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解决的问题
愤怒是亲密关系中的定时炸弹,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线索。《愤怒之舞》提供了一种对待愤怒的全新思路,教会我们亲密关系中情绪表达的艺术。
收听本书,你将获得:
①理解人为什么会愤怒,以及常见的愤怒模式。
②四类问题引爆亲密关系中的愤怒,总有一种击中你!
③4步解决愤怒问题,用愤怒变成亲密关系的粘合剂。
④从深处教会你如何思考愤怒,使用愤怒。
主讲人简介
李拓
微博知名教育博主,世界500强培训专家,樊登读书讲师内容官。
金 句 精 选
①当问题被解决的时候,愤怒自然就不存在了。
②承担责任、改变行为是一种自爱,但是自我谴责不是。
③黎明前最黑暗,情况在变好之前,可能会有一阵更糟。
④在某个时刻怎么对待愤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明确自我。
听 前 热 身
淑女综合征:使用压抑的方式处理愤怒的人。
泼妇综合征:使用表达或发泄处理愤怒的人。
自我弱化:把自己放在比对方相对次要的位置。
读完本文约需32分钟
书友你好,欢迎和我们一起“多读一本书”。
我们都知道“别把最坏的情绪,留给最亲的人”,但是没几个人能真正做到。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愤怒之舞》告诉我们,因为我们真的太想用愤怒改变他们去解决问题了。而且这种急迫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以为自己能改变对方。
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只对自己想改变、以为能被自己改变的人表达愤怒?老板给了我们气受,我们也愤怒,但是我们一般都不敢对他们发这个火,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对老板无能为力。而我们认为自己对亲密关系中的人,老公、老婆、亲人最有影响,最有力量,所以,明明相爱,却在愤怒中互相伤害,然后还编出“打是亲骂是爱”这样的话来粉饰。而且,最让人绝望的是,伤害产生了,我们期待的改变却没发生。
那如何在亲密关系中合理地表达愤怒,怎么能让局面产生有效的改变,最重要的是不影响彼此之间的亲密程度呢?这本书的副标题叫:亲密关系中的情绪表达艺术。就是教我们该怎么恰如其分地处理亲密关系中的愤怒,这里头的亲密关系,不止包括爱人,还包括亲人等等你认为重要的人。
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为什么会愤怒?
因为我们遇到了问题,
因为我们感觉不舒服。
我们希望用愤怒来解决问题,解决不舒服的感觉。
所以,大家是把愤怒当作解决问题的一个手段。你发火的初衷,是想改变别人,想来解决问题的,但事实上,你会发现,从结果来看,这是非常低效甚至是有副作用的方式。你一发火,别人的脾气也上来了。
那如果真的很气,我们该怎么解决自己的愤怒呢?
其实当问题被解决的时候,愤怒自然就不存在了。愤怒就像发烧,只是炎症的结果,炎症一消下去,烧自然而然就退了。比方说,你因为老公忘记了结婚纪念日,火冒三丈,愤怒得不行,但如果他告诉你,刚刚说忘了,是故意逗你的,然后推开家门,桌子上一大捧玫瑰花,还没来得及拍照,这时候外卖小哥又送来了老公订好的大蛋糕,孩子也提前送到奶奶家去了,今天只属于你们两个,而这一切都是老公一手安排,然后想给你一个惊喜。到这估计您的气也就没多少了。所以,愤怒其实是不需要解决的,真正需要解决的,是愤怒背后的问题。《愤怒之舞》这本书,就是围绕着“你为什么愤怒”和“怎么处理让你愤怒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详细展开的。
这本书在美国已经畅销了20多年了,累计销量超过200万册,被翻译成了30多种语言,在出版行业,这是特别惊人的成绩。作者是哈里特·勒纳博士,她是美国最受尊敬的女性心理学家之一,樊老师解读的《你为什么不道歉》就是她的作品。这本《愤怒之舞》是哈里特·勒纳博士的另一部代表作。
我们知道,在亲密关系中,男女双方都会面临很多愤怒的问题,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男女反应模式不太一样,社会对男女性表达愤怒的容忍度不太一样,女性受情绪困扰的程度会略高一些,这也是不必讳言的事实。哈里特博士主要是研究女性心理的,所以在这本书里,作者也主要从女性视角分析解决女性常见的一些愤怒。听我说到这里,男性书友们,你们得注意了,不是说这本书跟您没关系了,恰恰相反,这本书给男同胞们的启发没准儿要更多。
我们先来看一下女性在亲密关系中通常会怎么处理愤怒?
