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才是教育的目的和追求 ——《陶行知教育名论精要》读书心得体会(九)

      今天读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对当前的教育有了更深刻地反思。

      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即使放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中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追求的目标,我们所有的教育理念都应该围绕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来开展,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

      一百年前陶先生痛心疾首地表达着对当时教育现状的愤慨: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因为重教太过,所以导致教和学分离了。

      我在想现在当前的乡村教育其实也存在着这样陈旧的教育理念的。我们教育者更加重视的是我们如何备好课给孩子们上好每一节课,结果课堂成为了“教“堂,一节课下来都是我们老师在口若悬河,满堂灌,孩子们听得昏昏欲睡甚至对我们的课堂充满厌恶,但是我们老师却不自知,总认为我们为孩子们全力以赴付出了,但是这些孩子们却不好好学,真的是对不起我们。我们也开始慢慢地发出一届不如一届的感慨,真的是一届孩子不如一届孩子还是我们一直用十年前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来教现在的孩子呢?

      但是陶先生给我们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真的是教育的真谛。我们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要教学?难道只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成绩吗?这样的话我们所有老师的教学活动最多止于教和学,再优秀的教育方法在有限制性的教育理念的限制下我们也无法突破。所以这些年来看到很多的教育现象,思想陈旧的老师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来教孩子,理念先进的老师开始关注孩子们的主动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做这一点我们大部分都推行地太少,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因为在大的高考环境下的被动适应环境,但是当我们不断阅读思考并且突破高考的限制,在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加重视孩子们的道德教育、劳动能力、人生规划、理想培养的时候,我相信我们的教育视野和思维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即使我们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但是我们班里那几十个孩子还是能够受到我们的影响的,我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什么样的品行孩子就能够习得什么样的品行,我们老师难道不是孩子的影子吗?无论我们和他们相处多少时间,在他们眼里我们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无论孩子出生于什么样的原生家庭,培养了什么样的习惯和品行,当他们来到我们班级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去思考我们如何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高尚的行为品德去影响他们,让他们从我们这里寻求到生命的温暖和力量。

      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做,从老师的教和孩子的主动学习中再加入实践性的思考和行动。让孩子们真正能够把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在设计课堂的时候一定要加入一些思考性和实操性的问题,例如学习到立体图形之后让他们去发现身边的图形,学习到某一首诗歌之后让他们能够七想象出诗歌的意境,甚至是去用同样的诗歌格式来写诗;学习到一个英语对话的时候一定要在课下的时候对他们进行角色扮演小组对话,深化知识和生活的关系。

      只有让孩子们感受到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教育才是活的,才能够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这才是我们全体老师应该追求的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做合一才是教育的目的和追求 ——《陶行知教育名论精要》读书心得体会(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