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在恐惧中让心流涌动,她做到了这三点,普通人也可借鉴

谷爱凌火爆全网,知乎中讨论最多的是谷爱凌的家世,妈妈毕业于北京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是一名滑雪教练,爸爸毕业于哈佛大学,爷爷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一家全部都是学霸。

这些基因我们常人求之不得,但在谷爱凌的身上,总有一些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东西。

01、和自信相伴

有博主在抖音上分析谷爱凌可能拿不到冬奥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

但谷爱凌的回复却是:“你为啥不相信我呢?”

不急不怒,满满的自信,在比赛场上,两局比赛下来比分第二,在关乎决胜的第三局,用一个此前从未做过的高难度动作,完成了比赛,获得冠军,在压力面前实现了绽放。

有多少人能顶住这样巨大的压力,敢于做出这样的决定并心态平和地完成,值得深思。

其实,第一次参加滑雪比赛,谷爱凌因为摔倒而失利,谷妈妈的反应是夸奖了女儿,拥抱了女儿,妈妈记住了要夸奖女儿的努力,让爱凌敢于勇敢地面对失败。

世界上对勇气的最大考验是忍受失败而不丧失信心。

从爱凌上学起,妈妈就不纠正孩子的错别字,不打击孩子的创造力,时常表扬孩子的努力。

对孩子的顽皮,从来都是包容和认可,爱凌掰下房檐的冰溜子咬着吃,妈妈看着开心地笑,爬到树上荡秋千,妈妈还是开心地笑,大雪封门,孩子从窗户爬出去妈妈也不反对,还递上了铁锹。

没有过度的担心,过度的保护,信任孩子的自我把控能力。

回想一下:多少次孩子想在雨中漫步一下,我们告诉他不要淋湿了;孩子刚想抬腿跑,我们告诉他不要摔倒了;孩子想上健身器械,我们告诉他不要摔伤了……哪一项不是告诉孩子,在恐惧面前你要躲着来,才是最安全的。

我们从不把面对恐惧的机会留给孩子,哪怕是让孩子恐惧之后再来说,这样一点点的时间,我们都不放过。剥夺了多少孩子亲身体会的感受。

没有对于恐慌的感受,哪来的自信,拿什么来证实自己的自信。

爱凌一直渴望证明自己,对于这样的感觉,她没有去压制,而是选择强化,完全取决于从小建立起来的自信。

因为自信,并有了足够的自尊,不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肯定,在需要自己面对的时候,能关注到当下,不被环境所左右,即使不利的声音,也影响不到她。

能单纯地享受体育和挑战带来的快乐,在恐惧面前成为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这是多少人想不到,又做不到的。

02、和恐惧共舞

谷爱凌作为一名专业的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要作出各种特技极限动作,不管是训练还是比赛,难免会出现状况,恐惧在所难免。

对待恐惧,她不是逃避,而是积极地识别和利用,记住每一种感觉中的微妙指标,找出其原因,避免受伤。

虽然每个技巧都需要精心设计并进行模拟训练,但在真实的场景中,从陡坡上起飞、不管是把身体抛到空中还是落地,雪坡都不会有丝毫的情面,极限运动不是靠单纯的无畏就可以解决的,

战胜恐惧需要培养深刻的自我意识,并进行深思熟虑的风险评估,与恐惧建立起独特的关系。

需要透彻地感知每一个恐惧阶段,身体的不同反应,进行具体的画像般的处理。

每尝试一个新的技巧,爱凌都会感受到胸腔的紧迫感,这个时候,爱凌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

几秒之后,紧迫感会上下的波动,然后开始扩散。

这个时候的爱凌会特别的兴奋,她特别享受这样一种状态,这也是她对滑雪特别着迷的原因。

她对自己即将创造奇迹充满信心,又对即将到来的从未体验的不可预知的体验充满兴奋,这种状态,会让她“入境”,进入心流状态。

她把自己想象成破茧成蝶,当爬上巨大的起飞坡道时,在想象中她尽力伸展双腿提高升力,在脑海中描绘如何以相反的方向扭转上半身,产生扭矩,然后再让它朝另一个方向弹回来。

在她的意识里,她已飞在空中了。她先看自己的背后,然后通过身体旋转把视线拽向头顶万里无云的天空。

她把风声想象成一种音乐,以每一个360度的旋转作为一个节拍。

当脚旋转到身体下面时,在身体拉到第二个空翻前的一瞬间,发现最终落地的地点。

当回到可以面向前方的位置时,想象着腿在脚下摆动,并让雪鞋的前端承载着身体的重量碰到地面。

最后露出微笑,睁开眼睛,一个1440度的翻转动作就完成了。

所有的想象和动作如此完美的结合,达到和恐惧和而为一,和恐惧共舞的境界。

凡事如果追求到这种境界,想不成功都难。

3、和心流相恋

心流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人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

这种状态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只专注于当下。

爱凌在首次进行1440度偏轴转体动作时,心流状态帮助她完成了这个动作,成为第一个完成此动作的女性双板滑雪运动员。

大跳台比赛并不是谷爱凌的强项,她敢于参加这次比赛,在比赛中做出了平时从未作出的动作,因为在这种高压力下,她更容易产生心流,这是这项运动能带给她的最大的快乐。

这一切缘于她的自信,常常能压倒恐慌,她有着完美的准备,她确信自己能完成这个动作,所以使紧张感只局限于咽喉和胸腔,不至于到达胃里。

长期的训练,使她能够识别出兴奋感和不确定感之间的细微差别,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力的同时,把受伤的风险减少到最小。

她把压力变成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使用的能量,变成了一种积极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即使是单枪匹马也依然能获得成功。

谷爱凌不仅是运动健将,还是学霸一枚,17岁参加美国高考SAT,高考满分1600分,谷爱凌得到1580分,被斯坦福大学录取。

一边参加比赛,一边学习,同时还去演讲,参与社会活动,同样的时间,作出超于常人几倍的工作,她并没有挑灯夜战,相反她的睡眠时间远远超于常人。

谷爱凌的妈妈说:“我对谷爱凌的教育就是,第一是睡觉,第二是学习,第三是玩。”

如今谷爱凌依旧保持着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充足的睡眠让她有更多的精力学习、训练,帮助她形成更好的心态,赛后接受采访,爱凌还坦言,此刻最想做的就是干饭、睡一觉。

在恐惧面前那个浪漫主义者——谷爱凌,和心流完全是恋爱的感觉,她渴望每一次恐惧后的心流。

心流过后,她会很容易回归日常。

为着这一股心流,她做着超乎常人的准备,坚持早睡,把两年的高中课程合并一年完成,一个假期的奥数补习,完成一年的数学学习任务,周末参加比赛,往返需要八个小时,她在比赛的间隙完成作业……

在漫长的岁月中,热爱帮助她战胜了伤痛的恐惧,旅途的疲惫,只享受那份单纯的快乐。

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学习之中,压力会唤醒我们的斗志,促使我们兴奋,带给我们专注,这种心流的状态不关乎金钱和地位。

在学习资源如此丰富的今天,只要足够热爱,终有路径抵达梦想。

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

追梦的路上,保持正常的作息,做最精准的准备,关注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把压力变成自己的兴奋点,关注它,接受它、亲近它、欣赏它,借助它产生心流,实现梦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谷爱凌:在恐惧中让心流涌动,她做到了这三点,普通人也可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