作者就发现,长久以来,社会都在压抑女性的愤怒。人们会觉得,女性愤怒是一件不好的事。人们无意识地期待女人温柔、贤惠、矜持、宽容……然后呢,给那些敢于表达愤怒的女性贴负面标签,像是泼妇,女魔头,母夜叉,怨妇……
这无形中给女性施加了愤怒不正常的压力,所以,有大量的女性,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的愤怒,作者把这种压抑愤怒的习惯,叫做“淑女综合征”。
有淑女综合征的人,在受到委屈的时候,会习惯性不表达,习惯性忍耐、保持沉默、哭泣,习惯性为了避免冲突而妥协,习惯性先照顾别人的看法,顾及对方的反应,不太敢坚持自我,更不敢张扬自我。
但是你知道,用压抑的方式处理愤怒,不代表愤怒就没了。一个人越是用“淑女”的方式处理事情,就越是会积累愤怒。累积多了,就会在某些时刻忍不住爆发。
但是这种爆发,经常是借着小事出现的。看起来又不是很合理。所以淑女们爆发过后,又开始自责,觉得自己不应该反应过激,不应该这么大的情绪,然后又开始通过自我否定来自我压抑,然后陷入死循环。
你比方说,很多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有典型的淑女综合征。如果你是一位妈妈,你一定会深有体会的。你知道妈妈该伟大、耐心、无条件地爱孩子,但有的时候,你就是会被孩子气得冒烟。“都讲了八百次了,这道题怎么又做错了呀!”最后,你很可能忍不住大吼大叫,把孩子吓得哇哇大哭。发完了火又自责,陷入死循环。
对于愤怒的另外一种处理方式,就是随时随地表达愤怒,或者说发泄愤怒。作者因为人们惯常的看法把这种特点称为“泼妇综合征”。注意哈,这里的“泼妇”是打引号的。
有这样特点的人不羞于发怒,她们像战士一样时刻准备战斗,这听起来好像挺潇洒的。
但是,你会发现发火常常没什么用。无论你怎么怒吼,别人都很难因为这而改变。事实上,这种怒火,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优越感。本来是他错了,你一吼,一失态,他反而能指责你了,说你歇斯底里,或者就冷冷地甩一句“呵呵”,能把你气死。
这就会让表达愤怒的女性更觉得委屈、不公,进一步体验到挫败感。就是竹篮打水,不论你这个竹篮砸到水里多么狠,砸得多么深,提上来之后还是一无所获。泼妇综合症——就是把原始的愤怒,用噪音的方式表达出来,然后被人轻易屏蔽的状态。
所以,虽然压抑愤怒的“淑女”们和表达愤怒的“泼妇”们看起来截然相反:
一个什么都不说;
一个什么都敢说。
但这两种方式,就像是硬币的两面,结果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压抑还是发泄,最后都会陷入自我挫败,既改变不了别人,也改变不了结果。
那真的很愤怒怎么办呢?
除了“淑女”和“泼妇”,作者提出来了第三种处理愤怒的方式:思考愤怒,使用愤怒。
1.识别愤怒的源头:准备
跳舞之前我们要做好准备工作,所以第一步我们要识别愤怒的源头。当你感觉到愤怒的时候,可以试着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
我究竟为什么生气呢?
出了什么问题呢?
我该怎样理清楚,哪些人应该为哪些事负责呢?
2.学习沟通技巧:排练
模拟一下除了吵架,除了把问题交给情绪,怎么样把这个架吵出水平,吵出效果呢?我们来排练或者说模拟一下。
a.想一想,我该如何表达愤怒,才能避免自己感觉到挫败和无助呢?
b.我怎样才能不攻击到别人,又可以表达自己呢?
c.我表达愤怒的话,有哪些风险呢?我会失去什么呢?
d.如果愤怒不能帮我解决问题,哪些方法还可以帮我解决问题呢?
