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第八章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2020年2月14日

正月二十一

第一节维新派的教育制度

一、兴办学堂

1.第一类是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设的学堂。

万木草堂,康有为,第一所维新派开办的学堂。

湖南时务学堂,陈宝箴,谭嗣同。

2.第二类是办学类型模式、招生对象、教学内容等某个或某些方面对洋务办学观念有所突破,领风气之先的学堂。

北洋学堂与南洋公馆,盛宣怀。第一批采用西方近代学校体质的学校。

经正女堂,梁启超、经元善。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女学。(此前,西方传教士在宁波办的宁波女塾。)

二、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康有为在北京和上海组织强学会。

康有为在北京办《万国公报》,在上海办《强学报》,梁启超在上海办《时务报》,严复在天津办《国闻报》,上海的蒙学会和《蒙学报》。


第二节“百日维新”时的教育改革

一、创办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章程》

第一,性质,京师大学堂不仅是全国最高学府,也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第二办学宗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三,在课程设置方面,西学比重高于中学。

第四,封建等级性非常浓厚。

二、书院改办学堂

人人谈时务,家家言西学。

三、改革科举制度

1898年6月,光绪皇帝下诏废除八股,催立经济特科,议设法律,财政、外交等专门治课科以选拔为新人才,并宣布以后的取士以“实学实政”为主,科举考试和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第三节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一、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

二、《大同书》

康有为代表作。

前后衔接的完整教育体系。

人本院:出生前。

育婴院(0-3)与慈幼院(3-6)

小学院(6-11)

中学院(11-15)

大学院(15-20)

公养,公教,公费。

(但,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综合体,带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


第四节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一、“开民智”与“伸民权”科学民主启蒙内涵。

二、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

梁启超,培养新民,具有资产阶级政治信仰,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和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的新国民。倾向于德育,观念的转化。


第五节严复的教育思想

一、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

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模式的第一人。

提倡体育,禁食鸦片,禁女子缠足。

全面开发人民的智慧,提高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讲求西学。

改变传统德育,以“民主自由平等”取代封建伦理道德,培养人民忠爱国家,改变人民的奴隶地位。

二、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第六节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一、壬寅学制

颁布但未实行。


二、癸卯学制

1903,张百熙,张之洞,荣庆。颁布并实施,学习日本的产物。

三段,七年。初,中,高,学制年限20-21年。德智体三育模式。设置实业学堂,推动近代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重视师范教育,加强教师职业训练。分年课程规划,班级授课制。尊重儿童个性,禁止体罚。课程比重,西学占主导地位。

但是,指导思想仍然培养学生效忠封建王朝,读经讲经比重大,学制长。入学条件有限制,维护封建阶级。妇女被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对职员和学生有许多规定,专制。根据学生表现和学业程度奖励相应的科举功名,没有割断与旧教育的联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教育史》第八章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