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就要过去了。这一年,深刻影响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依然贯穿全年。受奥密克戎变异病毒和北半球冬季气温下降的影响,全球现在正在经历今年第三波疫情高峰。
在北京上班的武汉人魏先生还记得,2020年1月,一条“武汉封城”的新闻刷屏之后,已经买好返乡车票的他,不得不留在北京过年。
当天北京的各大超市一派人满为患的景象,卢女士怎么都没想到,原本是去买年货的她,随即又加入到了抢口罩的队伍中,各大药店也成了满城最热闹的地方。
“60后让90后穿秋裤,90后让60后戴口罩。横批:谁都不听。”
2020年的春节,在人们关于口罩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和调侃声中拉开帷幕。一座有着千万人口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所有城市也随即按下了“放慢键”,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所有人的原有计划,人们戏称,度过了有史以来最魔幻的一个春节。
时至今日,人们仍未摘掉口罩,一场旷日持久的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仍未彻底结束。回望过去两年,我们经历了太多,每一次疫情形势的起伏都牵动了全体国人的心。
担忧、焦虑、百感交集、讨论、祝福、期盼……所有的这些词汇和字眼,刻画出疫情暴发2年来,全民凹凸有致的集体情绪和共同记忆。
两年来,我们不容“疫”!
魔幻春节
2020年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全面进入战时状态。空旷的城市中,只有循环播放的广播声显得异常响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当天,各种社交平台上以各种形式疯传着一句话:“武汉封城,壮士断腕”。这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一个人口超千万的城市采取如此严厉的防疫措施,但这体现了中国政府防控疫情的决心和大国担当。武汉加油!
全民宅家的春节,人们一边刷着新闻为武汉加油祝福,一边紧盯着疫情地图上自己所在省份的确诊人数等疫情状况。
当突如其来的疫情遇到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和节奏,没有了以往过年的热闹,没有了串亲戚、没有了朋友聚会、没有了逛街买买买。原本订好票打算奔向山川湖海的人,却只能在围裙与睡衣的切换中,囿于厨房与卧室两点之间。
全民心系武汉,为一批批赶赴前线的逆行者点赞加油。超过2700万的网友在线“云监工”,观看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施工建设进展。
在医务人员、施工建设者们在前线争分夺秒奋战的同时,小区楼宇之间的防疫管理员、奔跑的外卖员、快递员都在默默坚守着。他们,是“空城”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春节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城市的大街小巷,仍是门可罗雀,走在街上,仿佛说话的声音稍微大一点儿,都能被马路对面的行人听得一览无余。在北京,往日车水马龙、人潮涌动的景象不再,只有楼宇广告大屏在不间断地切换着“防疫”的醒目广告语,街上屈指可数的行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这仅有的充满律动的地方。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和一些新一线城市的上班族向记者回忆说,往年的春节期间,大量的外地人离开本城,企业不上班、店铺不营业,但整体依然是热闹欢乐的氛围,春节经济也非常火热。而2020年春节,各大城市的街头万籁俱寂,偶尔驶过的一两辆车打破长时间的沉寂,地铁站和公交车站都少有乘客。
等待复工
全民宅家并没有因为春节假期的结束而结束,大部分企业延迟上班,居家办公。少数需要返京回归工作岗位的人也要先进行居家隔离。
回京上班生活的人是从填写一张《旅客信息登记表》开始的。
上班族王新明向记者回忆说,他回到北京的第一天打算采购一些隔离期必备的生活用品,然而那时候,各类商业业态基本上都处于停滞状态,街上只有零星的门店正常营业。几乎所有药店门口都张贴着“口罩缺货”“免洗洗手液缺货”等告示,药店前经常能看到排队询问的顾客。
“小区的防疫管控更为严格,进入时需要登记信息。”王新明回忆说,他按要求办理了防疫出入证,开始14天的隔离生活,平时只能凭出入证到门口取快递,或在小区门口的便利店和小超市购物。
2020年2月5日,北京下雪了,在家隔离中的王新明看着窗外的雪,不禁想到以前可以自由自在出门赏雪、玩耍的时光,而彼时他只盼望着疫情能够尽快结束。
小区门口外的安保人员和防疫志愿者则是不畏寒冷日夜坚守,生怕有不明外来人员闯入小区。除此之外,他们也会帮助住户找堆在货架子上的快递。
在疫情笼罩下,大多数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网购更是受到各种掣肘。口罩紧俏、“一罩难求”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了2020年的情人节。网上有人调侃:“现在能互送口罩,才是真正的情谊。”情人节前夕,“一捧口罩”的图片刷屏,被戏称为是当年情人节最贵重的礼物。
在北京工作的小艾告诉记者,他和女朋友就住在相邻的小区,却像异地恋一样,难得见上一面,当时好在小区内有一台鲜花自助贩售机,他花了9.9元买了几枝玫瑰,送给了女朋友。
