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
青年诗人李贺,寻章摘句,早出晚归,母亲实在心疼,看不下去了,“吾儿这是呕心沥血!”的一句喟叹,教人瞬间泪奔。诗人格高千古,而他们的母亲,站在他们身后,名垂青史。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名参。曾参系出名门,他的父亲曾点,名皙,是大禹的后代,也是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曾参的母亲叫上官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问志》中,最后回答的曾皙,洒脱自然的人生志向,得到孔子赞许。记述曾参的典故,其实没有直接写他,而是写他的母亲。《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上官氏坐在织布机跟前,接连听到三个邻居跑来相告,信以为真,吓得丢下手中织布梭子,慌忙翻墙逃走。曾母身手敏捷,活灵活现的神态,跃然纸面。
这段故事出了三个成语:曾母投杼,三人成虎,事不过三,众口铄金。现在仍然在使用的成语,很多是出自先秦时期。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的母亲,就更有名了。西汉文学家刘向整理编辑的《战国策》记载“孟母三迁”的典故: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还是刘向整理编辑的《战国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说的是文人笔下的母亲。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先秦散文行文精炼,而且精美。
触龙晓之于理,动之以情,最终说服赵太后,转怒为喜,心悦诚服,令长安君出为人质。刘向这样写道: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自古诗文苦吟来。唐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岁的李贺诗文誉满京华。“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诗鬼”李贺(790年-816年),祖籍陇西郡。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李贺白天骑驴觅句,暮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十分刻苦。李商隐作《小传》云:“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的母亲郑夫人,李商隐写的《李长吉小传》载:“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明代李卓吾评说李贺少年写诗故事:跟晋代名士阮籍因母亲丧逝而喝酒二斗后,便大哭并“因吐血”相似。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首小学时读过的五言绝句,可见李贺锻炼诗句的功底。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教他写字。家里没书,便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致力读书。母郑氏家教甚严,无纸笔,尝以荻画地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