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读后感




图片发自App

        在一段时间的迷茫中,想充实下自己!所以选购了一套世界名著集。有时候会给自己一个规定,在一段时间里去读完某本书,做完某件事,可我发现读书与我来说更多的是兴趣,并非任务!



      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

                            –––高尔基

      很喜欢高尔基的这句卷首语,或许这也是我们去努力从书中去寻找生活的真谛!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三部曲自传体小说,通过对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俄国十月革命前一位进步青年的成长历程,同时反省了当时沙俄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图片发自App

      这本书是在自己闲暇之余读完的,读的有些囫囵吞枣,而且自己对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不是很明白,所以很多感情理解不到位!可是即使这样也能从文字中深深体会到那种压抑,那种不去拼搏只能在无尽的黑暗中摸索、迷茫一样。

      贯穿,陪伴作者成长的并不是父母,更多的是外祖母和外祖父,祖父母仿佛也是两种极端的思想,如作者所说,他们信仰不同的上帝!外祖母是善良的,温柔的,所以外祖母的上帝是美好的,是善待每一个生命的!“圣洁的圣母啊,你是快乐的源泉,你是花朵盛开的苹果树……”;外祖父的贪婪、专横所以外祖父更加渴望上帝的救赎和原谅!“请诞生一个医生,医治我多年痛苦的灵魂!我的心灵不断发出痛苦的呼唤,发发慈悲吧,圣母”

      在《童年》中最让我有感触的是“小茨冈”他是外祖父母收养的孩子,也是小高尔基第一个喜欢的朋友,本以为这是他的幸运,但却成了两个贪婪舅舅争夺财产下的绊脚石!“小茨冈”的死让我这个读者感到无尽的讽刺,被十字架砸死了,我当时的第一感觉,十字架不是代表上帝,代表信仰嘛!可见当时黑暗的社会,或许上帝都对这样的社会感到无力吧!无力于人们的贪婪……

      原文是这样的“他摔倒了!给压住了!砸在背上!我们一看不行,就赶紧扔掉了十字架,要不我们也会被砸死的。”格里高里怒吼道:“是你们砸死了他!”“是的,那又怎样?”在我看来小茨冈最起码代表着能干,吃苦,向上,乐观的!可就这样死了,被悄悄埋掉了,没有葬礼……

      作者在他眼中那个“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童年时光,随着母亲的去世、外祖父家道的中落,作者不得不走向人间,靠着做学徒,给人打工生活,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开始接触书籍,同时爱上书籍,甚至到达了无书不欢,如痴如醉的境界。

      可是对于作者这个连生活都困难的人来说,拥有自己的书是个奢望!所以《在人间》遇到了给他借书的人,“小裁缝的妻子”一个美丽、娇小、朴实的女人,以及后来那位“美丽的夫人”“愤世的船长”。可是在我看来那个黑暗的社会里,仿佛不允许光明的存在,人们讨论小妻子和夫人,更多的是讽刺,不堪入耳的肮脏话!仿佛是一种恐惧,一种社会的人云亦云,黑暗久了会害怕光明,却又渴望光明!

图片发自App
    原文:从那以后,我总能从她那借到一些精美的好书,我对她的好感与日俱增,并且在心中默默地称她为玛尔格王后。但是邻居们,对于这位玛尔格王后也跟裁缝妻子一样,胡诌着恶毒的谣言……

      16岁那年,作者背井离乡,怀着理想去求学,可是现实和年幼作者的想象还是有差距的,在复杂的人群及进步人士的交往中,投身进了一所广阔的社会大学。也是在这所大学中不断去磨炼,进步……



        或许每本书读完,每个人的见解各有不同!有机会需在细细品读,品读人性,品读那段社会!同时来比较自己,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珍惜当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