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解禅茶一味》

《浅解禅茶一味》

友人问:我一直理解不了什么是禅茶一味?

首先讲一个很有名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著名的禅宗公案故事。

一位行脚僧问赵州禅师:“什么是禅?”

禅师反问他:“来过赵州否?

行脚僧说:“未来过。”

禅师一笑说:“吃茶去。”

又有一个行脚僧来请教什么是禅。

赵州禅师还是笑笑说:“来过赵州否?”

行脚僧说:“我曾来过。”

禅师一笑,仍旧回答:“吃茶去。”

寺中的弟子甚为不解,就问师父:“为什么来过赵州的让他吃茶去,没来过赵州的也让他吃茶去?”

赵州禅师对弟子一笑,答案还是“吃茶去”。

凡事不必苦思冥想,不必做作。

苦思未必有所得,开悟却在一瞬间。

煞费苦心难逢机缘,持平常心或可得之。

倘若遇事不明或无解,且喝茶去吧。

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

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下功夫。

若在纸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此诗多少人能诵,又有几个能解惑。

禅宗主张顿悟法要“见性成佛”自初祖达摩祖师起,皆指人心,不拘修行。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

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

北宗神秀是以“坐禅观定法“为依归,渐进禅法,渐修菩提。所以称之为“渐悟”。

南宗慧能大师是以“即心即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依归。不拘泥”坐禅“”观定"与否即成佛道!所以称之为“顿悟”

慧能传承的禅宗,让中国人知道佛教不从外来,如众生的佛性本具。得佛心者知佛不从外得,信佛教不从外来。印度达摩西来传的就是这个心印。慧能指出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之学,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也使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

因此,他被视为禅宗的真正传承人。

这些便是一个大约。

禅是一种境界。

讲求的“禅茶一味”,

“禅”是心悟,

“茶”是物质的灵芽,

“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

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

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

禅茶的“正”就是八正道,“清”就是清净心,“和”就是六和敬,“雅”就是脱俗。

静静地喝茶的态度,也类似于坐禅修行法。有句话说:“茶禅一味”即喝茶和修禅是一个味道。

古今茶人无不以品茗谈心为雅事,以茶人啜客为雅士,“雅”对中国茶文化影响最深。

禅之精神在于悟,茶之意境在于雅,茶承禅意,禅存茶中,把茶的内在精神体验用语言和艺术表现出来就是“雅”,而“雅”所蕴涵的茶的无限“真谛”是需要“吃茶去”才能体验的。世上没有最好的茶,只有最适合的茶。若说世上一定有最好的茶,那便是禅茶一味。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世上有好酒,酒里也有人生,人生又似滚滚长江东逝水,关健在于如何去品饮。其实,无论怎么品饮,讲的都是一个过程,而人生岂又不是讲的一个过程?若品出其中的美,心便是美的;若品出其中的苦,心便是不甜的;若再想一想笑一笑,回头再品品,一切便苦中有甜了。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谈去,谈来,谈东,谈西,谈不尽家长里短。

讲好,讲坏,讲前,讲后,讲皆是生活百态。

人生不正是只有通过自己亲身的去品味才能明白其中滋味?

妃子笑于珠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解禅茶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