受疫情影响,2020年情人节前夕,云南斗南鲜花基地销毁了上百万支鲜花。以往,这里的鲜花销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而那个时候,几乎全国的花店都是停业状态,云南鲜花基地的花农更是大受打击,所有的业主都在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城市中被隔离的人们也同样在等春天的到来,很多人在网上发出寄语:等春天来了,疫情结束了,要去武汉看樱花。
纾困进行时
直至2020年3月下旬之后,各城市才开始相继复工,人流、车流开始逐步有所升温。
王新明回忆说,3月底的晚高峰时段,在北京CBD叫车,有时甚至可以发现地图上一些路段竟出现了红色的拥堵状况。
“整个2月,我的日均拉客量只有四五单,到了3月,终于有了明显增长,每天超过10单。”北京出租车司机蒋师傅对记者说,3月份起,明显感到整个城市在加快复苏,北京地铁早晚高峰的客流量也大幅恢复。
然而很多企业仍然选择居家远程办公。北京上班族陈女士说,疫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周围的人越来越“珍惜”自己的工作了。春节前计划着节后辞职的上班族,经此一疫,也继续努力地工作着。
伴随着城市的加快复苏,重新开始营业的餐饮店、书店、咖啡馆等暂时没有完全恢复疫前正常运行状态,而是将营业时间作出不同程度的压缩,且几乎所有餐饮店都不提供在店饮食,各行各业都在为抗疫防疫坚守着。
3月底,疫情给很多行业带来的困境还未完全纾解,疫情严重影响着经济的正常运行。全国范围内的各大城市为促进消费纷纷推出消费券,主要聚焦于餐饮、文旅两大范畴。如南京发放3.18亿元消费券、宁波推出1亿元文旅消费券、浙江省推出文旅消费券和文旅花消大红包等等。
“核酸了吗,您内?”
2020年4月,就在武汉即将解封的数小时前,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突然逆向宣布重新“封城”,实施全市小区封闭管理。绥芬河的疫情严峻形势顿时引起全民关注,一下子将这个东北边陲小城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有亲历者告诉记者,最严重的时候,所有小区居民每户可每三天派出一人外出购买生活必需品,且当天必须返回,进出小区都得进行“通行证登记+扫码+测温+戴口罩”的多重验证。
绥芬河阻击战之后,全国各地疫情恢复平稳了50多天。然而,6月的北京疫情反扑,让人们意识到,疫情仍未真正结束,防控还不容松懈。
新增21例、新增36例、45人咽拭子阳性、累计采样2.8万余人、第122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5个街道升级为中风险地区、严格进出京管控、关闭文化娱乐场所、公交满载率下调至75%……那段时期,频频出现的新闻不断在牵动人们的心。
大概持续了八九天,北京疫情反扑得以好转,同时也让人们经历了新一轮的防疫考验。自那时起,排队进行核酸检测成为城市中的一道防疫风景线。一句“核酸了吗,您内?”,成为一句标配问候语,在网上刷屏。
北京的疫情反扑由新发地的三文鱼冷冻水产而引起,人们对三文鱼及冷冻水产开始望而却步,几乎所有的海鲜餐饮店都受到了严重打击。尽管后来三文鱼被正名,但疫情带来的影响仍未止步,一些海鲜饭店的经营者在叫苦不迭之余只能开动脑筋。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一家饭店,在门外放置了醒目的提示:“本店每一批上桌的三文鱼都带着核酸检测报告。”
在核酸检测已经成为常态的时候,2020年7月20日,迎来了疫情之年一个有着标志性纪念意义的事件:电影院解封。停业178天的电影院终于盼来了复工。很多人在网上说:“终于等到你,还好没放弃!”
自那时起,“疫后”“后疫情时期”等一些叫法开始出现,疫情很大程度上在恢复回暖。
接种疫苗
经过春节以来长达9个月的战役,真正让人值得欣喜的时刻,是“疫后”首个黄金周。2020年国庆假期,此前受到严重抑制的旅游消费迎来了一轮反弹式爆发。
2020年国庆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人们调侃,这个国庆黄金周是“迟到的春节”。
就在中国人投入疫后的旅游喜悦之时,国外第二拨疫情甚嚣尘上,全球各行各业都进入了一种疫情下的“新常态”。在此情况下,中国在发布了“暂不恢复出入境团队旅游”的通知后,中国民航局又发出熔断指令,对6个航空公司多个航班采取熔断措施。
在各种严防之下,2020疫情之年步入尾声,人们一边担心疫情的报复性反弹,一边等待疫苗的到来。
(图片来自网络)
2021年,全民接种疫苗的工作已经普遍开展。截至12月2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76953.0万剂次。
“我已经完成了两针疫苗接种,后续还会继续打加强针。”王新明告诉记者,打完第一针疫苗之后,心里很有底,这一年对新冠病毒的担忧也比去年轻多了。
眼下,2021年将近尾声。从一个凛冽的寒冬到又一个寒冬,再到一个寒冬,两年来,全体国人经历了太多、见证了太多。
新冠疫情对中国的冲击程度远超2003年非典,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均产生了巨大影响。疫情打乱人们正常生活秩序的同时,也在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对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业、每一种业态均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2022年春节,我依然不回武汉,决定留在北京,支持就地过年,同时期待冬奥会的开幕。”魏先生一边对记者说,一边拿出手机扫码,给商场的安保人员出示健康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