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铭记 ——读宁明抗疫诗集《致敬》 文/齐凤艳

以诗铭记
——读宁明抗疫诗集《致敬》
文/齐凤艳

一场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2019年末和2020年初注定与其他岁月不同。死亡、病痛、离别,武汉成为了全国人民最揪心的地方。那里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病毒就是来犯之敌。当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农历春节即将到来之际陨落,当泪水淹没了节日的喜庆,当病痛与呻吟代替了欢声笑语,悲情在全国蔓延;而当武汉被封城,武汉也迎来了逆行者: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他们是白衣天使,他们更是战士,誓与病毒殊死一战,不胜不归!

这些,以及更多,都被大连诗人宁明书写在他的抗疫诗集《致敬》中,那是一种深情的铭记。这深情来自爱,包含着对悲痛的感同身受,对生命的尊重,对同胞的爱,对抗疫战士的颂扬,对消极现象的批判,对人性的思考,对生态情状的反思。从今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我看到宁明在他的朋友圈帖出诗歌《一只蝙蝠》起,至3月30日大连援鄂医疗队全部归来,宁明一共写下了“诗歌日记”260余首。这期间我对宁明说:“老师,您真勤奋!”宁明回复我说:“我心里有一种强烈的表达的愿望!”诗人是情感丰富的人,是敏感的人,当疫情让同胞失去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当白衣战士和志愿者们不顾个人安危、与病毒击战,他有一种强烈地参与到抗击疫情的自觉和使命感。

爱和使命感是宁明69天写260多首诗的动力。写作是个人的,但写作作为一种精神的事业,也是面对公共世界的发言。萨特在《文学是什么?》里说:“首先,我是一位作家,以我的自由意志写作。但紧随而来的则是我是别人心目中的作家,也就是说,他必须回应某个要求,他被赋予了某种社会作用。”宁明也在回应一个要求,这是情感表达的要求,也是诗人的人文关怀。在疫情中,当死亡、痛苦、泪水、战斗和爱交织在一起,他的心潮是起伏的,情感是荡漾的,同时,在这样的全国性的疫情中,诗人要投入抗疫之中。曾经他是一位空军战士,如果现在他是一位医生,他也一定在逆行者之列。现在他以诗人的身份参与到战疫中来了,与同胞肝胆相照!

是的,在这场空前的抗疫战斗中,宁明自始至终以诗歌为行动。每一次民族遭遇苦难时,诗歌都发挥着自己独特的力量,从未缺席。宁明的抗疫诗歌,贯穿了中国抗疫的全过程,初期的时候,他写蝙蝠,反思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疫情艰难的时候,他为生命的消逝悲伤的同时,也不忘鼓舞人心;白衣战士出征时,他及时奉上真挚的讴歌。我是读着他的诗度过疫情的,我的切身体会是,他的每一首诗都使我的情感得到了一种来自诗人的体认、渲染和宣泄。宁明的抗疫诗歌让我为疫情中远方的伤痛流过泪,启迪过我的思考,振奋过我的精神,也让我看到了医护人员的伟大。读宁明的抗疫诗歌,我认识到虽然诗歌不能拯救生命,但是在沉重的时刻,诗歌能照见我们的心灵,在彼此相通的悲伤中获得抚慰;诗歌也能反观人性与生存的悖谬,在追问反思中汲取直面真实的勇气;同样,诗歌能辉映理想之光,赞颂希望。各个瞬时的情感与认知,宁明都用诗铭记下来,如同刻在时间的脊背上,今天当我从头到尾再阅读一遍,我非常感谢宁明为我们保存了一段往事和其中的一切情与思。

首先《致敬》这部抗疫诗集的诗歌文本中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人文情怀,并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表现出来。《英雄出征》是诗集的第一部分。当同胞的生命受到病毒的剥夺与威胁,白衣战士奋不顾身朝疫情最严重的武汉逆向驰行,就是要挽救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的生命。英雄出征是迫切的,因为生命是宝贵的,一切以挽救生命为旨贵的牺牲自我的精神都是值得赞扬、歌颂和书写的,这是诗人的使命。在《请战书》中宁明用激昂的文字写到:

每一个指印
都是一颗鲜红的心
怦然跳动在
同一张庄严的白纸上

这些不同的名字
神情格外凝重
像一只只
高举起的宣誓拳头

每一句滚烫的誓言
和热血一样
在爱的胸膛里流淌
其温度,足以杀死冷酷的病毒

在一场灾难面前
一种相似的奔跑身姿
因方向的截然相反
却留下了两个高下不同的名称

这首诗凝重庄严,医护人员面对拯救生命之重任时的肃穆、信念和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的情形与情感都在诗中表现出来。诗人没有写请战书中响亮的口号,而是写鲜红的指印,那白纸上跃动的红色,是战士眼中的热望,是他们胸中的火焰。指印是一颗颗红心,名字是攥紧使命的拳头,诗人非常善于通过意象在概念范畴的融通来实现诗意传达。宁明和我谈到过疫情诗容易出现口号化倾向而使诗性被削弱。所以宁明在写抗疫诗的时候,在他的脑海中始终有一个保持诗性的自觉,这是成熟诗人的自觉,所以他的抗疫诗在呼应人们情感吁求的同时,没有写成直白的宣讲。再比如在《我不是英雄》一诗中,诗人通过五个“我不是英雄”的铺陈,写出了去武汉出征的女护士女医生与咿呀学语的孩子的不舍,与丈夫的情意绵绵等等。离别对他们来说也是牵肠挂肚,她们是多愁善感的女人,她们的身躯是柔弱的,就像她们柔弱的肩膀。但是,一旦穿上防护衣,她们就是铁骨铮铮的战士,救治同胞的性命就是使命:“我必须以赛跑的速度,去从病魔的口中/抢夺回更多同胞的生命”!这样的诗歌,是真实的,丰满的,也是能够打动人心和耐人回味的;这样的英雄,是有泪有爱,有血有肉的,让人心疼的,从而也是令人敬爱的:英雄们,早日大捷,平平安安一个都不少地回来!这是十几亿中国人共同的心声!

