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在陕西最北边,古称麟州。神奇的二郎山就在这里。
二郎山自古就是麟州胜景。山在城西,狭长,南北走向,有两公里。
原以为二郎山和二郎神杨戬有关,查资料才知没关系。明正统初年,山下的窟野河总闹水患,后来人们在山上为治水之神赵昱(赵二郎)建造了二郎庙,保佑百姓平安,二郎山因此得名。
山山不同,我更喜欢山势奇绝的那种,二龙山正如此。它山脊突出,蜿蜒巍峨,险奇峭峻,最高处海拔1082米,素有“陕北小华山”之美称。
好山好水,必有寺观。二郎山之奇,还在山脊上布满庙宇石窟。
从山脚下的石窟地藏阁起,从低往高,直至北山顶山神庙止,山脊上分布着八仙洞、浩然亭、二郎庙、诸神殿、观音堂、龙母庙、仙家庙、祖师庙、三教殿、古佛洞、西岳庙、玉皇阁、娘娘庙、圣母殿、山神庙等殿、庙、亭、阁多达100多座,它们布局错落、疏密相间,绵延两里多,浩浩荡荡的。有的庙宇则建在山壁上,就像镶嵌上去一样。
地藏洞石窟是我登山的起点。这座500多年前的佛寺主要祀奉地藏菩萨,配祀十殿阎君,旧时民间为亡魂超度的各种道场也都设在这里。洞内藻井石雕以道家八卦符号为中心,以龙凤为主图案,手法细腻,极为精致。
在地藏洞上方半山腰处的八仙洞,利用山洞开凿而成,面阔8.9米,进深4米,内有民国二十九年彩绘八仙故事。
砖木结构的圣母殿建在山石平台上,坐北面南。圣母殿建于清代,但殿前石牌楼为明崇祯元年(1628年)所建,檐下石雕斗拱,额枋浮雕二龙戏珠,正面额题:“壁霞行宫”,北刻“圣母元君”。殿后还有诸神殿,也是明代建筑。
二郎山上最大的庙群是三教殿,在二郎山山脊中段,正殿为砖砌拱券式结构,非常精致。殿东、西壁有明代彩绘壁画,东壁为“东山全景图”,西壁为“西山全景图”,极为珍贵。三教殿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道光年间叫护国寺。民国二十三年(1935年)重修,改为三教殿。
二郎庙是山上诸庙中的大哥,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4年)。这之后,二郎山上的寺观才开始兴旺。二郎庙是座四合院建筑,现存大门、正殿、耳房、东西庑殿、钟鼓楼等。正殿正壁绘有14小幅国事“山水图”,东、西墙壁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所绘传统工笔画“矣云轶事图”。大门外的明代砖雕照壁,悬山顶,檐下砖雕斗拱,壁芯有浅浮雕,正面雕刻着“虎啸图”,背面雕刻“九龙戏水图”,雕刻精美,栩栩如生。
倒座观音堂,始建于明,后毁于战乱,清康熙十六年复修。观音堂也是四合院建筑,现存正殿、配殿和东西偏房共7间,保存完好。
二郎山上的现代建筑很少,浩然亭石窟是一处。石窟开凿于1937年。当年,东北军骑兵第二军军长何柱国将军邀各界抗日志士聚于浩然亭前,会笔盟志,亭额“天地正气”为何柱国将军所题。石窟面阔3.8米、进深3.0米,四壁凿嵌着抗日诗文碑。
在山脊上走了两个多钟头,终于来到最后一个景点:山神庙。山神庙在二郎山山脊的最后边,因为地面小,只能修个小巧玲珑的,占地仅10.45平方米。
二郎山庙群从明正统八年(1443年)开始修建,后来的几百年间不断增建与修葺,终于形成今日之规模,集佛寺、道观、儒家堂馆和家庙于一山,蔚为壮观。这些庙宇规模大小不一,但因为山脊逼仄,所以庙宇袖珍的居多。方寸之间搭盖的房屋,都能因山就势,巧妙利用地形,很多殿宇小巧玲珑。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多数时候,陕北之北都是边塞,边风飒飒,金戈铁马,民风彪悍,传奇家族杨家将就是神木人。
第一代杨家将叫杨弘信,麟州新秦(今神木市)人,以武力称雄于当地。五代时期,后晋皇帝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麟州靠近契丹占领区,为了对抗契丹保卫中原,麟州豪族杨弘信自立为麟州刺史。杨弘信死后,他的儿子杨重勋接着当麟州刺史。赵匡胤建立北宋后,杨重勋归顺,杨弘信的另一个儿子杨业(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杨老令公)也从北汉投降了宋朝。从此,杨业和他的后代投入波澜壮阔的抗辽大战,几代人前赴后继,最终成就了杨家将传奇。
说杨家将,离不开佘太君,而佘太君实为折太君之讹传。
神木的邻居府谷县(当时叫府州)有“折家将”,折德扆是“折家将”的第四代将领,五代后周时任府州知州、永安军节度使,受到周世宗重用。入宋后,赵匡胤给了折德扆“检校太师”的高位。折德扆有女善骑射,后来嫁给了杨业。有神道碑叙折太君事,说她寿77岁。
在麟州一带长城沿线,都留下了杨家将、折家军抗击辽和西夏的遗迹。
北宋范仲淹曾驻守麟州,留有《留题麟州》一诗:
宣恩来到极西州,
城下羌山隔水流。
不见耕桑见烽火,
原封丞相富人侯。
更著名的《渔家傲》也是在麟州所作: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里的孤城指的就是麟州。神木现在还有麟州故城(百姓称为杨家城)遗迹。故城在窟野河畔,军事地理位置相当重要,西抗西夏,东拒契丹,南保河东路,因此,争夺麟州就成了宋、辽、西夏战争的主题之一,仅《宋史》记载的麟州城下的战争就有几十次,可见战争之激烈。
二郎山和边塞战争紧密相连。山上有个张家庙,就是明朝边将卫国征战献身的纪念。
明正统年间爆发土木堡之战,宣府参将张锐壮烈殉国。后来,张锐的儿子张坚在二郎山为父亲修了张公庙(張家洞)。
张家是神木本地人,满门忠烈。张坚长子张泗、四子张溟都是参将,在战争中阵亡。五子张刚任神木参将,曾大挫后金兵于河口堡,卒前升固原总兵。张刚之子张斌曾任高家营参将,在辽东阵亡。张斌之子拱薇,曾任三屯营副总兵,在增援辽左时壮烈殉国。张氏五代为国捐躯,是继北宋杨家将之后神木又一个英雄家族。
站在二郎山上,远望四野,天高野旷,大地苍莽。山前,窟野河、秃尾河(有图)(都是黄河中游的支流)汇流;山后,万里长城绵延。
大好河山!