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品格的由来》:如何养育更有安全感的孩子?

01本书介绍

听见很多父母吐槽说,越来越不懂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孩子们的内心怎么想的。

社会新闻当中也越来越多看到很多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接受很好的教育之后,孩子却把父母杀害却毫无反省之心的现象。zs、wyf从红极一时的娱乐明星到被勒令退出娱乐圈,他们在事业上的起伏也受到了他们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的影响。

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但很多家长看似在悉心照顾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孩子最后还是走上歧途或者家长感觉懂不了孩子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家长只是在靠着原始本能在爱孩子,却从未用心去了解过每个阶段的孩子需要什么,什么样的养育方式是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而是期待用一套一直不变的养育方式去教养不断成长变化的孩子,这必然会造成一些养育问题,要么是拔苗助长,要么是方法滞后。

在孩子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发展就是他自身人格和性格以及社会性的发展。自身人格和性格的发展是内在修通,而社会性的发展是与人连接。父母如何能够在这两方面促进儿童的发展呢?《儿童品格的由来:社会性与人格发展》这本大部头著作,就给大家带来了专业性和科学性的指南。

《儿童品格的由来》封面

这本书的作者戴维·谢弗是美国佐治亚大学的心理学荣誉教授,毕生发展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课程前任主任,教授毕生发展心理学课程35年。它的译者陈会昌,也是从事儿童青少年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研究将近40年。强强联手共筑的中文版的这本书,让读者不仅能够掌握关于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科学知识,还能够得到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是在育儿过程中有力的支持力量。


02为何很多人待人近亲,而有些人很疏离?

由于做情感咨询的关系,在咨询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要么需要很长时间去考察对方是否真心的姑娘,要么是对方一对自己好就立马恋爱脑上线的姑娘,为什么她们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这和她们本身的特质有关系吗?

其实这就要谈到亲密关系建立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情感依恋,约翰·鲍尔比用这一术语描述我们与生活中特定之人间的强烈情感联系。如果不经自己主动去觉察和改变,我们和生活中亲密关系互动的模式在幼儿时期已经形成,并且将持续到成年时期,由幼年时期重要养育者的互动中影响我们成年后亲密关系的互动过程。

躺在婴儿床里面的小婴儿,他们会因为自己尿了、饿了、感到不舒服了,他们还不会说话,会通过哭闹的方式期待引起养育者的注意。如果他们的不舒服及时得到了养育者的解决和情绪上的安抚,给他们换了尿片或者是及时送上奶水和饱腹的东西,小婴儿就会对养育者形成一种依恋,他们在内心也会逐渐形成一种对自己的信念是我的需求是重要的,是有人会看见的,我是值得被爱的;也会形成一种对他人的信念是周围的人是爱我的,他们是值得我信赖的,从而形成一种对他人、对自我积极的信念,形成安全型依恋模式

而如果小婴儿最初的需求在自己哭闹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满足,他们就会慢慢发现自己哭闹也是没有作用的,是不会得到回应的,从而他们会更少的通过哭闹的方式寻求关注,形成一种冷漠的应对方式,这就是回避型依恋,因为他们自己的需求被养育者漠视,他们内心也开始内化这样的模式。

还有一些养育者会满足婴儿的需求,但是会一直对他们充满指责和敌意,他们受到这样的养育,会哭闹的更厉害,让养育者对他们的指责和评判会更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就会形成拒绝型依恋,也是很多人所熟悉的焦虑型依恋,他们内心极度渴望被看见、被爱。

从养育者那里学到的依恋类型会扩展到后续的亲密关系当中。回避型依恋的孩子长大后,会对亲密关系更多的考察,需要感受到十分被爱的时候他们才敢付出真心,但如果对方表达的太过强烈,也会把他们吓回自己的洞穴之中。焦虑型依恋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为感受到不被爱的时候充满焦虑,通过不断地作闹让对方表达忠心。


03如何能够形成安全型依恋呢?

在这几种依恋类型当中,安全型依恋是大家最为喜欢的。就拿在陌生情景实验中的小孩子来说,安全型依恋的小孩在养育者离开后,虽然也会悲伤一段时间,但是他们能够在安抚好自己的情绪之后,投入到当下的玩玩具等探索过程当中,他们内在相信自己值得被爱,所以他们知道养育者离开后会回来。

当养育者回来之后,他们也会像之前一样表达对养育者的亲密,和他们积极互动,而不是会像回避型依恋的孩子一样沉默不作声,当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也不会像拒绝型孩子一样,不断地哭闹甚至用踢、打的方式表达对养育者的不满。

那么,如何能够培养出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呢?

其一是照护质量,其中包括几个重要的照护方式。

书中一角

第一是对于婴儿发出的信号做出快速、恰当的回应,让婴儿知道他们发出的需求能够被看见。

第二是在做出快速、恰当的回应过程中,对婴儿呈现出积极的情感和喜爱,而不是抱怨、指责和不耐心,会让婴儿知道我有这样的需求我周围的人是接纳的。

第三是对于婴儿的状态进行同步性的回应,当婴儿动动手指的时候,养育者可以同步和他们动手指,他们用嘴巴发出婴儿语的时候,养育者也学习他们动嘴的方式。

其二是婴儿自身的气质会影响养育者的照护方式和回应方式。有些孩子从小就感觉比较难安抚,经常容易哭闹,而有些孩子就是很安静,很少表达,养育者要去接纳和理解每个孩子自出生时所带有的气质就有些许差别,不管孩子呈现出什么样的气质类型,都能够耐心地去照顾他们、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孩子的天生气质类型也会因为后天的养育发生变化。


04写在最后

在孩子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的过程中,还涉及到情绪、自我同一性认同、性比角色发展、利他与道德发展等多个方面,在本书当中都有详细的介绍。愿读者能够带着你的疑惑,翻开此书,去找到更多关于育儿和自我修正的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童品格的由来》:如何养育更有安全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