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也是一扇窗

文/半夏

图片发自App

2018年河师大送教下乡活动留古一中站第三期活动,教师进修学校薛永杰老师精选了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小说《窗》,组织学员开展微型课同课异构。5月5日上午,五个小组,五名教师,用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真可谓精彩纷呈。他们的展示,就像在这个初夏的美好时光里,绽开的那一朵朵花。

这五位老师,同课异构,各有千秋,特别是作为微型课,他们确实做到了“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而且还能紧扣小说特点进行学习,从环境到情节,从情节又到人物,层层剥茧抽丝,挖掘作品主旨,效果都不错。

微型课,其实也是一扇窗。作为一个旁观者,我透过这扇窗,看到了很多……

一号选手是我的国培班同学,一个长得很帅的年轻人,是特岗教师,应该还没有转正,他的同事都称他为教坛新秀。从他的展示中,可以看出来,上课比较沉稳,思路比较清晰,紧扣小说三要素进行解析课文,最后归结作品题目《窗》的含义和作用。整个流程环节紧凑,而且每一个步骤都是实实在在。

如果非要挑点不足,我认为在分析人物的那个环节,小老师只让学生评价两个人物的品质特点,却没有结合文本,没有从文中找到依据。这样一来,就淡化了语文学科“语言学用”这一训练要素。

图片发自App

第二个展示的老师,曾经在我们学校上过示范课,她上课的那种灵动,包括她善于调动点拨学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的微型课展示,依然可以凸显出一个成熟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她在品析人物的时候,就比第一个老师处理得要好一些。因为,她给了一个模板:我品析的是(      ),他是一个(            )的人,从文中(            )可以看出来。这样,学生就会深入文本去寻找,去分析,一点一点挖掘人物特征。特别是这位老师的板书,既呈现本节课要点,而且画成窗的形状,达到既直观又美观的效果。

但在这次的展示中,这个老师好像不在状态,口语表达多次出现失误,比如说“有一天,一个病人发病了”,还有,多次把“电铃”说成“门铃”,特别是在最后总结的时候,出示了一副对联,她居然先读下联,又读了上联……语文教师语言的准确规范是很重要的,因为教师本身的言行都是学生模仿学习的范本。

第三个展示微型课的老师,是我们第三组的学员,他是留古二中的一个年轻教师。我就说,这是一个最善于学以致用的小老师。从开头的“小小说资料链接”,到清晰的活动,明确的任务,具体的要求,都有点余映潮老师“板块式”教学的味道。学以致用,才是最有效的学习。也只有这个老师,提到了“欧亨利式”结尾。这种结尾方式,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但在上课的过程中,有一个细节,这个小老师把自己板书出来的远窗病人“丑恶卑劣”这四个字擦掉了,还擦的不动声色。我猜想是自己写的这个词语,跟之前自己的预设有出入了,于是就悄悄擦掉了。但是这个行为,就暴露出年轻教师现场应变能力稍弱的情况。

图片发自App

第四个展示的是我们滑县优秀教师读书会的成员,也是老熟人。我知道,他是从小学调到初中还不足一年,肯定是教七年级,而《窗》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课文,他根本不熟悉。不用猜也知道,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包括别人的一些课例。他展示结束后,我给他点了赞,因为这个老师,在大量的资料面前,他做了准确的取舍,关注了前三位老师没有关注到的问题,那就是远窗病人的心理变化,这个心里变化是评价远窗病人的一个重要抓手。而且,在词语积累环节,他使用的方法是随文学词语,这一点值得提倡。我给的建议是,积累词语,还可以采取“连词成句”的方法,也就是选取课文中要求掌握的这几个词语中,任选几个写一段话,连词成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词语。声明一点,这是杨卫平老师积累词语的方法。

如果小赵老师能再自信一点儿,讲课应该能讲得更好。

最后一个讲课的是我的老乡,她在大寨一中工作,老家却是赵营的。她也算是一位资深的语文老师了,带毕业班,讲语文课,都是行家里手。这一次的展示,虽然也抓住了主要问题,但绝不是这位老师最高的水平,最好的状态。

图片发自App

的确,微型课也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可以看到很多东西。虽然呈现的时候,看似是老师在自说自话,但还是可以从中看出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不仅仅局限于普通话二甲,不仅仅局限于汉字书写,不仅仅局限于准确流畅的口语表达,还包括教师文本解读能力和教学设计的能力,最难的是“撩拨”学生、点燃学生的能力。

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应该不断锤炼自己的基本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这次的微型课展示活动,不管是上台展示的教师,还是像我这样坐在台下的老师,都会收获很多,都会成长很多。

微型课,大成长!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型课,也是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