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些高校热衷于招收留学生

都说中国人很聪明,这话我是赞同的。

当年三鹿公司为谋求暴利,在制作液态奶和奶粉时往里掺入了水和其它物质,导致其奶制产品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无法通过含氮量检测,不能推向市场销售。这可难住了三鹿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怎能眼睁睁看着超额利润从身边溜走。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三鹿公司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压倒,而是挖空心思寻求突破,在充分了解产品质检流程后,抓住了其中一个漏洞。

原来,食品工业中,检测蛋白质含量并不是采取直接测定的方法,而是使用 “凯氏定氮法(Kjeldahl method)”来进行推算的。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蛋白质中的含氮量通常占其总质量的16%左右,因此通过测定含氮量便可估算出其中的总蛋白质含量。此方法的准确性基于一个前提,即食品中的氮原子几乎全部来源于蛋白质(这句话很重要)。

三鹿公司的思路是,既然蛋白质含量是通过检测含氮量计算出来的,那么往里面加入一些含氮添加剂不就可以顺利通过蛋白质含量检测了。于是,一种无味的化工原料便出现在了三鹿公司的原料库房里。没错,那就是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分子结构式

从上图结构式不难算出,三聚氰胺分子中氮原子的质量分数高达66%。果不其然,添加了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顺利通过了含氮量检测并推向市场进行销售,随后便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

通常情况下,奶粉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与其总蛋白质含量成正相关,而食品质量检验是通过检测其中的含氮量来测算总蛋白质含量的。在一种诚信的商业体系中,含氮量高的奶粉意味着其总蛋白质含量高,也就意味着是优质产品。三鹿公司正是利用了这一漏洞,向奶粉中加入了三聚氰胺,导致产品含氮量增高,检测意义上的蛋白质含量增高。其结果非但没有带来产品质量的提升,反而造成了巨大的毒副作用。

看到这,你是不是以为我在鞭尸三鹿公司?是也不是!你且往下看。

昨搬砖回来,顺道买了一桶康帅傅方便面,然后靠在床边,摘下已经磨破的劳保手套,把面泡上。在泡面的间隙掏出了我的小米辣手机,打开黄易新闻APP,浏览一下国际国内大事。TMD,美帝喷子川普又要对我国商品加征关税了,这厮真是可恶……啐了一声“龟孙”后,我迅速往嘴里塞了一大口泡面,接着往下翻页。嗯,看来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项目舆论风头过去了,连校长都道歉了。咦?吉林大学为留学生提供叫醒服务?啧啧,你瞅瞅,我泱泱中华果然是文明礼仪之邦,为了让这些海外夷狄学习我华夏文化,可谓是把保障工作做到了极致。想到这儿,我得意的呷了一口雷碧。什么?!!北京大学47万奖学金招的外国留学生汉语不达标?47万啊,这得搬多少砖才能挣到47万!思及此,身体不禁一颤,啪的一声,手机掉在了地上。卧槽!!

我放下尚未吃完的泡面,捡起碎屏的小米辣,不禁陷入了思考:为什么一些高校这么喜欢招收外国留学生?

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一些高校,尤其是985高校,热衷于招收外国留学生,甚至是讨好留学生,背后一定有点小九九在里面,呵呵呵。

在我国,公办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是有行政级别的。既然是行政官员,那么政绩就显得很重要,毕竟在现行体系下,政绩是考察一名官员行政能力的重要参考因素。不同于地方主官和央企高管,高校党政一把手的政绩无法通过GDP和经济效益的增长进行衡量,主要通过其管理能力来进行评价。在国家提出建设“双一流”高校的背景下,如果能把学校的整体水平推上一个台阶,在权威的世界大学排名中能上升几个身位,那管理能力就体现出来了,政绩自然就有了。

下面我们看一下四大权威排名之一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的评价指标及权重分配:

从上表可以看出,评价指标中的“国际化程度”有一个子项叫“学生的国际化程度”,其权重占到了2%。评价指标出现此项的内在逻辑为: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大学科研实力强,教学质量高,就业情况好,那么就会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申请就读,国际化程度自然会提高,反过来也可以将“学生的国际化程度”作为衡量学校的国际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指标之一。

另一个权威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的评价指标中同样包含国际化这一项,其中“国际生比例”所占比重达到了5%。

我相信,有志于提高学校国际排名的高校领导们对评价体系一定不陌生,甚至是了若指掌。上述表格中的科研实力、教学质量、研究收入等指标在短时间内很难做到明显提升,反倒是学生的国际化程度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进行提高。

为此,教育部还将2019年来华留学教育(2050602)预算数提高到至392,000.00 万元,比 2018 年财政拨款执行数增加 60,000.00万元。

如果这些高校,拿着教育部给的经费,去招收一些品质优秀、成绩突出的国际留学生,并加以培养,确实有助于提高学校国际化程度和多元化水平,从而提升学校在世界上的排名。有了好的声誉,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优秀国际生前来就读,从而会逐渐形成一种正反馈和良性循环。如此,何愁政绩不来。

可是,一些高校领导在推动学校整体发展的过程中,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忽视发展规律,妄图弯道超车。为了快速提升学校的国际化程度,推高学校的国际排名,在招收留外国学生时,不求质量引进,不加严格筛选,导致来华留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了一些害群之马。结果,非但没有达到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目的,反而有损于学校的国际声誉。

你梭梭,这在逻辑上跟为了提高奶粉中的含氮量而添加三聚氰胺有啥子区别?

至于肉过留油我们就不展开论述了。

好在,政策在趋严,数量在管控,质量在提高,大方向越来越好。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一些高校热衷于招收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