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种美食可以代表一种文化,可以讲述一段旅程,可以蕴藏一个故事,还可以怀念一个人。
正如那道姥姥独创的农家小菜“挨刀饼”,每当想起它,蓝布褂、灰头巾、盛夏夜里搂着我在沙枣树下唱着童谣乘凉的姥姥,就会出现在眼前。
小时候每逢寒暑假,都要去姥姥家住段时间,那些日子也是最快乐最美好的时光。
除了有姥姥对我近乎溺爱的包容和慈爱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姥姥家春有桃杏干,夏有瓜果梨,秋有豌豆荚,冬有海红果,四季美味不断。
当然还有姥姥的拿手小菜,让我垂涎三尺的挨刀饼,可以极大的满足我的口腹之欲。
02
挨刀饼的食材共包含三种:土豆丝、莜面和金针(一种黄色花朵,可食用)。调料也仅用到盐、花椒和葱花。
原料不算精良,看起来甚至有点粗劣。但姥姥的生活智慧和一双巧手似乎专为那个年代而生,任何粗糙的东西到了他手里,都能化腐朽为神奇。
对我而言,最享受的莫过于和姥姥一起下地摘金针,为烹饪做准备的过程。
微露的清晨,姥姥拎着笸箩,踱着小脚,领我去门前种金针的坡地里。我扯着姥姥的衣角,听她哼着不知名的小调,陶醉在金针的幽幽芬芳中。
金针有的怒放有的含苞,顶着露珠如少女出浴,娇嫩水灵。一阵清脆的嘎嘣声过后,已是满满一笸箩清香四溢的金色繁花。
一笸箩听起来很多,实际姥姥只取它们中靠花心的精华部分烹炒,苛刻挑拣后,也就用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03
金针洗好后要将水控干净,留点时间让其稍稍朽蔫儿一点,姥姥说那样吃起来新鲜,味道还不寡淡。
这期间正好和面做饼条,饼条的制作过程酷似一句话——千锤百炼始成钢,百折不挠终成才。
先把土豆丝与适量的莜面用温水和成软硬适中的面团,放在案板上用刀背反复捶打,直至面团柔里带钢,光滑圆润,充满弹性。然后切成薄厚均匀,长短一致的饼条。
饼条是这道菜的主角,粗细必须恰到好处,太粗不入味,太细进嘴感觉不过瘾。
一切准备好后,灶火里填几块木柴,火苗顺势起舞,黑色铁锅里的油花开始滋啦滋啦欢唱,于是葱花、花椒、饼条、金针等角色先后迫不及待地跳下锅参与彩排,不到十分钟,美味绝伦的作品“挨刀饼”便问世了。
色:浅褐色的饼条配上亮黄色的金针,精神光鲜饱满,仿佛一对对婚礼现场的新人闪亮登场。
香:莜面的乡土味裹着浓郁的葱油香,透着满满的绿色健康气息。
味:饼条柔软劲道,金针清脆爽口,味道朴素醇美,有种低调的奢华感。
04
其实,这样一道简单的菜,绝然比不上川鲁淮粤等大牌菜品的色香味。只是姥姥做菜时,每每我在旁边掺和捣乱,她都会边忙碌边逗我玩儿。
她微笑着轻声哼唱:猪猪肚,蚂蚱腿,老乌鸦穿双鹿的鞋……引得我傻乐不止。再拌着姥姥时不时投过来的慈爱目光,各种美好味道便全在那道菜里边了。
“挨刀饼”是姥姥自创的菜名,以前总觉这个名字太过悲壮,姥姥本可以取个更优美的名字代替。
后来明白,那个菜名里包含着姥姥对自己多舛命运的无奈自嘲和极力抗争。
05
姥姥是家里的老大,母亲去世很早,父亲不太顾家,小时候她便几乎担负了一个家。在三个弟弟妹妹中,她既是姐姐也是妈妈,所以姥姥的好手艺其实是童子功。
生儿育女之后,她一直闹病,姥爷生性严肃,脾气暴躁,姥姥活得并不心宽。
姥姥的一生像极了那块儿面饼团,被生活的刀各种捶、打、砸、拍,依旧百折不饶,充满热情。最终呈现出的状态,是对朋友亲人们的友善和关心。尤其对孙儿们,更是竭尽所能给予如蜜糖般甘甜的疼爱。
我高考那年,姥姥忍了二十年的身体疼痛后,带着一身解脱离开人世。待我得知消息赶回去后,炕头里已无姥姥羸弱的身影。
有人说:世间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也有言曰:人间情深似海者,莫过于祖孙情,而人生至大者,莫过于即时行孝于老者。
而我,享尽姥姥的慈爱和美食,却不曾对她尽孝半分,连她离开人世都未亲自送别,终究是辜负了她。
每想到此,便难以释怀!
姥姥离去,世间再无挨刀饼,心中唯念隔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