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概念思维去阅读

《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因其站在教育范式层面改革的浪尖,需要换血式的思维革新才能接受其观点;又因其底层逻辑是丰厚的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等知识,用冰山原理来看,其观点知识只是处于整个知识系统的一小部分,要理解本书观点,必须拥有深厚的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等专业知识。这两个原因就造成了我在阅读本书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迷失感与“不知所云、不甚了了”的困顿感。如何突破这一阅读困境?在阅读三四遍后,对于缺乏理论基础的我,觉得“以彼之法还彼之身”——用大概念思维去阅读,是一个有效之法。

大概念:理解的锚点。在前面几次阅读,我都没有真正理解这部分内容(可能现在也不一定理解),为什么大概念是理解的锚点?怎样建立大概念?为什么理解大概念又不限于大概念?……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不知所以!如果自己不理解,又如何在教学中实践?郝晓东老师说,不是学了之后做,而是在做中学。语文组本学期选择此书作为共读书目,就是为了在阅读中用先进理论推进目前正在实施的大单元集体备课,是为了探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标标准?如何落实素养目标?

在本月会课中,呈现的两节研讨课,一节是一年级的拼音课《bpmf》,一节是二年级的阅读课《妈妈睡了》,两节课都按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的设计流程,都呈现了我校课堂教学的模式,都是大单元集体备课与组内研课磨课的成果,都取得极好的成效。如何让老师们将公开课转化成常态课?如何实现以点带面共同成长的良好态势?这需要教师理解课堂啊。“理解要形成包含具体与抽象互动的复杂认知结构关键在于抽象大概念建立。大概念就是我们所说的高通路迁移中高位的“抽象”。由教研组对这两节课进行分析,抽象出这两节的“模型”,然后用这个模型去进行教学设计,不就是“具体—抽象—具体”的协同思维吗?这两节课的模型不就是大概念吗?这样不就让老师实现公开课常态化,课堂高效化就吗?有了这样的“锚点”,教师的课堂何愁立不住?!

大概念教学:以现实世界为基点。大概念教学是以大概念为核心目标的教学,它指向于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素养,是为未来而教,为学生的未来而教。爱因斯坦说,把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都忘记后,还剩下来的才是教育。忘记的是没有结构化的小概念—专家结论;剩下来的是大概念—专家思维。在爱因斯坦看来,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而不是死记硬背专家的“二手知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在“大概念教学的热身练习”—给学生的热身练习九个步奏:揭示专家思维、区分概念和事实、对事实进行归类并概念化、尝试在概念和概念之间建立关系、完善对概念关系的陈述建立大概念、理解概念关系陈述以及大概念的层级性、推进协同思维、迁移到新的同题情景中、反思和总结,这九个步奏,仔细分析,不就是“具体—抽象—具体”的归纳演绎的协同思维吗?同理,教师的热身学习四步:唤起自身经验、进行反思练习、揭示大概念的意义、进行归纳总结也是形成、理解大概念的过程啊。只有教师用大概念的思维去教学时,才能培养学生拥有指向未来的大概念专家思维。

反思我们日常教学,很多时候在教学专家结论,但也不乏有教专家思维的时候。一年级下册学生对“小白兔割草。小白兔弯着腰割草。小白兔在山坡上弯着腰割草。”的句式,在教学时学生一教就懂,到一做就错。老师生气,学生委屈,效果不理想。后来我针对此类题,设计了一个三素句和四素句的专项训练,让学生在举三反一中得出三素句和四素句的模式——三素句:谁+怎么样+干什么;四素句:谁+地点+怎么样+干什么。然后在举一反三中进行迁移运用,并用两种句式的模式进行评价纠错。这样的专项训练设计,学生掌握得特别好,基本达到100%过关。为什么同一个教学内容因教学方法不同产生这样大的反差?回顾两种教学,第一种是教专家结论,学生是利用死记硬背记住专家结论;第二种是教专家思维,学生得到的是“模式”,即三素句和四素句的“大概念”。大概念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就是一种模式,模式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共性的分类与组织。大脑是以模式为单位来存储信息的,只有模式才能更快地识别、存储、检索和提取信息。所以,第一种方法得到的专家结论容易忘记,第二种方法得到的专家思维不容易忘记。

写到这里,不由得想到今天早上听的一节《jqx》的拼音教学新授课。这是一位很负责任、很细心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巩固三拼音节,课前她带着学生复习巩固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单独要求学生记住拼读方法。在教学jqx时,她先整体教学其发音,又教学其字形,最后教学jqx与单韵母i的四声相拼。单从流程上来看没多大问题,但是,只要熟悉教材的老师就会发现,这样的流程也是极有问题的。因为本课情景图中,jqx的音和形是相互关联的,分开教学不利于学生记住字母的音和形。另外,在教学时,教师只关注教师的“教”,没有将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学生过得的都是老师传递的二手知识。整个课堂,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听课人也听得累。拼音教学的“三会”,会读、会写、会拼,一样没有落实,是典型的“宽而浅”的教学。

下课后,我请这位老师自己先谈谈上课感受。她说就是一个字“累”,但不知道怎么突破。因为这节课是组内已经过过的课,她也认真去准备,但实际教学却与预想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她也是在用专家结论去教学啊(尽管组内教师算不上专家)。在与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后,然后根据大概念“具体—抽象—具体”的协同思维,以她为主的将每个板块的教学流程再梳理一遍,将教学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从大量的“资料”中抽象出拼读方法、识记字形及拼读方法,并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迁移运用,形成拼音教学的专家思维。梳理结束,我请她趁热打铁,再到另一个班去教学,两种方法对比一下,哪种好?

第四节课,她邀请一年级语文教师去听改后的课,我因为有课没有参加。教学结束,我问她,感觉如何?她微笑着说确实轻松了很多,学生也学得很不错,但还有很多问题要改进。我把江子校长在孔子诞辰的讲话送给了:“望道未见。只有教师改变了,才有学生的改变。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在每天的改变与行走中。”

大概念教学改变的不仅是课堂,还有师生的行走方式。用大概念的思维去阅读,会收获满满;用大概念去教学,会让课堂熠熠生辉;用大概念去生活,简单而自由!

望道未见!大概念让教师的职业人生永远充满意义!永远在物欲横流的尘世中安放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从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大概念思维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