3.观察并阻断非建设性的互动交流:起舞
万事俱备,该我们上场起舞了,为了跳出美感,为了解决问题,我们要观察并且阻断那些非建设性的沟通和交流。
这个非建设性是什么意思呢?通俗地讲,就是没用的气话,顾左右而言他,为了刺激对方而故意过激行为。在跟对方交流的过程中,每当感觉自己气得血往头上涌的时候,啵——暂停一下,想想刚才自己说的那些话里面,是不是有一些语言将这次交流变成了争吵。
如果真的很愤怒,可以用一些标志性的语言,说出来调整下情绪,比如说“好了,现在我不想吵了”“我们别再吵下去了,现在我想听你解释一下这个事情”“争吵到此结束,现在你能不能听一下我昨天的感受”。总之,保证你们这次的交流,它的方向是朝向解决问题的。
试试观察和改变自己在关系中的角色。看看在两个人相互抱怨的过程中,自己有没有承担起责任呢?注意,这里的承担责任不是说把过错都揽在自己头上,而是指通过深入观察,在类似情境下,尝试做出新回应。
4.预测并应对对方的还原行为:领舞
什么叫还原行为呢?就是大家都在把相处的模式往回拉的行为。如果你和伴侣经常吵架,你乍一变,开始学着平静,他会特别不适应,不自觉地引着你像过去一样跟他吵。这听着好像很奇怪,仔细想想其实也正常,人都有保持原样的惰性,哪怕是不好的原样。
这个时候不能被带偏,要回到这个问题,自己的愤怒产生的地方,就事论事地好好聊一下他的这个行为到底是为什么,想他表达这个行为给你带来了什么,商量以后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处理?把事情聊开,把该说的说完,想听的听到。
这四步跳下来,你就会了解自己愤怒的原因,在与自己的另一半交流的时候,不被愤怒左右而是牢牢抓住愤怒。当知道你为什么愤怒,会思考如何做有效沟通,开始停止原来无效的处理方式,就可能走向一条新的具有建设性的路。
所以,重中之重,是要弄清楚,我们通常会因为什么愤怒。
书里边讲了四类特别容易引发愤怒的问题:
1.控制问题:比如老公不让你做自己想做的事,你很愤怒。
2.冷漠问题:比如老公一点不关心你,不关心这个家,你很愤怒。
3.挑剔问题:比如总提“别人家的孩子”,我相信无论是小时候比成绩,还是长大了比生活,谁都不愿意让父母拿别人跟自己比较。
4.索取问题:比如,一到假期爸爸就要求你陪他购物,你不答应,会内疚,答应呢,心里又会生气。比如你的男朋友或者另一半,只在他愿意关心你的时候关心你,在他打游戏的时候希望你离的远远的。“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这种感觉也是愤怒的原因。
作者对每一类问题都做了详细分析,并且指出了解决的办法,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我们先来看第一类控制问题。
愤怒的第一个可能性原因就是:感觉受到了伤害,想用愤怒保护自己。
书里边有一个例子。有一个叫芭芭拉的女性,她很想去参加一个心理学的课程,但是她老公不允许,老公觉得心理学都是胡扯。芭芭拉感觉到老公对自己的控制,特别愤怒。而且,即使老公反对,她还是非常想去参加,怎么办呢,她就用愤怒的方式试图改变老公。用她本人的话说,就是:我和老公吵架,吵到脸都绿了,可他还是不让我来。最后,芭芭拉真的就没有去成。
你看哈,芭芭拉敢于发怒,敢于表达自己,采用了泼妇的方式但是没有用。她的抗争,没带来任何改变,而且和丈夫的婚姻也没改善。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在于,尽管巴拉拉有愤怒,有吵架,有反抗,有表达自己想去参加这个课程的必要性和意愿,但是她始终没有去讨论一个被她默认了的前提,那就是:
规则和结果最终由丈夫决定 。
自己的行动是由丈夫决定的。
巴拉拉认为,只有征得丈夫的同意,她才能去做事。所以她花了大量的愤怒,尝试去说服丈夫同意她的行为。
这背后其实是很大的一个“自我弱化”。芭芭拉的想法、需要、追求,过分地妥协于外界的压力。在巴拉拉与丈夫的关系里,一旦有冲突,必须要由巴拉拉妥协。如果她不想妥协,就必须要有合理的理由,而理由合不合理由丈夫判定。这其实才是她愤怒的真正原因。
如果说两个人的关系是跷跷板的话,显然巴拉拉一直在跷跷板的下端,这也是很常见的一个社会现象。
在有些家庭里,女性想做什么,都必须要说服男性,必须要经过男性同意,她才能去做。在子女和父母的关系里 ,也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我有很多来访者会被父母逼迫去相亲,他们对父母的指挥很愤怒,觉得父母对自己充满了控制。
可实际上,你不想去,谁能控制得了你呢 ?腿长在自己身上,谁能决定得了你的选择呢?
但是,他们的潜意识里,会觉得只有父母同意,自己才能不去做一些事。他们默认一个规则,那就是:我的行为是由父母决定的。
可实际上,你才是你的主人啊,你想去做一件事,为什么一定要别人同意你才能去做呢?为什么一旦对方不同意,妥协的永远是你呢?
