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依赖

在我们的国情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教育环境下,青年人的依赖性一代胜过一代,独立性一代不如一代,这是不争的事实。八零后九零后和零零后们一方面似乎比任何前辈们都崇尚自由,另一方面却距离独立的人格精神原来越远,这种矛盾几乎是一个巨大的黑色幽默。


我们的国情历来不看重甚至否定个体独立的重要性。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团结协作合作共赢,都在强调人和人的紧密关联。庄子主义只能存在于仕途落魄的知识分子身上,并且被看作颓废主义的代名词。一代代口诵“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青年最后发多只沦为铁桶一样密不透风的人情社会的一分子,除了平庸和苟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们的教育从来都不在乎个体的诉求,当然也不在乎独立人格精神的塑造,没觉得这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反倒认为从尊敬师长开始练达人情世故才是智慧的方向。所以人脉成为比自我更重要的概念,人脉可以成为最重要的资源,恰恰说明了个体的微不足道,依赖他人则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简直就是成为人生赢家的唯一的葵花宝典。

所以“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成为集体智慧,所以父母们也觉得不遗余力毕其一生帮助自己的孩子诗符合道德也极度符合人情人性的崇高使命,所以我们在大街上随处可以看到父女奴们背着本该挂在另外一个肩头的沉甸甸的书包行李满面春风得意洋洋的向我们走来,其乐融融的样子不容我们有所质疑。

所以我们在一个十八岁的成年人身上看不到太多羞愧,也看不到多少担当,当然这不能全怪他们自己,因为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了当孩子的不管不顾。年轻一代对自由的渴望似乎比任何时候都强烈,但这种渴望最多只能表现为忍无可忍的歇斯底里或在依赖对象面前的撒泼耍赖,因为在甘愿被依赖的人那里,这种幼稚和无理取闹是被视为正常、甚至有点可爱的。

精神的侏儒由此产生。他们身高不少,体格健壮,个性鲜明,兴趣广泛,也可能乖巧懂事,但就是不懂自由之风究竟从何而来,快乐之源路在何方。

自由之风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独立。反抗殖民统治的意义正在于此,消灭专制的必须毫不留情原因正在于此。拥有个体的独立,才配享有个体的自由,然后才有资格探究快乐和幸福的真正意义。

年轻人可以先不奢谈独立人格,先把生活独立了吧。先从在父母的家庭里自主自立做起吧,先学会自己起床叠被子,学会自己购物做饭,学会没有电脑手机也可以自得其乐,学会为将来和另一个陌生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依然可以不凌乱开始吧。上了大学就应该开始努力使自己经济独立,半独立也可以,你必须明白从血缘和感情上父母确实不是外人,但花父母的钱确实是花别人的钱,确实是最大的依赖,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依赖,也是精神上的,不要那么心安理得理所应当。花别人的钱就得听别人的意见,甚至没办法不服从别人的安排,你的自由从何而来?你的幸福怎么可能生出翅膀?

做寄居蟹一点难度都没有,可是总有一天你会失去别人的壳,或者找不到可以依赖的寄体,那时候再让漫天风雨雷电把你软塌塌的灵与肉锻炼坚实吗,来得及吗?

永远记住,永远不要遇到问题就本能的去依靠别人,不管这个别人是父母还是亲朋同学,不管别人愿不愿意乐不乐意被你依赖。别人总是不靠谱的,除了自己。如果别人也有依靠的诉求,那么你对他的依靠对双方来讲都是在玩一个风险值特别高的游戏,就如同挂在八千米雪峰高处的一串人群,随时都可能一起掉进深谷,化为乌有。

人是可以依靠自己的,也必须尽快学会依靠自己,最终你会发现只能依靠自己。依靠自己解决生存问题,解决存在问题,进而解决自由问题,然后是幸福和快乐的终极解答。别人那里不可能有你的自由之翼,也不可能给你幸福密码,快乐音符。别人的手解救不了你在琴键前的手足无措,解决不了你在悬崖边的脸色煞白。别人的思想照不到你灵魂的每个角落,更不能替你做主替你飞翔,你的大脑一旦停止了自己滚动,那是这个世界上最惊悚的情节。

他人还可能是地狱。不过当他微笑着带你向前走的时候你怎么可能惊觉这是个诡谲的笑容,怎么可能意识到这种温情脉脉他么的其实是个温柔的陷阱?因为你已经习惯了那一只手的温度和惯性,你已经习惯了不做声不抗拒不思考的往前走,你已经在这种模式里坚信了一种绝对的安全感,你的自由早已经被你紫色的灵魂抛弃到了天外你还在呼唤魂兮归来,是不是很傻很搞笑?地狱无门你偏来,怨得了谁呢?

努力摆脱这温柔乡吧,一生短暂,匆匆成云烟。不要让自己迷失在他人的意志里太久,不要有朝一日只独立起来一块墓碑,上面铭刻着从古至今一成不变的一行字:“先考先妣某某之墓。”除此之外你其实一无所有,你的灵魂会在八千米高处问自己——我来过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摆脱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