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70年代》|在底线面前

图片发自App

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生于70年代》,看片名就有一种认同感吧,这也是舍得时间追剧的原因。

杨帆、齐战胜、王小兵是在一个大院一起长大的三兄弟。不着调的齐战胜超常发挥考上了名牌大学,一向是学霸的杨帆却名落孙山,而最想考大学的王小兵因父亲出意外死在工作岗位上早早退学入厂。

这部剧演绎了三个七零后共同经历与成长,在迷失与沉沦中寻找尊严守护亲情、友情与爱情的故事。故事是很曲折,但是该剧引我深思的是关于做人底线的问题。

首先说说杨帆。杨帆高考失利后在雁北误打误撞当上了模特,经过包装的杨帆褪去了青涩与稚嫩,高大帅气的优点就凸显出来,很快就在雁北这座小城崭露头角。

出色的杨帆很快被一个漂亮的女富婆看上了,她叫蔡梅,比杨帆大了几岁,她的香港丈夫去世了,她自己打理着生意,因为特立独行在世俗眼光中她是一个声名狼藉的女人。

她对杨帆各种讨好与帮助,希望换得杨帆的某种回应。杨帆只要点个头马上就能换来令人艳羡的奢华生活。因为她总去找杨帆,都传杨帆傍上了女大款。

但是杨帆从来不为所动并且表明了立场,和蔡梅的交往也只限于工作方面。经过一段时间接触之后,蔡梅了解杨帆的品性,知道了她期待的事情永远不可能,就把对杨帆的爱慕之情转化为欣赏敬佩,在工作中很仗义的帮助杨帆,并且鼓励杨帆要保留自身的傲骨不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所淹没。

从杨帆的角度来看,蔡梅不仅是一个有钱的生意人,但更是人生阅历社会经验丰富的人。这些正是初入社会的杨帆所欠缺的,而蔡梅却不吝赐教,因此杨帆不顾流言蜚语与蔡梅结下了非比寻常的感情,但这感情没有掺杂杂质,只是一种感激。

图片发自App

后来杨帆他们三个发小都到深圳发展,王小兵被骗替人背锅三百万,拿不出钱来就得坐牢。杨帆为救小兵,冒着被女友谭艳菲误会的风险回到雁北找蔡梅借了三百万,这三百万在九十年代不次于天文数字,解了小兵燃眉之急。

后来楼盘有人接手后,资金逐渐回笼,杨帆与齐战胜决定先还蔡梅的钱,而被钱逼红了眼的王小兵却想继续借鸡生蛋,三个人大吵一架,不欢而散。最终齐战胜还是瞒着王小兵将该还蔡梅的钱给了杨帆。

杨帆、战胜至此与小兵在事业上分道扬镳,道不同不相为谋。小兵一意孤行,又私自将合作方的三百万保证金拿去投资。且不论后来结果怎样,三个人因为底线不同渐行渐远。

杨帆去找蔡梅还钱,得知蔡梅得了胰腺癌时日无多,又不顾及曾经的流言蜚语决定陪护蔡梅最后的日子。

杨帆这个形象,在与蔡梅相关的事情这三点做的特别好。

一是当年没有因为没钱接受蔡梅的追求,他没有选择当小白脸而是选择了自力更生。二是在还钱的问题上他立场坚定,感恩蔡梅的帮助,所以有能力还钱给蔡梅时毫不犹豫,不会因为别人的好心而无限地去消费他人的好心。三是在蔡梅人生的最后阶段,他感念蔡梅对他的情义挺身而出陪伴蔡梅走完最后的人生。

杨帆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他不出卖自己背叛自己,该努力的时候努力,不走所谓的捷径。他对朋友仗义讲诚信,他既没有对被骗的王小兵袖手旁观,又不苟同王小兵借钱生钱的想法。他行事有原则,该还钱时绝不拖拉,该报恩时义无反顾。

杨帆的行为很好地诠释了底线二字,在他眼里底线弥足珍贵。

图片发自App

其次说说齐战胜。齐战胜是一个头脑活络特别有前瞻性的人。齐战胜有一个暗恋情节,那个人就是他念念不忘的高中同学文晓雅,后来改名温华变身温董,两个人在深圳的重逢令齐战胜惊喜不已。更有同学关大红从高中起就对齐战胜一往情深。

在齐战胜情感的天平上,关大红好像永远不可能取代文晓雅,更何况文晓雅也透露过对齐战胜的欣赏。

在暗恋多年的文晓雅面前,齐战胜依然不卑不亢做事,事事都坚持原则守住初心尤其不容易。在生意场上文晓雅商人逐利的本性令齐战胜反感不已,更何况不采取正大光明的手段。

齐战胜在对文晓雅情感的不断自戕中终于放弃了对文晓雅的执着,他明白他执着的不过是当年文晓雅而已,如今的文晓雅已非当年,改变的太多太多,而她的处事方式与原则他不能苟同。齐战胜最终选择了关大红,因为他和大红有共同的底线去遵守。

即便是心心念念的文晓雅也没能让齐战胜妥协让步,齐战胜守着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怎能不成为人生的赢家。

最后说说王小兵。王小兵命苦,妹妹父母亲早早去世,初恋女友另嫁他人,又赶上下岗,亲情与爱情的缺失使他没有了精神支柱,只有不断地赚钱养活自己才能心安。

到深圳后单纯的小兵不断地被骗被打,大起大落的阅历令他对金钱有异乎寻常的渴望。所以王小兵挪用本该还蔡梅的三百万不成,又私自挪用合作方的保证金。

金钱已经让小兵迷失了心性与方向。他忘了当初蔡梅的钱是为了给他填坑而非盈利,忘了当初韩董参与项目是也为了帮他们解除困境,忘了这种诚信有多珍贵不该破坏。

杨帆的规劝、齐战胜的拳脚都没能让他清醒过来,直到他做事的后果凸显出来印证了他铸成大错,他才终于醒悟了。

图片发自App

迷途知返,善莫大焉。总是有些人要经历千锤百炼方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判断。

但是回想一下,在抉择面前为什么不同的人付出的代价差别这么大呢?

无非是抉择时有没有出于本心,有没有受到其他因素干扰。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却忘了下一句话是初心易得始终难求。

董卿在《朗读者》里有这样一段话:初心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简单朴素,但是它会慢慢长大,就像一颗种子能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又仿佛站在零的起点慢慢绵延成很长很长的道路。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所谓初心,就是在所有的愿望、誓言和梦想当中,离自己的本心最近的那颗心。

的确如此,任世事繁芜,无论何时都坚守自己的原则与信仰,不急功近利,不浮夸轻薄,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守住自己的底线。

底线在哪,一定在初心之上。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于70年代》|在底线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