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班025方差第二课作业#Judy's公众号价值变现训练营#

      接到作业的第一时间我选择了一个偷懒的方式,就是直接阅读老师在课上分享的几篇文章。首先,能够被老师放到课上来作为范文的肯定是足够优秀的,无论是内容还是阅读量,质量得以保证。其次,能够被老师作为讲课的例子,覆盖面肯定是广泛的,必定是不同类型的成功爆文。所以,我投机取巧了一回,给自己省了点功夫。但是在看文的过程中,我却产生了疑问,又在分析的过程中,给了自己答案。

    由于自己最近刚刚看完<无问西东>,在影院哭成傻逼,感觉有很多话想说但又无从开口,故而看到“桌子”写的<看了无问西东,我才明白为什么高晓松为什么要骂清华学生>这篇文章的题目时心动了一下,而高晓松那段视频我也早前追奇葩说的时候看到过,所以简直为我量身定做的文章啊!然而点进去后发现,文是好文,最后马德先生的那段话的最后几句也确实触动了我,但是整篇看完后却没有让我产生多么的喜爱和惊叹,阐述故事内容居多,也没有提出让我觉得新颖的角度和立意。所以对于这10w+的阅读量产生了一点疑问,我问自己为什么这么多的人都去阅读这篇文章呢?(分明忘记了自己也是认真读完文章的人啊→_→)

      之后我阅读了毕导的<我给女朋友买了名牌包包,终于成功惹怒了她>,看完的瞬间对于这个软广佩服的五体投地阿(立马下载了网易蜗牛真的不夸张),而且麻溜的点击作者关注并且置顶。我真的太喜欢这篇文章了,生动形象的诠释了什么叫做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语言之诙谐、态度之诚恳、实验之严谨,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人才吧。然后又看了该号主的其他一些文章,什么水果护肤结果是雅诗兰黛红石榴的软广啦,什么用猫暖脚啦等等,在啼笑皆非中默默点赞。那么对于这样的文章成为爆文,我是服气的,也很理解。

      但是我忽略了一点,我是在用自己的喜好和眼光以及自身目前的经验来对文章进行点评的,这并不客观同时具有局限性。于是,我重新思考,再次反问自己,桌子的文章为什么可以阅读量这么多?有哪些是我忽略的优秀?

      运用老师上课讲的知识,第一点,它的时效性:我自己不就是因为电影的热点才对它感兴趣然后点进去阅读的嘛?他抓住了热点,吸引了眼球。第二点,它的态度和共鸣:全文重点落脚于真实,呼吁当下人们应该回归生活的真实、自我的真实,找寻内心的幸福。文章从开篇到结束,围绕中心,态度明确,从故事引入,结尾升华。从爆文关键三要素来看,完全具备条件:一见钟情的标题,有内有外的内容以及情投意合的情绪。而这三点恰恰也是毕导文章所具备的特质。与桌子不同的是,毕导的文章也好标题也好,更加的偏向于猎奇,让人产生好奇心。由于是一个学化学的理科男,他选择将自己的专业知识通俗化输出,切入的角度是平时生活绝大多数人会产生的问题和困扰,借用的形式则是以和女友相处为故事展开,加之语言的逗趣,真是十分吸引人了。放一张毕导的文字,感受一下这迷人的画风: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既然都是符合爆文的优秀文章,那我为什么起初会对桌子的文章产生怀疑呢?我突然领悟到,因为我没有和他产生足够强烈的共鸣阿。作为一个刚刚走出大学象牙塔的学生,除了体会到找一份好工作真的好难,然后感慨几句的学生,没有切实体会过向生活低头的学生,作为一个过得还算随心意也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的人,虽然无法像电影中的他们那么伟大的真实,但也一直努力按照心中那一点点小坚持在走的平凡的人。说实话,我对于文中提出的“真实”二字无比认同和确信,但是厚脸皮的说一句,就是因为自己早已践行着这两个字,所以在看到作者提出的时候反而没有这么大的反应了。我想,这是不是因为没有戳到我的痛点呢?对于毕导的文章,由于本人也是理科出身,虽然专业不同,但对这些还是有一种亲切感和喜爱感。于是,我考虑到了受众的问题。哪怕再好的一篇文章,他有再高的阅读量,依然会有人是不喜欢的,是无感的,这结果并不是由文章本身造成的,而是这些人原本就不在作者规划的写作目的群里面。

      于是我想到自己以后在做公众号的时候,也必须要明确目标群,然后在运用老师所讲的关键点去写作。并且不要因为有些读者不喜欢就随便怀疑自己,改变方向,因为“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班025方差第二课作业#Judy's公众号价值变现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