作者就建议芭芭拉,包括同样因为受到控制而发怒的人,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你首先要识别自己到底因为什么发怒,然后明确自己的需求,跟你的“控制者”声明,说:“我自己的事情,自己拥有决定权。我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应该由我来决定。”
其实,这个声明的过程,就是在拿回你自己的决定权。一直以来,巴拉拉花了大量的精力用来愤怒,企图改变丈夫。
巴拉拉总是幻想着:
如果丈夫能改变对自己参加课程的看法,该有多好啊。
丈夫的态度要是能变得支持自己,该有多好啊。
丈夫要是跟我想的一样,该有多好啊。
这其实也是在控制丈夫,所以丈夫也会和她较劲。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花了大量的时间企图用愤怒改变对方,但这完全是搞错了方向。
如果芭芭拉能识别出自己的问题,把这些精力用来坚持自我,明确自己的需求,坚持彼此的界限,这样去参加课程就简单多了。
比如,芭芭拉可以找一个老公最愿意倾听的时机,平静地跟老公说:“我知道你觉得这个课程不值得花钱,我尊重你的想法。我不要求你认可它,也不要求你鼓励我,但是我是成年人,应该由我自己决定去还是不去。”
当然,并不是说俩人这么一聊,事情就会一帆风顺了。芭芭拉的改变,很可能会触发老公的还原反应,他可能用制造更多障碍的方式,把芭芭拉拉回到原来听话的角色。巴拉拉可能会遇到很多现实困难,比如说丈夫不愿意给金钱支持,或者不帮忙看孩子。那该怎么办呢?那巴拉拉就需要自己去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寻求其他的帮助,比如说动用存款,比如说跟朋友借钱,比如说请几天的阿姨来照顾孩子,或者请朋友、父母来照顾孩子。
方法其实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坚定自己的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明确表达需求,坚持自我,在某个时期里一定是有代价的,这也是巴拉拉不敢坚持自我的深层次原因。这也是和芭芭拉有着同样困扰的女性,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这种坚持自我所要付出的代价,值不值得我冒这样一次险。
如果我坚持了自己的想法,会不会给对方带来不舒服的感觉呢?如果对方不舒服了,就会反抗,就会更激烈地指责自己,这样和谐的关系就被“我”破坏了。
妥协的这一方,之所以选择妥协,是因为他们会本能地害怕:这种担心很多时候是有道理的。我们必须得承认,在一个系统中,原有的平衡一旦被破坏,就一定会有人不适应,跳起来反抗,企图把系统拉回到原来的平衡状况。
当芭芭拉开始坚持自我,那她和丈夫的跷跷板系统就失衡了,丈夫短时间内必然没办法适应妻子居然有了自我,他会对芭芭拉更加生气、愤怒,甚至会威胁要跟她离婚。这就是我们上面说的还原反应。
在这一段时间内,芭芭拉,以及各位尝试反抗的人,生活可能都会比之前更加艰难。潜在的冲突将会浮出水面。平静已久的婚姻,可能要进行一次重新洗牌。
但是,我们也要清楚一个道理:
如果对方因为你不听话,而破坏这段关系,甚至要结束这段关系,那,感到抱歉的人不应该是你啊!如果对方真的威胁你不听话就结束,你就要重新思考下这段关系对你的意义。如果这段关系是建立在你听话的基础上的,那关系可能本身就是错误的,或者不牢固的。
对于芭芭拉来说,她虽然在跟丈夫吵架,但她其实是害怕冲突的,她没有勇气面对坚持自我后丈夫的暴怒,所以一直选择妥协来换来和谐。
这样的痛苦与纠结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长期经营一段关系并不简单,这意味着我们要在分离和结合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什么意思呢?
分离通常意味着注重自我。你坚持自我的时候,说明在你的衡量中,你的自我比你们的关系更重要,你想做的事也比你们的关系更重要。这时候你就把关系放在了第二位,这是一种分离的动力。
结合则通常意味着注重关系。当你注重关系的时候,你愿意以考虑对方的感受为先,愿意适度放弃你想做的事,让对方感觉到舒服。这时候你就把关系放在了第一位了,自我放在第二位了。这是一种结合动力。
我们需要独立,也渴望和对方保持亲密,这两股相反的动力,会在一段关系里同时存在。想长期经营一段关系,我们就必须要注重好两者的平衡 。
太自我的人,无法建立长久的关系。是因为他的分离动力太强,结合动力太弱。没有自我的人,虽然能建立长久关系,但是在关系里过于压抑,总是讨好对方,自己就会过得非常不开心 ,也失去了关系的意义。
所以,如果你在一段关系中,经常感觉到愤怒和痛苦,那你就要思考下:你是不是太能牺牲自我了,结合动力是不是太强了。
我们回头看芭芭拉,她真正的问题并不是“丈夫不让我去参加课程”,她需要面对、思考和决定的问题,其实是:
我不去参加课程,我就会很难过,我就得不到我想要的开心。
我去参加课程,我丈夫就会很生气,会对我发火甚至威胁我离婚。
哪个对我更重要呢?
我该怎么选呢?
