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保险业蓬勃生长的黄金阶段。
1996年,刚从学习毕业的陶梓然带着一点懵懂和冲动,一脚踏进了这个保险才刚刚兴起却又欣欣向荣的行业。
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见证了行业巨大的变化:保费规模直线上升,从几百上千元一张保单,到如今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变化的不仅是数字:保险理念也从逐步萌芽到越来越广泛地被接受,保险代理人也从一个纯销售人员慢慢转变为顾问式……
“我可以说是行业的探索者、见证者、也是收获者。”陶梓然给自己评价说。
进入保险一线拓荒
“我的生活,我做主。”
从学校毕业后,当时有3份选择摆在陶梓然面前:工商局、银行、刚成立的保险分公司。她选择了当时看起来最不被看好的保险公司。
“我的性格是属于简单、直接,不喜欢被束缚。而且当时打算去保险公司也是去做会计,正好专业对口。”陶梓然说。
阴差阳错下,陶梓然成了一名团险业务员。“说实话,当时有点懵,刚到新城市,没有一点人脉。而且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跟企业老板,不管在年龄还是阅历上,完全没有共同话题啊,没聊两句就拒绝你了。”回想起刚进入的艰难,陶梓然至今还记忆犹新。
“说起来还有点不好意思,当时还经历了3次试用期,靠着家里、同事的帮忙才成功转正的。”说起刚开始的艰难,陶梓然也不避讳,直言说,“我都拿着简历去人才市场了,但当时人家看得上我的,都是销售岗位,所有也没顺利转行。”
关键时候,还是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占了上风。“都说十年磨一剑,那我就花十年、十二年,一定要把业绩做出来,至少对自己有个交代。”
机会来自于保险新渠道的拓展——交叉销售。陶梓然成为公司派出的先锋队,凭借积累的专业能力和好人缘,迅速打开了局面,最多一年做到了2000万的业务。
走遍千山万水,说过千言万语,拜访千家万户,方能收获千张保单。陶梓然坚持每天随身携带记录本,每天拜访2—3个客户,分析客户的情况、需求。“保险意识的启蒙在当时真的太难了,现在看当年的各种故事都成了笑谈,但对保险拓荒者而言,确实尝遍辛酸苦辣。”
做保险,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所谓大道至简。
从新人小白,到区域市场上鼎鼎有名的销售王,陶梓然说,最重要的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听起来是很俗,但这是我从业二十多年最大的感受。”
一是对客户的感恩。“我们常讨论为什么能成功签单,专业当然是最重要的。但市场上有那么多专业的业务员,客户为什么把单子交给你而不是别人?”陶梓然说,面对客户的这份信任要懂得感恩,对客户付出120分的心。
二是对团队的感恩。从一名营销人员,变身为管理者,为更年轻的保险营销人“领航”,陶梓然在专业技能培训上倾囊相授。“说实话,你的业绩来源于团队小伙伴的付出。而多年的一线业务经验,也让我对他们的艰辛能感同身受。”陶梓然说,“除了在精神上的鼓励,在物质上也是尽力争取。有一年,我自己拿了5个月的年终奖,但团队小伙伴最高有拿了8个月的。”
当然,更多的是对保险行业的感恩,给了更多人成长和希望。在最初工作的几年,陶梓然一直羞于对别人说起自己的职业,即使成为公司的管理者,保险也不是“说得出口”的职业。是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她对保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买了健康险的客户拿到了赔偿,度过难关重新燃起希望;买了年金险的客户每月有养老金,老有保障;买了团险的企业家,在灾后恢复生产……“保险的责任与魅力,更坚定了我从事保险行业的信心与决心,希望可以作为一项事业传承下去。”
科技,让展业更简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保险产品更加丰富,保障功能逐步完善且保险资产配置愈加多元化。
用户也开始从被动的接受产品、听销售人员讲解,开始向自己主动探索了解产品转变。特别是80后、90后开始成为保险购买的主力,有着与上一代截然不同的理念与理解。
用户与产品的改变,也迫使保险业务员的转变。“每一位客户的状况千差万别,我们需要分析资产结构、政策、需求等方方面面存在的风险问题,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建议。一位成功人士和一位刚进职场的人,他们对保险的需求肯定不一样。”面对转变,陶梓然毅然跳出了传统保险公司,“是时候走出去看看了。”
说到与保险师的缘分,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越来越意识到科技对展业的重要性,最简单的比如入单的口径、保单整理、客户资料的整理、条款的分析,都需要专业的工具。”陶梓然说,“当时就有朋友给我推荐了保险师,不仅有相应的计划书工具,还有学习板块的相应资源。”
今年,陶梓然了解到自己使用的保险师,要在南京开设线下经纪公司的消息。“双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6月,陶梓然加盟微易经纪筹备南京分公司,业务快速成长,不到3个月的时间团队达成标保近百万。
“以前保险市场,一直被几大保险公司垄断。互联网+科技,把这层垄断撕开了一个口子。现在需求开始被激发,我相信,这片市场,终将被完全打开,经纪人会成为新的趋势。”对未来,陶梓然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