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接相关浅析

长链接相关浅析

定义

长连接,指在一个连接上可以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包,在连接保持期间,如果没有数据包发送,需要双方发链路检测包。

http长链接

HTTP协议本身是应用层协议,其长连接和短连接本质上是TCP长连接和短连接。 HTTP1.1规定了默认保持长连接(HTTP persistent connection ,也有翻译为持久连接),数据传输完成了保持TCP连接不断开(不发RST包、不四次握手),等待在同域名下继续用这个通道传输数据。

http协议里的keep-alive

http1.1 协议里增加了 keepalive的支持, 并且默认开启。

客户端和服务端在建立连接并完成request后并不会立即断开TCP连接,而是在下次request来临时复用这次TCP连接。但是这里也必须要有TCP连接的timeout时间限制。不然会造成服务端端口被长期占用释放不了。

keepalive示意

客户端和服务端在建立连接并完成request后并不会立即断开TCP连接,而是在下次request来临时复用这次TCP连接。但是这里也必须要有TCP连接的timeout时间限制。不然会造成服务端端口被长期占用释放不了。

对于不适用keepalive的request来说,不管是客户端还是服务端都是通过TCP的链接的断开知道request的结束(TCP 挥手时会check 数据包的 seq, 保证数据完整性)。 支持keepalive后,如何知道request结束了呢?

  1. 在Http1.1的版本里, 解决方案是request 和reponse里使用contentLength来帮助确认是否收到全部数据。

  2. 动态生成的文件没有Content-Length,服务器是不可能预先知道内容大小,这时就可以使用Transfer-Encoding:chunk模式来传输数据了,即如果要一边产生数据,一边发给客户端,服务器就需要使用"Transfer-Encoding: chunked"这样的方式来代替Content-Length。这时候就要根据chunked编码来判断,chunked编码的数据在最后有一个长度为0chunked块,表明本次传输数据结束.

管道机制(Pipelining)

image

HTTP Pipelining是把多个HTTP请求放到一个TCP连接中一一发送,而在发送过程中不需要等待服务器对前一个请求的响应;只不过,客户端还是要按照发送请求的顺序来接收响应。但就像在超市收银台或者银行柜台排队时一样,你并不知道前面的顾客是干脆利索的还是会跟收银员/柜员磨蹭到世界末日。不管怎么说,服务器(即收银员/柜员)是要按照顺序处理请求的,如果前一个请求非常耗时(顾客磨蹭),那么后续请求都会受到影响,这就是所谓的线头阻塞(Head of line blocking)。

HTTP2.0 新增了多路复用的技术,通过在应用层http协议和传输层tcp协议之间增加一个二进制分帧层,将请求分为不同的帧,每一帧会标识出该帧属于哪个流,流是多个帧组成的数据流。所谓多路复用,即在一个TCP连接中存在多个流,即可以同时发送多个请求,对端可以通过帧中的表示知道该帧属于哪个请求。在客户端,这些帧乱序发送,到对端后再根据每个帧首部的流标识符重新组装。通过该技术,可以避免HTTP旧版本的队头阻塞问题,极大提高传输性能。

WebSocket

WebSocket是HTML5新增的协议,它的目的是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不受限的双向通信的通道,比如说,服务器可以在任意时刻发送消息给浏览器。

为什么传统的HTTP协议不能做到WebSocket实现的功能?这是因为HTTP协议是一个请求-响应协议,请求必须先由浏览器发给服务器,服务器才能响应这个请求,再把数据发送给浏览器。换句话说,浏览器不主动请求,服务器是没法主动发数据给浏览器的。

这样一来,要在浏览器中搞一个实时聊天,在线炒股(不鼓励),或者在线多人游戏的话就没法实现了,只能借助Flash这些插件。

也有人说,HTTP协议其实也能实现啊,比如用轮询或者Comet。轮询是指浏览器通过JavaScript启动一个定时器,然后以固定的间隔给服务器发请求,询问服务器有没有新消息。这个机制的缺点一是实时性不够,二是频繁的请求会给服务器带来极大的压力。

Comet本质上也是轮询,但是在没有消息的情况下,服务器先拖一段时间,等到有消息了再回复。这个机制暂时地解决了实时性问题,但是它带来了新的问题:以多线程模式运行的服务器会让大部分线程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挂起状态,极大地浪费服务器资源。另外,一个HTTP连接在长时间没有数据传输的情况下,链路上的任何一个网关都可能关闭这个连接,而网关是我们不可控的,这就要求Comet连接必须定期发一些ping数据表示连接“正常工作”。

以上两种机制都治标不治本,所以,HTML5推出了WebSocket标准,让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可以建立无限制的全双工通信,任何一方都可以主动发消息给对方。

WebSocket协议

WebSocket并不是全新的协议,而是利用了HTTP协议来建立连接。我们来看看WebSocket连接是如何创建的。

首先,WebSocket连接必须由浏览器发起,因为请求协议是一个标准的HTTP请求,格式如下:

GET ws://localhost:3000/ws/chat HTTP/1.1
Host: localhost
Upgrade: websocket
Connection: Upgrade
Origin: http://localhost:3000
Sec-WebSocket-Key: client-random-string
Sec-WebSocket-Version: 13

该请求和普通的HTTP请求有几点不同:

  1. GET请求的地址不是类似/path/,而是以ws://开头的地址;
  2. 请求头Upgrade: websocketConnection: Upgrade表示这个连接将要被转换为WebSocket连接;
  3. Sec-WebSocket-Key是用于标识这个连接,并非用于加密数据;
  4. Sec-WebSocket-Version指定了WebSocket的协议版本。

随后,服务器如果接受该请求,就会返回如下响应:

HTTP/1.1 101 Switching Protocols
Upgrade: websocket
Connection: Upgrade
Sec-WebSocket-Accept: server-random-string

该响应代码101表示本次连接的HTTP协议即将被更改,更改后的协议就是Upgrade: websocket指定的WebSocket协议。
版本号和子协议规定了双方能理解的数据格式,以及是否支持压缩等等。如果仅使用WebSocket的API,就不需要关心这些。

现在,一个WebSocket连接就建立成功,浏览器和服务器就可以随时主动发送消息给对方。消息有两种,一种是文本,一种是二进制数据。通常,我们可以发送JSON格式的文本,这样,在浏览器处理起来就十分容易。

为什么WebSocket连接可以实现全双工通信而HTTP连接不行呢?实际上HTTP协议是建立在TCP协议之上的,TCP协议本身就实现了全双工通信,但是HTTP协议的请求-应答机制限制了全双工通信。WebSocket连接建立以后,其实只是简单规定了一下:接下来,咱们通信就不使用HTTP协议了,直接互相发数据吧。

安全的WebSocket连接机制和HTTPS类似。首先,浏览器用wss://xxx创建WebSocket连接时,会先通过HTTPS创建安全的连接,然后,该HTTPS连接升级为WebSocket连接,底层通信走的仍然是安全的SSL/TLS协议。

参考资料:

图床:https://postimages.org/

廖雪峰websocket:https://www.liaoxuefeng.com/wiki/1022910821149312/1103303693824096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链接相关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