定对方会最大限度释放自己内心的恶,及时止损是唯一选择。
如果说一个人是幸运儿的话,我理解应该指的是他在人生很多重大事情都有机会做第一种选择,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大概都属于这一种,可惜多数人都不是。但尽管没有金汤匙,信任和善意依然应该成为我们生命中的首要选择,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世界观吧。如果大量进行第二选择的话,我们依然需要主动释放合作意愿,需要足够清醒和智慧,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一个人为什么要不断学习和实践,要多经历风雨,才可能会有一个像样的人生。第三选择是我们要尽量避免的,因为这种选择最终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但可惜的是,因为固执或愚钝或自以为是,我们会时不时把自己置于这种选择中,然后把生命搞得七零八落,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