所以巴拉拉的愤怒背后,真正的问题,是这样一个选择题。而让芭芭拉真正愤怒的原因,是她没有按照自己的本心,坚持那个属于她自己的选项。
当芭芭拉能够明确对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时候,也就不再愤怒了。因为她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同时,当巴拉拉选择坚持自我的时候,关系的确有破裂的风险。那也不必过分难过或恐惧,因为有时候关系破裂不一定是坏事,也可能是我们成长后的自然结果。
所以,当我们能够明确需求,冷静地坚定选择,控制问题引发的愤怒就被解决了。这就是第一类引发愤怒的问题:控制问题。
引起愤怒的第二类问题,是冷漠问题。
当你感觉对方很冷漠,你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你会想用愤怒来改变对方。
这里边有一个案例,一个叫桑德拉的女性,她感觉老公是个极度不负责任的人。因为老公要么在外面工作不回家,要么回到家还继续工作,不工作的时候就玩游戏。家务、孩子,老公通通都不上心。不上心也就罢了,在桑德拉主动拉近关系的时候,他还会指责桑德拉爱抱怨、焦虑、管得多、情绪化。
桑德拉因为被关注、被重视、交流的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很愤怒。
但是在老公的嘴里呢,桑德拉却是一个不关心,不体恤,不支持老公的妻子。老公说他下班回家累得不行,想休息一会儿,桑德拉却开始喋喋不休,抱怨孩子的问题,自己的问题,家电的问题。老公被尊重、空间、独立的需求也得不到满足。
一个需要空间。
一个需要亲密。
都觉得错的是对方。
都觉得对方应该改。
都喜欢指责对方。
可是,不管事实是什么,哪怕桑德拉的老公要负97%的责任,桑德拉也很难说服他。因为没人喜欢承认自有己错。所以,即使你用尽全身力气去指责,也很难让对方承认自己错了。即使对方说不过你,不得不承认自己错了,他也很难心甘情愿去改变。
所以用愤怒指责去改变冷漠问题,是个无效的方法。
听到这里,你可能有点难接受,他明明有错,我还不能指责了?这样想很正常,大家都知道,每个去参加婚姻咨询、参加线下课的人,都有一个没有明说的意图,那就是学习:怎么纠正对方的行为。尤其是当对方好像存在很明显、很严重的问题的时候。他们渴望找到让亲密关系按照自己的设想顺利继续下去的办法。
事实上,两个人在关系里,就像在跳双人舞一样。当桑德拉愤怒的时候,就是想自己进一步,让对方退一步,对方不退局面就僵持了。这个时候,想要改变局面的桑德拉必须要担当起改变的责任。
你说难道不应该由错误比较明显的老公改变吗?难道都要桑德拉一个人努力,维系这段关系没有老公的事儿吗?
付出多的一方当然会这么想,希望改变对方的愿望也没有错。但是,这并不能解决问题,改变对方的尝试常常是徒劳无功的。为什么改变对方那么难呢?
人在潜意识中总觉得自己掌握真理,希望对方和自己的观点、感受一致。那别人也有这样的权利啊。事实就是,桑德拉的老公对现状挺满意的,他没有兴趣,也没有需求去让步或者改变。
所以如果桑德拉不主动解决问题,没有任何人会来帮忙,尤其是偷了懒的老公。哪怕她认为对方的责任是97%,真正能起到改变桑德拉生活作用的,也就是改变她自己的那3%。
凭什么要我先改呢?因为除了我们自己,没人能替我们承担改变自己的责任。心理成熟度的标志就是承认现实是多样的,你可以有自己感受,按自己的价值观行事,自己承担结果。
而且,事实上,关系中的相处模式,是两个人互动的结果。这个双人舞,对方怎么跳,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你上一个动作是什么。
那么,在桑德拉和她老公的舞蹈里,发生了什么呢?
我们要知道,人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由两种不同的动力驱动的。这两种动力也是两种生活方式:
1.情感驱动型。
2.逻辑驱动型。
桑德拉就是偏情感驱动型的。她的情感非常丰富,表达自己的情感游刃有余,非常擅长。这也是老公曾经喜欢她的地方——情感丰富,天真率性。
所以桑德拉在两个人的关系里,表达情感非常主动。两个人的沟通,总是由桑德拉发起。两个人要做的事,也是桑德拉邀请老公一起做。
而老公则是逻辑驱动型的。他呢,做事情井井有条、理性沉稳,在处理重大事情的时候特别有秩序。这也是桑德拉曾经喜欢他的地方——理性而坚定。
两个桑德拉这样的人是没法在一起的,因为一旦遇到事,谁也给不了谁安全感。两个老公这样的人也是没法在一起的,因为除了做事就是做事,没什么好聊的。一个逻辑型一个情感型在一起,就比较搭配,互相补充了。但问题也来了——
桑德拉觉得丈夫表达情感不够,于是企图使用高度情感唤起老公的情感 。
丈夫觉得桑德拉无理取闹,于是企图使用道理和逻辑处理桑德拉的情绪。
当然,关公战秦琼,最后他们都失败了。
他们是不同的人。桑德拉常常忽视这一点,这是桑德拉的问题。注意啊,当我们说是谁的问题的时候,并不是说谁错了。而是说 ,谁可以让关系变得更好。
在亲密关系里,每个人都有依赖对方的需求。桑德拉的老公理性,不代表他不需要桑德拉。但桑德拉从来没有给过老公表达情感的机会——话都被她说完了。
每当桑德拉指责老公的时候,抱怨老公不帮忙,不关心自己的时候 ,同时也在传递另外一种信息:
我离不开你。
我很依赖你。
一个人如果整天这么对你,你什么感觉?
