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弈,《左传·疏》解释为;“从升,言竦两手而执之。”狭义的讲就是围棋,方圆之间,合乎天地,一黑一白,合乎阴阳,文武张弛,尽出其中,兴亡罔替,若出其里,变化之道,无穷尽也,近乎社稷,君子习德修身不可缺之器具。

古人言:“视君不如弈棋。”弈文化在东方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受诸子百家之共举,被三教九流所盛赞。

弈棋即下棋的意思 ,亦作“ 弈碁、弈棊 ”或博弈,又称手谈。据史料记载,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其中的“弈”就是最早用以描述围棋的句子。似乎只是闲来无事消遣时光的娱乐,然而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拥有无数别称雅号,如色彩玄奇的“烂柯”、轻盈灵动的“乌鹭”、大气壮阔的“方圆”、异样魅惑的“木野狐”、清风劲骨的“手谈”、逸兴自在的“坐隐”等等不胜枚举。

棋者,奕也。弈棋者,艺也。博弈是东方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不同于一般的消遣游戏,还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审美趣味和思维方式。在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琴棋书画"可以说是一串璀璨的明珠,悦耳明目,修身养性,古之先贤大圣参哲悟理,治国理政,亦从中获取裨益。"琴棋书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陶冶情操的四种艺术形式,其间,深刻体现着传统文化的现实化和民俗化,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形态。"四艺"之"棋",主要是指围棋。围棋之奥妙、精深,令人叹为观止。围棋最早文献记载始于春秋战国,如今已传至天下,在很多国家特别是在亚洲被人们普遍喜爱。“弈”中的恬淡、豁达、风雅、机智和军事、哲学、诗词、艺术共聚一堂。黑白之间,楚河汉界内外,棋艺带来的启悟和内涵被无限拓展,棋盘之外的天地被融合为一,成为中国棋文化的最大特点之一。方寸棋盘,还具有磨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作为中国古典艺术,围棋的起源也有许多传说。传说尧娶妻富宜氏,生下儿子朱,儿子行为不好,尧很难过,特地制作了围棋,"以闲其情",按照这种说法,制造围棋,是为了开发智慧,纯洁性情的。不过,另有一说:围棋始于战国,是纵横家们的创造,根据是,围棋"有害诈争伪之道",这样一来,围棋又成了寻欢作乐,耍弄权术的工具了。 当然了,这些都只不过是传说而已,最为可信的说法应该是围棋在于是社会时已具雏形,纵横交错的棋盘图形在那个时候已经基本形成,但那个时候的棋盘非常简单,而今的棋盘却已达到十九道线,从这个意义上看,围棋不是某个人所创,围棋的创造者,是我国广大的劳动群众。 谈到围棋,难免会与战事联系起来,下围棋和军事上的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有几分相似。

围棋是一项高雅的竞技运动,也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因此,围棋的精神、品格对于棋手来说尤为重要,下棋的人首先要讲究礼仪与弈德,在棋艺进步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品格与修养。其中礼仪与弈德大体指尊老敬长、准时谦卑、互尊互敬、正身静心、举止文雅、思而后动、落子无悔、不骄不躁、谦逊待人、不谋私利等。

围棋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能动精神。围棋的行棋规则想象力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实现提供了广泛空间和可能。围棋一开始满盘无子,行棋中虽有"金角、银边、草包肚"之说,开局时头四手棋绝大多数都先抢占角,然而原则上,棋手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在棋盘的任意一点上落子,棋手有充分的行棋自主权,而这种自主正是棋手"棋力"的充分体现,是主观能动性的最大发挥。围棋千变万化,"千古无重棋"。这正是其它棋牌无法与之相比的魅力所在。

第二,平等思想。围棋最古老,然而最现代。扑克、象棋、军棋等级森严、大小分明,作用有别。如象棋布阵先定子位,车、马、炮、士、象(相)、兵(卒)都是为了保卫将(帅)而存在,位置固定不变,兵(卒)排在最前沿,地位最低,处于最危险的位置,其它车、马、炮、士、象(相)也要为保将(帅)而不怕牺牲,甚至"舍车保帅"、"丢卒保车",将(帅)的生命是胜负的决定因素,老帅什么都不干,只等别子来保护。而围棋则不同,在未落子之前,棋子与棋子之间无任何身份、地位、价值上的差别,只有在不同的位置才体现出了不同的价值,行棋中棋子无区域和行棋路线的限制,黑白两色只是区分交战双方而设。

第三,全局观念。围棋的全局观念比任何棋牌都显得重要和明显,在竞技过程中,既要重视眼前利益,更要把握长远利益,既要守卫自己的局部利益,更要时刻从全局上保证获得最大利益,为了自己获得长远的、全局的利益,有时要牺牲眼前的、局部的利益。围棋对弈中常常有通过弃子,转换来扭转危局,实现反败为胜。与其它棋牌相比,围棋更能培养人全面、历史地看问题、超前决策能力和长远眼光,做到有大局观。

