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的启示

雨过天晴的午后,风和日丽,央着爱人带我们到山里走走,只是想多一点了解生活的这片土地吧。

经过村子,越过稻田,进入幽僻的小径,突然爱人的车往路边的岔口一拐,不见了。

我们紧跟而上,眼前立刻出现另一幅场景,一大片的荔枝林,地上杂草不生,只铺着一层干枯的荔枝落叶,车轮胎轧在上面喳喳作响,仿佛进入一片幽静的树林,阳光斑斑驳驳地撒下星点。

看到不同的场景,心下感到微微有点兴奋,在这里追逐、爬树,应该挺好玩吧。但两个孩子见到陌生的地方似乎有些警惕。

荔枝林的尽头就是山了。

从一条依稀还可以辨认的路鱼贯而入,高的树、绿的草,视线变窄了,也显得更阴了。我手里拿着驱蚊水不停地喷着,但蚊子还是向着我们的长衣裤扑来。

中途又遇到一窝蚂蚁,不小心一脚踩上去,很快蚂蚁就上身了,幸好不是咬人的蚂蚁。

途中可以看到一些认得的草药,但也是不敢停留太久,蚊子太猖狂了。

来到一个开阔一点有阳光照视的地方,稍作休息。

看到半山腰,葱葱绿绿的各种草木之上,一株金银花攀至最顶,绽放着它的花蕾。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为何现在大家普遍喜欢“野生的”。

要在如此众多的物种中生存,争取阳光,必须把根深深地扎入泥土吧,然后往上、往上,最后把花开在最顶端,那花所包含的生命力的信息会更强吧!

李辛老师《古典本草入门》里有一段类似的话,他说:我们现在那个蔬菜,基本都是大棚菜,它其实没有种在室外、接受自然温差 和阳光的那种力量。长在露天地里的青菜,气应该是比较清晰、有力量的,味道清晰鲜美。长在温室里的菜,看起来还是青菜,但已经没有正常蔬菜的力量了。

这是我一直有些困惑的,显然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是渴望亲近大自然的,对于天然的东西下意识里我们会更加地青睐。但为什么,人类的步伐似乎越来越偏离内心所向往的呢?

这次进山,从那快辨认不出的以往被人踩出来的小径钻出来后,我似乎有了自己的答案。

当弯着腰从树叶底下钻出,眼前的视野再次开阔时,我敏锐地发觉自己似乎有种松了一口气,整个身心放松的感觉。

两个孩子的反应也很有趣,儿子说他觉得周围的树像张着大口要把我们吞掉一样,并且问我为什么会出现自然灾害。

小女儿的神情更紧一些,一直默默不语地紧跟着我。当哥哥提出要先回家时,她差点哭了,一定要等爸爸。

这个平时在家像个刁蛮公主对爸爸的亲昵不屑一顾的妹妹,此时无比地黏爸爸。这就是孩子纯然的敏感,野的山,藏着危险的气息,而爸爸就是全部安全感的归处。

猛然地,我联想到,人类的史祖,在开天辟地之初,在荒山野岭之间,猛兽出没、到处暗藏杀机之地,他们要承受着怎样的危险的压力,而他们又是存着怎样的希望,一点点开辟出适合自己后代繁衍的、安全的领地?

一个舒适的、安全的地方才适合后代的繁衍!

现代社会的便利、安全、稳定,其实藏着每个人深深的需要。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人类做到了。所以走到今天,似乎也是一种必然,这种必然里每个人都有责任!

我体验到了内在的一种深刻的矛盾,我们既渴望亲近大自然,因为其实我们很清楚,我们的生存也仰赖于它,可是显然我们也对它深感畏惧,极度的畏惧就想凌驾于自然之上,但…

生命有时是何等地脆弱与渺小啊!

如何把握这个度呢?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之间,如何与我们生存的这个环境更好地相处呢?

谁也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吧,但做为个体,也许我们可以有自己的思考,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大一点的空间,看到自己其实与整个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

最后,还是以李辛老师的话结尾吧,因为它们能把我散开来的神收回,扎实地落入我的日常。

他说:能够造福社会、平天下,这都是贤人、圣人的级别,我们不一定能做到。但是没有关系,我们的目标不一定放得这么大,把自己和家管理好,这就是对世界很大的贡献了。

也感激这次进山的启发,心中有愿望,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行动一点点落实在日常。

你可能感兴趣的:(野山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