会有点烦对不对。但烦的背后,又有一种奇怪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就是,我们被依赖了。
当我们被依赖的时候,就意识不到其实我们也依赖对方了,也就不会表达自己的依赖了。而且,你一旦确定了“对方离不开我”后,潜意识里另外一个需求就出来了。那就是——独立需求。
这时候老公就会说:“能不能别唠叨了,我想静静。”桑德拉老公做自己的需求,独立空间的需求,这时候就成为了第一位的需求,所以他会抱怨桑德拉不支持他。
实际上,一旦桑德拉感觉到绝望,不再要求老公时,老公依赖的需求就又会浮现了。意识到桑德拉可能要离开他,他会害怕,就会反过来再找桑德拉。
这也是很常见的情感互动模式:
女人追着男人要爱,男人很烦要自由。但当女人绝望放弃的时候 ,男人又追过来说别走。
女人追着男人要抱抱,男人很烦要静静。但是一旦女人说想静静,男人又反过来求抱抱。
这是一种典型的“我追你逃,我逃你追”的互动模式。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如果你替伴侣过度表达了,他就不需要表达了。你都把爱说完了,就不用他说了。在做事情的时候也是这样,你过度操心了,就轮不到他操心了。做家务吧,你比他还着急。那他就不用着急了。“家里活儿那么多,你还在那玩手机!”你看,你比他要着急的多,那他也就不用考虑了。因为他会默认这是你的事儿,而且你会很好地完成。
看孩子这事吧,你比他还焦虑。就轮不到他担心了。“你管管你儿子,这都什么样了!”你看,你已经在教育当中唱了黑脸了,他巴不得跟自己宝贝儿子穿一条裤子,还闹一个父子和谐一致对外。
总而言之,如果你把他的活都干了,他就不用干了。
所以,女人越是愤怒,男人就越是冷漠。甚至,从潜意识层面来说,是桑德拉一步步逼着老公冷漠了。这并不是说是桑德拉的错,而是说桑德拉可以换个步伐,来跳这支双人舞。
后来,她是这么做的:
桑德拉问老公 :“我周二、周五晚上要出门看电影和做瑜伽,你可以不可以在家带带孩子。”
老公像往常一样说:“没空,我要做工作。”这次,桑德拉没再争论。她叫了保姆照看孩子两个晚上。老公不以为然。
连续三周,桑德拉每周都要出去几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没再逼老公,也没再唠叨。老公一开始觉得很清净,很舒适。但过了几周,老公就开始感觉到了浑身不自在,开始主动找桑德拉说话。
老公这么傲娇惯了的人,当然不是来关心桑德拉的。他来找茬,想用愤怒来表达情感,恢复跟桑德拉的连接,完成自己的依赖需求,他想让两人相处的模式重新回到桑德拉特别能为家付出,特别对自己主动的局面。
但桑德拉没有生气。她很心平气和地解释说:“我也有社交需求,这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像你有打游戏的需求、喝酒的需求一样。”
桑德拉的态度温柔而坚决。奇怪的是,接下来老公渐渐变了,他不再把工作带回家,开始跟保姆一起哄孩子,甚至表示孩子不需要保姆来带,自己来带。就这样,桑德拉和老公的互动步伐就变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你只有给对方留出空间,留下责任,他才可能去面对自己本应该担负的责任。当然,这个过程对于桑德拉来说,并不简单,也是有非常大的煎熬的。
当一个女人不再过度操心家里的事,留下空间给男人的时候,就必须要忍住,必须要面对家里的很多事会轻微失控的后果。比如说孩子老公可能没自己照顾得好,家务可能也没自己做得好。
以前,桑德拉会抱怨老公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但老公真的去关心的时候,桑德拉又会纠正老公这里、那里做得不够好,做不到在旁边观看却不参与。她既想让老公来干这个活,又想保持自己的绝对控制权和影响力。
如果不这么做,她就会觉得自己对这个家,对孩子失控了,自己就没事干了。
当桑德拉找回属于自己生活的时候,家里这点事,就不再是她的全部了。对于家里的事情,桑德拉的态度自然也就成了:虽然我很不喜欢你做事情的结果,但是我能忍。
当然,如果桑德拉实在是看不下去老公的做事方法和效果,那桑德拉还是可以自己去做,而不是再期待老公去做。毕竟——自己动手做,才是唯一靠得住的。
以前让桑德拉愤怒的,是在情感表达、依赖、照顾孩子、家务方面,她都承担了太多责任。而当桑德拉回归属于自己的生活,她就不再替老公过度承担了,她的愤怒也被自然而然地化解了。
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第一类控制问题,第二类冷漠问题我们也谈完了,接下来,我们说说引起愤怒的第三类问题:挑剔问题。
作者在这里边讲了一个很典型的挑剔案例,一个叫玛吉的女性来找作者咨询,困扰她、让她愤怒的是:妈妈总是挑剔她。
跟很多中国家庭一样,结婚以后,玛吉还有很多时间跟妈妈住在一起。妈妈帮她带孩子,但是因为育儿理念不同,妈妈总是批评玛吉的育儿方式。
玛吉想给女儿按需哺乳,妈妈说这样会宠坏孩子,应该定时哺乳。玛吉使用各种科学研究证明企图说服妈妈,但妈妈就是固执己见。
玛吉很想让妈妈回乡下老家去,但这又让玛吉感觉到内疚——玛吉已经没有爸爸了。把妈妈一个人丢到乡下去,她也良心不安。
玛吉唯一做的,就是不断发脾气 ,跟妈妈争论“谁的育儿理念才是对的”。结果,玛吉总是失败。
作者跟玛吉聊了几次之后就发现,其实玛吉的愤怒,并不是企图跟妈妈划清界限,而是在保护妈妈,在跟妈妈亲近。作者说完,玛吉觉得莫名其妙,说:“我跟她吵架还来不及呢!我怎么会保护她?”