第四,辩证思想。围棋的进程非常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事物之间既有矛盾,又有联系,相互转化,体现得十分明显。在弈棋过程中,通过压、拐、分、引、断等手法,展示了围棋"联系"与"切断"的艺术。广阔的棋盘和漫长的进程为各种战略和战术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围棋充满了辩证法,如虚势与实地、先手与后手、进攻与防守、急所与缓手、死棋与活棋、舍弃与取得、厚棋与薄棋、保留与走尽、中腹与边角、俗手与妙手、大棋与小棋、轻灵与滞重、本手与无理、优势与劣势等等。这就要求棋手要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这对于养成良好的辩证思维习惯很有益处。棋手提高棋艺的过程,就是围棋辨证思维随着围棋技术不断升华的过程。

第五,必然结果。围棋的偶然性较小,每盘棋棋手要下100多手棋,每手棋都没有一个必须的、固定的下法,然而每手棋都关系全局,必须下出最大效率。虽也能找出一、二手缓手,一、二手败招,但最终输赢,多是整个过程的必然结果的因素更大。这就要靠棋手的功力和弈棋过程中对局势的把握,输赢要从开棋时一点点积累。围棋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行棋过程,有更多的必然性。

第六,和谐理念。围棋本质上是一项平和的运动,是建立根据地,比较围地的大小而确定胜负。虽然在运行过程中,也经常出现激烈的战斗,但也有基本不发生大规模战斗、不通过吃子就大致决定胜负的围棋对局。越是高手,往往吃杀子越少。对高手来说,主要不是"吃一块棋",而是抢占先机和主动,并能在整个搏弈过程中保持这种优势,扩大自己的领地,压缩对手的空间。在对弈中不经过激烈的吃子战斗而取得最终的胜利是围棋技艺中相当高的境界。这体现出围棋的最高目标是获得比对方多的实地,格斗只是为了占领公共的未确定之地、保护已有之地或通过消灭对方棋子来增加自己的地盘。围棋的最高境界不是冲突,而是和谐,因此,有时双方下出的棋,无论从哪一方来说,都是好棋,甚至是"双赢"。

关于围棋,有诗曰:

纹枰妙思加精算,论道理深趣盎然。

经纬方园天地象,黑白进退世情全。

名局百代垂青史,新秀千星缀宇环。

继往开来奇迹创,中华绝艺更无前。

继而往之,弈棋有时早已无关胜败,弈的是一份从容淡然,一份广阔胸襟,以及一份人生境界。

下棋可以锻炼智力,是我国广大人民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寄托精神,调畅情志,养心益智,是一种娱乐性、体育性、智力性俱备的文体活动。下棋因为趣味性较强,竞争性也强,需要大脑的剧烈活动。因此,可作为少儿智力迟滞、智力减退者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下棋不单只是一种活动,它还是一种艺术,一种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发展最广的艺术,是古人展现智慧、运筹争胜的重要方式,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意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包含了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沉淀,是我们的国粹。

唐·杜甫《秋兴》诗之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清·孔尚任《桃花扇·争位》:“无定输赢似弈棋,书空殷浩欲何为?”更广义的来说,弈早已不只棋盘之中,早已融入历史,社会,生活,以及每个人的人生。有这样一句古话:“初涉机宜者,弈子,少佳者弈地,小成者弈势,大成国手弈气,碌碌者弈食,肉食者弈物,上位者弈心,执政者弈天下。”东汉·黄宪于《机论》之中借弈讲御国之道;宋·邵壅赋诗《观棋大吟》讲方圆之间,世事沉浮,人心聚散;吕公《悟棋歌》乌鹭声中体道法自然;敦煌《棋经》、刘仲甫《棋诀》进退之中言露兵家之机要;《围棋十诀》:“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此已仅非手谈之妙语,道尽人生六分智,更兼八分中和庸。

发展到现代博弈也更加系统,于现代数学中有博弈论,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是二人或多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表示在多决策主体之间行为具有相互作用时,各主体根据所掌握信息及对自身能力的认知,达到取胜目标,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的一种行为理论。博弈论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可以分析自己与对手的利弊关系,从而确立自己在博弈中的优势,因此有不少博弈理论,可以帮助对弈者分析局势,从而采取相应策略,最终达到取胜的目的。博弈的类型分为: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完全信息博弈、非完全信息博弈、静态博弈、动态博弈,等等。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弈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射出内心的思想;弈是一幅水墨画,分明地描绘出胸中的沟壑;弈是一片星空,玄妙地点缀着人生的智慧。弈更是无声的战场,无关胜败,没有敌人,只是超越自己。在这浩瀚的天地棋局中,弈思如缕,无数的奇妙异域,是进一步览众山小,或退一步海阔天空,亦或是吾等只能身不由己?谁又能证明自己不是这纵横之中的一枚卑微弈子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