这种共同心声就是我想谈《致敬》这部诗集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诗集中的集体情绪和民族国家情结。在疫情面前,我们是有共同的敌人的,灾难引发集体情绪,也正是人类“有情”的产物,它使民族国家想象和情感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集体性和趋同性。“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这样的战疫口号就是这种情绪的表现。这也表现在宁明的诗中。比如诗集第二部分《致敬》中的《大爱无疆——致敬抗疫战士王官升和他的团队》和《剪影》这两首诗。《大爱无疆》中诗人写了大连小伙王官升支援疫区的事迹。

你告诉在驾驶室里啃过的那些凉馒头
千万别让自己生病倒下
你祈求一次买回的十一盒消炎药
别让嘴角再上火生疮、扁桃体肿大
你有太多的路程需要去奔跑
脚底下,恨不能装上一对风火轮

王官升担心自己生病是因为他有太多的路需要奔赴。在《剪影》一诗中,诗人要为“退役的老军人”、“汶川的一个老乡”、“那些外卖小哥”、“那些不留姓名的捐赠者”剪影,疫情中,我们虽天各一方,但是我们血脉相通,我们凝聚在一起,彼此温暖,互相安慰。诗人非常准确地感受到了这种互助与团结,并且诗人通过给各地同胞剪影的方式巧妙的表达出来,是颇匠心独运的。这首诗的结尾诗人写到:“我还要为自己剪影/让鞠躬的腰身弯得再低一些/向参加抗疫战斗的人们/献上一份深深的敬意/并在这面感恩的剪影墙上/永远保存好这份不褪色的记忆”。有此可以看出宁明是一位谦卑的诗人,所以他才会非常接地气地将这些普通人写进诗中。在诗集的第三部分《春天里的温暖》和第四部分《抗疫字典》中,我处处都可以读到这种朴素的讲述与抒情,以及思考。

第三点我想说的是这部诗中的诗歌达到了非常好的抒情效果。我们可以看到,疫情以来,抗疫诗歌的数量是巨大的。原因是疫情与抗疫都在人们心中激起了强烈的情感。表达心声的最佳形式,非诗歌莫属。读宁明的抗疫诗,我发现宁明视野的开阔,心思细腻缜密,善于捕捉主题,这方面《抗疫字典》是最好的证据;另一方面我发现宁明特别长于抒情,且情感充沛,洋洋洒洒,淋漓尽致。诗集第二部分《致敬》中的几首诗《向你们致敬》《致敬最可爱的人》《今夜,英雄归来》《致敬英雄》等,都是如此,都是非常优秀的抒情诗。诗人用重复语句或相同句式引领诗歌,形成重章叠句,反复吟咏,构成了一种仪式性、音乐性和盛大的场面,非常符合致敬与赞颂的主题。并且我看到,这些诗歌诗人标明为朗诵诗,它们的确是非常适合朗诵的。我也倾听了这些诗歌的朗诵版,情感悠远而有力,咏叹往复回环,听了动心动情动容。限于篇幅,我在这里摘录《向你们致敬》的最后两节:

我要向每一张照片致敬
疫情把十五的月亮掰成了两半
一半留在了大连,另一半疾驰南行
谁说眼泪是怯懦者的权力
你们悄悄擦干泪痕,告别亲人
毅然用瘦削的肩膀扛起了神圣的使命

我要向每一张照片致敬
你们用思念酿成一份特制的甜蜜
托付给春暖花开中的蜜蜂
捎给千里之外的家乡人民
并轻轻告诉大连,等到胜利凯旋之时
只期待一个紧紧地拥抱
和畅饮一场,醉人的海风

多么饱蘸情感的表达,多么令人心潮澎湃的文字,抒发了诗人和全国人民对白衣天使的崇敬。多年后,当我们手捧宁明的抗疫诗集《致敬》,一页一页地轻轻翻动,一首一首地在心中默默诵读,武汉由封城到解封,白衣天使们由悲壮逆行到凯旋归来,那些痛、那些泪、那些叹愤、那些激动、那些温暖、那些礼赞……都又回来了。宁明会想到他灯下写这些诗歌时的情景,会想到他在社区当志愿者的场面;我也会想到我当年读宁明这些诗歌时和他的交流,想到我关于疫情的一点点微不足道地书写与思考;其他读者也会回忆起自己与疫情相关的往事;而所有人,会再一次缅怀罹难的人,再一次向英雄们致敬!谢谢宁明的铭记,以诗。谢谢诗人宁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诗铭记 ——读宁明抗疫诗集《致敬》 文/齐凤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