作者就问玛吉:
“如果你跟妈妈之间,不再讨论育儿话题了,你们之间还有别的谈吗?
如果妈妈真的不再对这个问题发表观点了,会是你舒服的状态吗?”
玛吉陷入了沉默。的确,玛吉跟妈妈之间的话题,只剩下了育儿。这是玛吉跟妈妈情感连接的唯一方式。
玛吉不知道怎么关心妈妈,只能用吵架的方式体验彼此的存在。妈妈内心有很多失落不能表达 ,也只能用吵架的方式感受自己的存在。
正是因为吵架,玛吉和妈妈之间,就不用谈论彼此的感情,还能很有连接感了。
在明确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之后,在妈妈又一次因为育儿的问题发脾气时,玛吉冷静地跟妈妈说:“妈妈,我很感激你这么关心艾米,我知道你希望她得到精心的照顾,但是有些事我不得不说。妈妈,艾米是我的孩子,我正在努力地学做一个好母亲。我能用我觉得对的方式对我的孩子,这很重要,这是为她好,也是为我好,也许我有时会犯错,但目前我还是想以我觉得合适的方式照顾她,我希望得到你的支持。”她很温柔,充满诚意地跟妈妈说了这番话。
除此之外,为了不让这些改变来得太突然,让妈妈一时间无所适从,玛吉还需要跟妈妈有除了育儿以外的话题,需要用正向的方式建立感情,需要用关心的方式面对彼此的关系,这样他们就不用以争吵育儿问题的方式来建立感情了。
因此,玛吉尝试着跟妈妈去聊:
妈妈有什么爱好。
妈妈今天有什么安排。
妈妈今天遇到了什么人。
妈妈以前的经历。
妈妈跟爸爸的感情。
……
当玛吉尝试跟妈妈聊这些的时候,她跟妈妈之间的感情就流动起来了。而如何育儿这件事,一点都没那么重要了。
日常生活中,很多妈妈会因为孩子的作业、拖延问题而愤怒,也是这个原理。我经常问这些妈妈:
如果你的孩子准时写完作业,完全不用你操心。
如果你的孩子准时上学,一点都不磨蹭拖拉。
请问你们之间还有别的聊吗?
你们会有别的话题来交流吗?
如果你们继续聊,会聊什么呢?
很多妈妈听到这就愣住了,的确,如果孩子都做好了,似乎她们就没什么可跟孩子沟通的了。她们能想到的,就是继续发现孩子下一个地方哪里没做好,继续指出来挑剔。
所以妈妈们的挑剔,其实很多时候跟现实无关。而是妈妈想跟孩子之间制造一个话题,来保持情感连接。
如果你是一个挑剔的妈妈,想少发火,你也可以尝试着跟孩子建立别的连接:比如关心他最近怎么样?遇到了谁?喜欢什么?有没有什么开心事,不开心的事?当你跟孩子之间有了别的话题的时候,就不需要再用挑剔和愤怒来制造话题了。
当妈妈跟孩子之间有了别的话题的时候,也就不需要再用挑剔和愤怒来制造关系了。
那些常年吵架的夫妻也是如此,他们十分恩爱,但又针锋相对。当他们感觉到彼此疏远了的时候,他们就会大吵一架,借此重新建立起彼此的连接。
是不是很颠覆常识,愤怒居然是这样一个能让人与人连接起来的工具。
好,这是第三类愤怒的因素:挑剔问题。
那第四类愤怒的因素,是过度索取的问题。
有的人,就是会对爱他的人过度索取,总是会希望你为他做点什么,觉得你应该给他钱,应该听他说话,应该顾及他的感受,应该经常给他打电话,应该常常陪他。
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于父母和子女之间。
作者就有这个一个来访者,一个叫凯蒂的女性,她已经50岁了,她父亲也72岁了。凯蒂来咨询的时候跟作者说:
我父亲根本意识不到我有自己的生活,他总觉得我应该围着他转。他经常给我打电话,说让我带他去购物,去他家里帮他做事,完了又怪我做的不好。
这简直就是美国版的《都挺好》。凯蒂对父亲的索取很愤怒。
那父亲是不是真的很过分呢?一个72岁的老人,内心有难以言语的孤独,辛苦养育了自己的孩子,内心也有委屈,你能说这样的老人,多少要求是合适的呢?每个人对合适不合适的判断都不一样,各种相互冲突的需求和想法同时出现时,不一定都存在一方对,一方错的判断。
父母的很多要求,其实都是基于现实需求而产生的,这些也可以理解。
那凯蒂呢?她可以对父亲生气吗?凯蒂不开心当然也无可厚非。凯蒂也是个人,她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如果他俩谁都没错。那这个局应该如何解呢?
有的人建议凯蒂她要学会拒绝父亲,要有自我,要做自己,要活出自己来。可是这样凯蒂就会内疚。
有的人建议她顺从父亲,继续自我牺牲,毕竟百善孝为先,一个72岁的父亲了,你还想怎样?可是这样凯蒂就觉得很压抑。
这里面没有对错,只有选择。
凯蒂从作者这里咨询之后,做的第一步就是,去征求父亲的意见。她跟父亲说:
爸爸,我有个问题,我不知道如何权衡对你的责任和对我自己的责任。我妈妈为你牺牲了一辈子,比起她来说,我的确自私了点。可我又做不到完全不管你,这让我内疚。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你有好的建议给我吗?
父亲没有给凯蒂回应,父亲很生气。
凯蒂去研究了大量家族中的女性,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然后发现家族中的女性会陷入两个极端:
一种是以母亲为代表的那种,无私奉献,巨大牺牲。一种是以姨妈为代表的那种,把头埋进沙子,任人指责。
拒绝父亲,凯蒂就会解放自己,但是会内疚。顺从父亲,凯蒂就会心安,但是委屈。无论过多久,这两种痛苦都必须选一个。
最后凯蒂觉得,这两种都不可取。她想找到一种平衡。凯蒂需要在很多个当下,经常面对这样的选择,并且在选择后承担相应的代价。
很多人对于被父母索取的愤怒就是这样,无非是既想做自己,又想做好儿女。愤怒是因为渴望一个完美的结局。其实,当这两者不可兼得的时候,尽量找到一个平衡点,做出一个选择,然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你会发现,其实没什么好生气的了。
凯蒂后来决定每周和父亲一起吃两顿饭,而不是三顿,她每周六载父亲去购物,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随叫随到了。这些细小的变化坚持下来,生活就有了很大的不同了。父亲也和隔壁的老太太成了好朋友,经常聊天。
处理愤怒问题,分清楚哪些是我的责任,哪些不是我的责任,至关重要。
到此,我们把愤怒之舞的四个舞种说完了,记住了,有四类问题会引发亲密关系中的愤怒:控制、冷漠、挑剔、索取。
当你因为被控制而感到愤怒时,被控制从来不是原因。你之所以愤怒,是因为潜意识里总觉得“只有对方同意我,我才能去做”。
这里面的愤怒,就是在解决“做自己”的问题,当你能够直接坚持自己的时候,愤怒就没了。
当你因为另一半的冷漠而愤怒时,需要意识到,冷漠有很大程度上是你制造的。你过度负责,对方就不需要负责了。你过度表达依赖需求了,对方就不必面对自己的依赖需求,转而发展独立需求了。所以,想要摆脱这种困境,你需要拥有自己的生活,给对方足够的空间去消化。
而当因为挑剔而愤怒时,实际上是在解决“我们之间情感浓度不够”的问题,因为两个人不能正面表达自己的情感,没有别的话题可聊,只好借着愤怒和吵架来表达彼此的情感了。
你们之间化解愤怒的方式,其实就是:学会如何积极正向地表达情感,如何去真正关心对方的生活。
对于被索取的愤怒,其实是想解决”我既不想拒绝你,不想承担内疚,不想当坏人,又不想委屈自己“的矛盾。当你能够二选一的时候,坦然放弃另外一个,你自然也不愤怒了。
美国家庭治疗领域的权威维吉尼亚·萨提亚曾说,问题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只是解决方案。
放在这里就是,愤怒本身不是问题,只是一个解决方案。如果你想去更好地处理愤怒,你不必针对愤怒做工作,不必去纠缠到底该压抑还是表达。而是去思考,愤怒在解决什么问题。
跟大家说了这么多,这本书的内容也聊的差不多了。其实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标题,我觉得起得太好了。舞蹈就是在人和人力量的传递中,表达人的一切情绪,一切渴望。他们期待着自己舞伴的回应。一个正确的回应会增添这支舞的美感,一个错误的回应会中断这场演出,一个不负责任的回应,会造成一次事故。读懂这本《愤怒之舞》,调整你的舞姿,也了解你的舞伴,让自己的亲密关系,充满美感。
以上内容转载自樊登读书app今日限免栏目,更多好书,请前往樊登读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